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崩溃的南阳和傲气的义军将领《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31章 崩溃的南阳和傲气的义军将领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31章 崩溃的南阳和傲气的义军将领

始皇帝36年7月23日。
和家人团聚了一个月士兵和军官,分别向着颍川军营和陈郡军营集结,周章等人也将大量的粮草物,武器,器械方法向着这两地汇集,为即将到来的南征做好最后的准备。
战争虽然再次打响,但这次义军上下已经不像上次王离入侵时候的那样人心惶惶了,两战歼灭秦军8万彻底打出了义军是自信心了,现在义军军官更是自信心膨胀想要去建功立业。
在徐凡的命令下,5万颍川兵团正式南下,发动了对南阳的讨伐战。
昆阳县,边境灾民安置地。
大量衣衫褴褛的灾民从南阳郡的地盘跑到义军的地盘上去。原因也非常简单,徐凡在陈郡起义,让整个楚地的秦吏紧张无比,而这种紧张感在徐凡歼灭王离,李由8万秦军之后达到了最高峰。
南阳郡守担心徐凡进攻自己,大肆招募士兵,修筑城池为战事做准备,南阳郡又要招募士兵,又要招募修筑城墙的民夫,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让南阳郡的百姓苦不堪言,要是天下还都是秦国的地盘,当地的百姓除了忍受,的确找不到其他的选择。
但现在颍川义军就在自己身边,颍川发生的事情,南阳郡也可以快速知道,这就导致大量本地百姓知道了颍川郡在义军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徭役,税收也非常低,除了3成的田税之外,没有任何税赋。
有如此强烈对比大量南阳郡百姓纷纷逃离自己的家乡,北上投靠义军,而面对南阳郡百姓的投靠,陈平大喜,不但安置好这些百姓,还想办法安排一批宣传队南下南阳郡,深入南阳郡乡村宣传义军的政策。
《楚昭女》和《活着》已经成为了南阳郡乡村百姓最喜欢看的戏曲了,每次义军的宣传队一出现必定会引起大量百姓的围看,而只要看完这两个戏曲,当地百姓对对秦吏的仇恨便会提升到最高,平日提起他们都会咬牙切齿。
而南阳郡秦吏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惊骇无比,派遣军队去抓捕义军的宣传队,但每天宣传队就会提前隐藏,让秦军扑空。
这种情况更加让南阳郡上下秦吏担忧,担忧南阳郡的百姓做了叛军的内应,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叛军,大肆收捕讨论叛逆言论,说了《楚昭女》《活着》等字样,或者讨论戏曲相关的内容的百姓通通都被抓起来,逼着南阳军的百姓莫敢言,道路以目。
还安排军队驻扎在边境,抓捕叛逃的百姓。但他们越抓捕,百姓越是想要逃。
整个南阳郡的政治破坏越来越严重,只要露出反抗之意的楚民都会受到秦吏的迫害。但秦吏月压制,南阳郡百姓的反抗越激烈,义军没有打过来,南阳郡就发生了三次暴乱。
南阳的秩序已然处于崩溃当中,秦吏骇然发现了商君交给他们的驭民五术已经不起作用了,他们想尽如何办法也不能阻止南阳郡局势的恶化。
这天义军士兵和往常一样带着灾民,指导他们去汝阴县安置灾民的地方。却看到有一大股灾民过来,一个读书装扮的人叫道:“在下陆贾,是南阳郡的义军,前来投靠上柱国将军。”
义军士兵如同乞丐一般的义军士兵道:“将军离这里有几百里,我们最多只能带你去见县令。”
士兵就带着陆贾去见昆阳县令王道。
“看你样子像一个读书人,你真是南阳义军首领?”王道有点惊讶道。
陆贾大声道:“读书人就不能反抗暴秦,上柱国将军当初不就是读书人,但如今已经成为了天下人反抗暴秦的旗帜了。”
陆贾继续道:“我南阳郡的百姓被秦吏压迫的妻离子散,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只盼望义军能够杀入南阳郡驱赶秦吏,解救南阳郡的百姓。”
陆贾原本是一个儒生,跟随自己老师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本来日子还过的去。
但很快始皇帝因为儒生非议秦国的政策,加上他求取长生的失败受到儒生的嘲讽。
这始皇帝能忍,伱儒生虽然没有造反,但这就是有反意。
最终始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颁布挟书令,焚烧诸子百家的书籍,他老师就这样受到了波及因为藏书被杀,陆贾也是家破人亡,只有他逃南郡乡村才躲过了一劫。
逃难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谁也没有想到徐凡会在秦国实力如日中天的时候起义,并且波及整个天下。
陆贾明白乱世已到,他想办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是暗流涌动,他当即散尽家产组织起一批流民,想要攻占城邑,以此为资本投靠义军。却没有想他组织的上千流民被秦军打得一败涂地。只有不到300人跟着自己逃到了这里。
王道:“你既是读书人就跟着本官做事吧,战事你就不要掺合了。”
陆贾着急道:“你义军可是仁义之师,怎么能做出吞并人曲部的事情,”
王道好笑道:“就你这群饿浮也能算曲部,听本官的劝,战场不是你这种人待的地方。”
陆贾坚定道:“秦吏杀害我全家,此仇不报枉为人子,在下请求加入义军。”
“本官会向将军上报,让你成为大军的向导。”王道满脸同情的看着陆贾。
虽然陆贾没有说自己的故事,狭书令这场浩劫,天下的读书人都躲不过去,王道要不是有老师孔鲋庇佑,下场只怕未必会比他好多少。
“你是陆贾?”一个义军军官开口问道。
陆贾马上行礼道:“小人正是。”
“我是义军先锋军司马景涛,你知道南阳郡的内情?”
陆贾马上点头道:“南阳郡郡守名为殷吕,都尉李军,郡监军王宏,他们三人接是关中人,几个月前上国柱将军歼灭王离,李由8万秦军之后,整个南阳郡上下大骇,郡守殷吕开始扩编军队,修筑城池,现在整个南阳郡有3万秦军,大部分都驻防在宛县,叶县因为在边境,有3000秦军。”
颍川兵团军营。
景涛从陆贾得到的情报很快传到义军高层当中。
徐凡看了看之后交给季心。
季心看完之后道:“和属下得到的情报差不多。南阳郡的其他城邑好攻克,唯有宛城城高池深,是天下前十的坚城,城内有大量的工匠,防御工事完善,现在有近3万秦军驻防,难以强攻,只能智取。”
倒是英布不以为然道:“秦吏倒是想要守,但宛城的士兵却未必愿意死战,只看各路义军攻城略地,有坚城阻挡住这些义军了吗?
邯郸曾经抵挡住几十万秦军,但还不是被张耳上万人攻克,临淄是齐国的都城,田儋指挥几万人一日就攻克了。”
“我们义军是楚国的军队,秦吏想要阻挡我们,但城内的百姓可是盼着我们解救他们,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会为秦国死战的,将军只要把大军带到宛城之下,想必就会有内应给我们打开城门。”
邓忠笑道:“以我义军现在的气势,只怕杀到宛城城墙下,那些秦吏就会把城池献出来。”
宋留也跟着笑道:“以南阳此时的局势,我军一杀到,百姓和豪强就会支持我们,只怕轮不到那些秦吏献城。”
不怪宋留如此自信,这种事情已经在其他各国出现,赵国,燕国,齐国就是有一人带头,几十万百姓豪强支持,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几十座城市,想来他们更不会意外。
其他义军武将也是这个意思,宛城虽然城高池深,但他们却不认为宛城能阻挡义军的进攻。
徐凡不满意:“每次战斗就是要未算胜,先算败,不能总是把战争寄托在敌人的愚蠢,或者是内应当中。大家难道想要学习武臣,田儋他们,赢了不知道赢在什么地方,输了不知道输在什么地方,一场大战就把家底败光了。”
英布等人如此骄傲自满让徐凡不满了,徐凡一直认为秦末和楚汉争霸这段时间,各方的军事实力是在下降,不如战国事情,而这其中秦国的军事实力下降的是最快。
只看战国末期,想要歼灭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极其困难,长平之战打了三年,粮草断绝赵军才败了,秦灭楚之战,前后打了两年,项燕也是因为粮草断绝才败的。
到了楚汉争霸时期,动不动出现以少胜多的战争,这虽然和秦末武将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有关,但也和各方势力基层军事人才的匮乏有关,几十万大军动不动就一战被击溃,而后一个国家就覆灭了。
这种事情在战国更本不能出现,即便实力最弱的韩国也是被秦国逐步吞并的,当时各国的军事人才极其充分,组织也极其严密,想要打出以少胜多,一触即溃的战争非常难。就像赵国在长平之战被坑杀40万士兵,但依旧打赢了邯郸保卫战,击退了燕国的入侵。充分展示了一个军事古国的坚韧。
对应的就是秦末的各路诸侯,简直是一盘散沙,一战灭国者比比皆是。
徐凡自然不想成为武臣,田儋这样一盘散沙的势力,而像要像战国事情的古国一样,组织严密,政体充满韧性,他不要求英布这些人打出以少胜多的惊人战绩,只要求他们不要犯傻,被敌人一战击溃。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