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桓殷重逢《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第234章 桓殷重逢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34章 桓殷重逢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暮春,殷浩乘坐马车终于来到了襄阳。
桓温亲自在城郊相迎。
殷浩才下马车,桓温就已经带着笑脸快步走来,远远的呼喊道:
“深源!可无恙否?”
殷浩注视着儿时的玩伴,人生得意时的对手,以及如今的君主,内心百感交集。
尊重是相互的,桓温今日能做出这般姿态,也让殷浩心甘情愿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他行臣子礼:
“臣无恙,楚公无恙否?”
桓温见状,立即将殷浩扶起,他故意板着脸责怪道:
桓温与殷浩看着对方鬓间的白发,现实将他们拉回,又不由哀叹人生短促,老之易至。
如今知道了桓温不是让他前来楚国充当门面,而是真的要委以重用,这让殷浩如何能不动容。
殷浩好奇道:
“敢问楚公,不知欲行何策?”
回城的马车上,没有了外人,殷浩有些话不再藏着掩着,他向桓温坦言道:
“浩与楚公相交多年,深知楚公邀我前来襄阳,必然别有用意,浩此行,是为辅佐楚公,建立功业,洗刷耻辱,还请楚公莫要以浩为雍齿。”
殷浩注视着桓温,见他说得严肃,不似在开玩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重逢的喜悦过后,留给二人的只有唏嘘。
陈郡殷氏好歹也是士族,殷浩的父亲殷羡为官,更是以顾家著称,在长沙相的任上,大肆敛财,殷浩怎么可能会去捡桓温用过的竹马。
所谓与民争利,即与士族争利,所谓失了人心,即为士人之心。
“财政拮据,桓某因此寝食难安,日夜思索对策,终得一计。
而如今正是财政紧张的时候,因此,楚国虽然迁都襄阳,但是桓温并没有营造宫室。
至少在桓温彻底控制朝廷之前,这些人都会为了晋室摇旗呐喊。
只见殷浩激动道:
“即使楚公不提,我在知晓如今府库拮据的情况后,也会重拾王文献公(王导)的旧策。”
扬州,建康。
是桓温在殷浩处在人生最低谷,即将被彻底打上‘失败者’、‘愚蠢’等标签,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让他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我又与燕人僵持,且在战后赏赐将士,府库多年积累,几近一空。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末,正是春日里的芳菲将尽之时,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襄阳传扬开来:楚国尚书令殷浩建议楚公桓温推行土断,核察民籍,这一提议,得到了桓温的首肯。
殷浩为之气结。
当然,如今再也不会有人将殷浩与桓温相提并论。
楚国将要推行土断,无疑在江南引起了轩然大波,没有人能够对于侵害自己利益的举动视若无睹,殷浩也因此成为众人怨恨的对象。
在刘邦发迹之前,雍齿曾经多次羞辱刘邦,又在刘邦举义之后,背叛刘邦,三守丰邑,两次阻退刘邦的进攻,直到诸侯会师霸上的时候,雍齿才重新回到了刘邦的帐下。
王彪之叹息道:
桓温见状,叫停车夫,对殷浩说道:
“深源若是畏难,自可在此下车,无论去往何处,桓某绝不阻拦。”
来到厢房,依旧只有二人独处,桓温没有再谈公事,他道:
“今日不说公事,只叙私情,没有楚公与尚书令,只有桓元子与殷深源。”
“管仲辅佐齐桓公,尊勤君王,攘斥外夷,成就霸业。
殷浩不满道:
“元子,论功业、才能,我实不如你,但你为何逢人就说我曾捡过你的旧竹马!”
雍齿是西汉开国功臣,与刘邦是沛县老乡。
“此策,非深源亲为,不足以成事。”
真正的难处在于推行土断,触犯士族利益,一旦殷浩应下此事,无疑会将自己置于所有士族的对立面。
桓温与殷浩到底谁的才能更出众,已经有了答案,可在殷浩北伐失败以前,还是有不少人争论他们之间的优劣。
桓温言之凿凿,任由殷浩去留。
殷浩清楚,桓温重诺,绝不会在自己离开后,暗地里派人截杀,但他终究没有下车,殷浩长叹道:
“我是有罪之人,想要一雪前耻,非得有大作为不可。
马车来到楚公府,由于桓温对襄阳的定位只是暂居之所,早晚还是要迁往洛阳。
在殷浩跌落深渊之前,时人将他比作管仲,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在姚襄伏击北伐大军之后,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赞誉,尽数化为诋毁,朝着殷浩涌来,而以管仲自比一事,也活生生成了一个笑话。
桓温与殷浩携手入门,二人此前坦诚相见,消除了存留在双方心里的最后一丝疑虑,自是显得亲密无间。
桓温大喜:
刘邦于是问计张良。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