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苦一苦颍川豪强和谋圣投靠《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25章 ,苦一苦颍川豪强和谋圣投靠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25章 ,苦一苦颍川豪强和谋圣投靠

英布不好意思的笑了半天,不过内心当中还是很受用徐凡的夸奖的,他在军中的时候是斩将夺旗的猛将,即便不在军中,也可以立下大功。
葛婴说道:“将军还夸奖你是治国之才,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安民。”
英布听到这话笑的牙齿都要露出来了。
葛婴却继续说道:“干脆你就专门当郡守得了,帮助周长史治理我义军的地盘。”
这个时候英布才有点慌张道:“我有多大本事,大家还能不知道,颍川郡之所以能治理的如此好,多亏了将军给我派遣了一个好的主簿。”
说完英布拉着一个书生到徐凡面前道:“他叫陈平,现在是我的主簿,他见识非凡,颍川郡补种的如此快,还多亏了他的办法。”
陈平这个名字倒是有点熟悉,只是一时间他也记不得陈平做过什么事情,但徐凡却明白能在记忆当中留名的,那必定是青史留名之人,是这个时代的人杰。
于是徐凡对陈平拱手问道:“陈主簿,不知道你是如何让这颍川郡补种恢复的如此快?”
陈平显然被徐凡的大礼惊讶了,快速回了一个礼道:“不敢当将军如此大礼。”
然后他解说道:“因为秦吏乱法,整个颖川境的田籍已经彻底乱了,想要短时间内分清楚田产,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而补种的时间又不等人,所以属下等人和当地的百姓约定,先种田,后分田,每户先种植100亩田,秋收之后,按照公4民6的方式分配,大家先播种,选择播种完之后有时间,百姓们才缓慢拿回自己的田地。”
徐帆问道:“百姓们愿意这样干?”
分田这种事情,即便想也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更加不要说还要百姓种其他人的田地了。
徐凡可记得他看了好几本历史小说,都记载了那些豪强盘剥百姓的方法,一块土地荒在那里,百姓开垦出来了,豪强马上拿出田契说是自己家的地。这些豪强让百姓帮他们白种了一年田,落的颗粒无收,还帮这些豪强开发出熟地,豪强的这一套方法,自己倒是省力,剥皮拆骨一丁点利益不留给百姓不说,还要百姓补贴他们,零成本赚了200%的利润。
但这套方法对天下造成的危害却是极大的,这导致百姓情愿成为佃户,流民也不敢轻易垦荒,豪强们赚多了轻松压榨百姓的钱,也不愿意出力气垦荒,整个天下就陷入了无意义的存量内耗当中,直到流民越来越多,整个天下彻底崩溃,在后世江南开发才会持续上千年,就是因为这些豪强一直在起副作用。
陈平钦佩的看着徐凡道:“将军起义至今,言必行,行必果,与百姓秋毫无犯,义军在百姓眼中就是王者之师,颍川境的百姓自然会相信我们义军公平公正,不会吞没他们的土地。”
而且这样划分对他们也没有害处,甚至还有好处,大部分的百姓根本没有上百亩土地,而现在他们也只是相当于低价佃了上百亩土地,再继续浪费时间下去,颍川郡的百姓只能是颗粒无收,普通百姓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余粮,哪里浪费的起一年播种的时间,百姓也害怕饿肚子,自然不敢荒废土地。”
徐凡感叹道:“信誉不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的支柱。”
陈平的话让徐帆想到了后世那场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这就是一场用信誉堆积出来的胜利。
只可惜后世子孙,一点都不爱惜,弃之如草芥。
而现在义军良好的信誉,也是靠徐凡自己严抓义军的军纪一点点抓出来的,所以有句老话说的好,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义军来到颍川郡的时间虽然短,但百姓却知道义军对他们好。
而现在徐凡就得到了回报,颍川郡的百姓也愿意相信他,先耕作别人的田地,在等待秋收之后再分粮食。
这种事情秦吏和本地的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因为百姓根本不会相信他。他们更喜欢做欺骗百姓的事情,而后吃干抹净,一点利益都不肯留给那些辛劳的百姓,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而后徐凡对英布道:“伱是这里的郡守,带我看看这段时间你做的如何。”
英布笑道:“保证不会让将军失望,不过属下也有一个要求。”
徐凡笑道:“说。”
英布道:“要是将军您满意了,这个郡守就不要我当了,我想继续带兵攻城攻城略地。”
葛婴笑道:“2000石的郡守你都不当,这可是一方大员。”
英布道:“听着你们在三川郡全歼李由5万大军,听得我心都痒痒,恨不得带1万大军为将军为将军攻城拔寨。”
徐凡道:“这你就浪费了一个功劳,这次之后义军要改变战略,南下攻取楚地的其他郡县,你可是我义军前三的猛将,必定会领兵一方攻城掠地。”
英布笑道:“将军,您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就是奖励了。”
而在他们不远处也有几个人盯着徐凡他们,这些人就是颍川郡的豪强,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就是隐藏多年的张良了。
两个多月前,徐凡阵斩王离,全歼大秦3万精锐,即便是远在东海郡的张良都吃惊不已,同时自己的家乡也被义军收复,他就动身前往颍川郡了,既是想要看看家乡,也是想要考察一下义军的情况。
他来颍川郡已经有一个月时间,在族兄张忠的带领下,见识到颍川郡四周的情况,也考察了义军的情况。
结果他发现很多义军士兵帮助百姓种田,张良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却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陈郡义军军纪严明,买卖公平,颍川郡百姓根本不害怕他们,这让张良对义军的评价异常高,称之为王者之师。
而徐凡弄的戏曲《楚昭女》《活着》张良也看了,看完之后他拍案叫好,感叹道:“这两部戏曲可顶二十万大军。”
这简直是对着秦军的死穴打,尤其张良看到每次这些戏曲在村里上演的时候都是人山人海,看完的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对秦国秦吏和始皇帝喊打喊杀。他就有点理解义军为什么可以快速转化被俘虏的秦军了,只要受到了秦国的压迫,看了这两部戏曲的秦军就会对秦国充满仇恨。
张良甚至想起十年前,当时韩国刚刚被灭国,第二年就出现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当时韩地的贵族就想靠着这场天灾推翻秦国的统治,只可惜他们失败了,张良的兄长死在这场起义当中。
现在他想起来,当时他们就不如义军,义军用戏曲引导百姓痛恨秦国,又用均田收买百姓,在得到百姓信任之后反抗暴秦,他们当初只是利用百姓,却没有给百姓多少利益,那个也是勾心斗角,现在想来这大概是他们失败而义军胜利的原因。
“看这些戏曲有何意思,真不知道这些百姓嚎啕大哭什么。”张忠是不能同情《楚昭女》《活着》。因为这些离他的生活太远了,即便是国家灭亡,张家不是贵族了,但依旧是本土的豪强,徭役重税还轮不到他们。
“子房,你是不知道,这义军暴秦还狠,我们家的地好端端的就被他们征收了,说是不能让地荒着,荒着要收一笔土地荒置费,家里的奴仆也被他们解散了,说这是暴秦的恶政策,滑天下之大稽,千载以来就有奴仆,这怎么是暴秦的恶政。”
张良问道:“族兄为什么要荒废田地?”
张忠苦笑道:“这哪里是我想要荒废,我家本就田地多,以前都是靠佃户种植的,但前段时间颍川郡不是大战一场,死了好几万青壮,而后义军又均田,把官田全分了,佃户现在都去抢义军的田地了,哪里还会来我家租田,奴仆又被他们强制解散了,改成什么雇佣,但这奴仆一放出去就分义军的田地了,只有很少的人留下来。”
“而后最无耻的事情来了,子房你是不知道,因为奴仆释放的太多,后面三川郡又来了义军的家属,他们土地不够分了,就把我们的土地全部收缴走了,说什么我们种不过来,义军买下来了,给其他人种不浪费。
但却不给钱,说一次性给钱怕我们花光,每年给我们一成粮食作物赎买的钱,还说给我们三分利息,分10年偿还,这简直就是土匪,我差他们三分利息。”
“这义军简直是比暴秦还要暴秦,早知道这义军会如此可恶,我们当初就不应该帮助他们攻下阳翟城了。”当然张忠这是气话。
当初的情况即便没有他们,阳翟城也守不住。赎买政策也是徐凡在颍川郡施展的新政,就是为了回收这些本地豪强的土地。
徐凡倒是进化的很快,深得政治欺软怕硬的精髓,整个颍川郡豪强几乎都没有加入义军,他们自然就不是自己人了,欺负他们也没有人给他们打抱不平,把他们的土地全部分给百姓,他们也没有办法报复义军,义军反而可以得到整个颍川郡几十万百姓的支持。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