第149章 【十月】(求订阅)《鳏夫的文娱》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鳏夫的文娱 > 第149章 【十月】(求订阅)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49章 【十月】(求订阅)

十月的京城,相比起往日已经多了几分萧瑟的寒意。
在这萧瑟的京城里,《十月》杂志社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因为杂志社的编辑都十分意外和惊喜,居然杂志社会突然收到林有成最新的稿件。
真的就是巨大的惊喜!
文学圈子里面现在谁不知道林有成这位知名作者啊!
之前给林有成写过约稿信件的编辑杨益平满脸笑容地说道:“没想到,林有成同志居然真得给我们《十月》杂志社投稿了。”
“这要是被《人民文学》的张伟知道,只怕会难受死。”
“哈哈,是啊,益平,你和张伟的关系好像不错,这要是被他知道,你居然让林有成在《十月》投稿,只怕他真得会难受啊。”
编辑杨益平听见这话,不禁笑了,他和《人民文学》的编辑张伟自然是认识的。
“林有成真得很敢写啊,刺破粉饰透出血,毫不留情地讽刺,把陋习说成美德,把假话变成了规矩,把抹杀良心说成明智,把自私说成了爱国,把无耻变成了表演,把阳痿说成守身如玉,把欺凌弱小说成正义,把人变成炮灰,把炮灰变成荣誉,把屠杀说成必然之举。”
现在很显然杨益平这位海王编辑还是靠着诚意,收到了林有成最新投稿。
在如今“四大名刊”的主编中,论年龄苏予恐怕还排在后面,但一直都被人称作老大姐,能给人以”姐”的感觉,主要因为人性好,安静、亲切。可以说,现在《十月》被社会深切关注、作者高度认可、读者广泛接受,绝对离不开苏予这位主编的文学功底和学识修养的厚度,同样也离不开苏予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从巴老、谢婉莹、丁铃、曹老等文学前辈,到汪蒙、张显亮、李存保、刘心武等中年作家,还有铁凝、贾泙凹等青年作家,都与苏予有一份亦师亦友的忘年情谊,构成了《十月》的一股强大支撑力。
杨益平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林有成写得这篇《我的团长我的团》。
……
“林有成的创作激情真的很旺盛啊,这一篇小说真的是长篇小说了啊!”
“你们觉不觉得,林有成笔下的龙文章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千千万万有良知,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他是不该有但必须要有的希望,他是历史书上那些晦涩难懂,很难熟记的教条主义,这个角色的林有成写得太好了,他想要安稳回家,不想只流眼泪,魂还没丢的信仰,他就是一个招魂的人。”
当他们克服沉疴顽疾“不信”,势要打出个人样来。
“当ri本兵走投无路,像礁石一样坐在怒江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唱起了思乡的歌。炮灰团提着枪趴在他身后听了一夜,这个情节真得太大胆了。”
信里面,杨益平是十分诚挚地向林有成约稿。
杨益平看完之后备受震撼,小说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他印象深刻,他真的难以形容自己的感受,1941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九·一八,一·二八,七·七,八·一三,东北,华东,华中,华北,绵延几千里覆盖大半个种花的版图。
一丢再丢,逃了再逃,千年未有之溃败。
杨益平望向《十月》杂志的主编苏予。
一切文学的表达都需要刊物主编具有开阔的历史情怀、高尚的道德追求,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十月》选择了苏予。
“我不觉得需要修改,林有成这篇小说写得就很真实,除了那个谜一样的团长,让人看不穿,但又莫名觉得有些熟悉。我特别喜欢林有成笔下的龙文章,他在接受审问说得那段话,林有成用沦陷的国土以菜名的形式,一连串地被报出,真得太深刻了。”
軍人的,又或者说民族的,魂全丢了。
而团长龙文章出现了,那个招魂的人来了。
苏予已经在《十月》杂志做了快七年的主编,可以说从1979年夏季,京城出版社规范部门建制,原隶属于文艺编辑室的《十月》杂志独立出来,苏予出任《十月》编辑室主任,即第一任《十月》杂志主编。
苏予自然也看了林有成的这篇《我的团长我的团》,心情颇为沉重,她知道编辑杨益平的顾虑,也知道其他编辑的担忧,但是看着林有成这份沉甸甸的书稿,她非常清楚地址到从《十月》杂志出刊的那一天起,就把表现和讲述时代盛衰、万家忧乐当成是自己的庄严使命,记载着当代国人的泪水和血水,尽情地抒写着深重苦难带来的悲哀,以及灾难结束之后的欢愉。
杨益平点了点头,他的确是给林有成写了好几封约稿信,之前那篇备受争议的《嫌疑人X的献身》发表之后,杨益平就感到无比震撼,第一时间就给林有成寄去了《十月》杂志的约稿信。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只有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每天浑浑噩噩,能活一天赚一天。
“苏主编,你觉得呢?”
这些炮火,是溃兵,也是英雄,但英雄们也是平凡人,他们也有普通人好坏的一面,他们也怕死,他们也怕不安逸,但是他们都没有安逸。
“这听着像是军事题材的小说啊?”
后面的《情书》和《人间奇事》也让他惊艳不已,最重要的是林有成并没有再继续在《小说月报》投稿,而是投给了《人民文学》,他自然不会认为《十月》杂志就不如《人民文学》。
编辑杨益平也是第一时间就熬夜看完,看完之后备受震撼,因为他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这样一群另一个队伍的炮灰故事。
……
龙文章的出现唤醒了他们的信念,让他们放弃漫不经心,找回一往无前的自信,那种不必在祭旗坡看到战友尸体被日本人随意丢弃才能激发出的自信。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