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攻心战和围困战略《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75章 ,攻心战和围困战略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75章 ,攻心战和围困战略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士兵冲过来道:“报,上将军,叛军的的战舰抵达我军黄河大营。”
章邯问道:“敌人有多少战舰?叛军已经多少人登上了黄河北岸?”
章邯他们还以为汉军想过渡过黄河主动进攻他们。
“一艘战船,他们也没有登岸,只是在我们营地前面停滞。”
章邯不可置信道:“一艘?”
一艘战船有什么用,即便它能装载上千士兵也打不过来。
蒙恬道:“去看看,就明白徐凡弄什么鬼了。”
蒙恬当即带领众将出营,而后骑上战马来到黄河大营边。
这个时候蒙恬就看到自己大营前方有一艘千料大舰,就停留在他们大营面前,而船上有几个人穿着百姓的衣服,在演着滑稽戏。
“这是怎么回事?”蒙恬一脸问号。
但听了几句之后,他脸色大变道:“这是《楚昭女》!”
《楚昭女》在大秦国内是被禁止提起,敢提这个话题人都被抓起来了,对于蒙恬这样的帝国高层他还是了解内容的,但这次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戏曲。
“上将军,还是下令大军撤撤出黄河沿岸吧!”章邯思虑片刻马上建议。
兵书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实际上真正打起仗来,像蒙恬他们这样的老行伍是嗤之以鼻的。
这说起来虽然很有道理,但打起仗来完全行不通,秦军攻打天下坚城,就没有一次是用攻心打下来的,哪一次不是先把四周的野战部队横扫一空,然后付出惨重的伤亡破城,每次打坚城不但耗费日久,而且伤亡惨重。
蒙恬从军几十年,攻打城池无数,水攻已经是最有效的攻城手段了,虽然花的时间久,但却不会有多大伤亡,是极其高效的攻城手段了,天下的坚城秦军都是用这样手段攻破的。至于攻心他是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实践过的东西,蒙恬这些秦军将领自然是不相信的。
但伪汉王徐凡却真正做到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被他攻克的小城池且不算,宛城,江陵城这样的天下坚城。在他手中就是都没扛住一日,要是徐凡用什么计谋攻克城池也就算了,这蒙恬他们还能理解。
但在城池下面布置戏台,让守城的士兵看《楚昭女》《活着》,守城士兵看完这戏曲的士气就崩溃了。
这就让蒙恬这些老牌的将军有点三观毁灭了。他们很难理解这样的攻心战,所以即便现在知道有这两种戏曲了,但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预防。
这些人站在天上太久了,久到已经没有和普通百姓共情的能力了,他们理解不了《楚昭女》《活着》的内容,自然也很难理解,士兵们为什么看完这戏曲就会士气崩溃。
而且即便是有聪明人真能理解了,但他也不能让秦律变得不那么严苛,也不可能让大秦各地服徭役的刑徒民夫回家,这是要彻底改变秦国的政体,即便是始皇帝都做不到这点。
所以他们只能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认为这就是徐凡最恐怖的就是攻心战,这样反而符合他们认知的常识。
“就待在这里,现在撤军,那就代表我军怕了叛军,我倒想看看徐凡到底有何能耐,能瓦解我军的士气。”蒙恬断然否及了。
章邯的意见虽然中肯,但太打击军心士气了,不利于接下来的战斗。而且蒙恬相信自己的士兵都是关中老秦人,是不会被叛军用这样的计量瓦解军心。
但很快蒙恬就为自己的话付出代价了,他以为这只是讲刑徒,将民夫,讲六国百姓可能的故事,自己大军的主体都是北疆军,是老秦人为主体,他们是不会在意这个故事的。
但蒙恬却忘记这些士兵在五原郡地驻守了好几年时间,他是士兵虽然不用像民夫一样服徭役,但却要服兵役,《楚昭女》里的故事讲的就是那里,民夫家破人亡,他们也是多年未见妻子,没有回家,对这个故事他们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他们虽然比故事里的范喜良好一点,也好不到哪里去啊,他们依旧在荒凉的北地驻守了好几年时间,秦军士兵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亲人。
家里的老父亲还好吗?
这些士兵刚看了没多久,一个个就眼泪通红,悲伤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军营当中。
“徐凡这是在污蔑我们,本将在北地这么多年勤勤恳恳的做事,为大秦收复河南地,更是拓土千里,根本没有发生像《楚昭女》这样的骷髅堆满城墙的事情,民夫我也尽量救治,他们这是在污蔑。”和悲凉的士兵相比,蒙恬则为自己成为故事的反派气愤,尤其是那的画布上,长城的下方铺满白骨,这是污蔑,修长城虽然死了民夫,但绝对没有死这么多人。
章邯苦笑道:“将军,百家之人又何尝对我们说过好话,关键是他们说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的士兵相信了,这才是最关键,您看看四周士兵的样子。”
蒙恬这个时候才发现,营地的秦兵都跑到河岸看《楚昭女》而且他们都是双目通红,甚至有很多士兵悲泣,只是被其他士兵阻止,声音才没有发出来。蒙恬愕然的发现此时秦军营地已经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当中了。
章邯也很无奈呀,早说了不能看这个,不能看这个,《楚昭女》《活着》能抵20万大军,这岂是吹捧出来的。
上将军就是不相信,现在好了,士兵的样子就明显受到了影响,这后面的仗还怎么打。
《楚昭女》演完之后,汉军经典戏曲《活着》再次上演。《活着》就更加触动秦军士兵的内心了。
天下混战了几百,虽然最终的胜利者是秦国,但最终获得利益的都是始皇帝,是秦国贵族阶级,是秦吏官僚阶级。底层的百姓除了付出生命,其他的一毛没得到。
秦国的士兵并不会比楚国,燕国,赵国等地的士兵好多少。打起仗来他们该死的还是要死。尤其是这场统一大战,还是秦国人一单挑人家六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杀六国一千,损失的可就不止八百了。
秦国底层士兵的伤亡不会比其他各国伤亡少多少,所以《活着》这个故事在秦国境内也是经常发生的。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楚昭女》,毕竟修城墙也就是这10年发生的事情。
而像《活着》这个故事,却是在秦地这几百年来一直都在发生的事情,他们悲苦的命运就像一个轮回一样,永远得不到终止。
秦军军营当中悲泣之声更重了,因为这不但是他们的故事,更是他父辈祖辈的故事,更是老秦人生生世世的故事。从商鞅的军功授田开始,他们就成为了秦国战争机器上最廉价的消耗品,他们每个人都是富贵。
《活着》这个故事地位不同的看感悟是不同的,蒙恬就很难感受富贵的命运,他父亲蒙骜是大秦的上将军,基本上没有战死的可能性,即便是战死了,大秦也会给他老爹风光大葬,蒙恬内心只怕是欣慰多过悲伤。
但普通的士兵却不一样,他们战死连抚恤金都没有,只能像一串数字消失的无影无踪,活着的亲人不但要忍受悲苦,还要承受家庭缺乏一个壮劳动力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悲伤能延续好几年。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