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庆历第二次新政,作者:诸葛亮《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 第269章 庆历第二次新政,作者:诸葛亮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69章 庆历第二次新政,作者:诸葛亮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滕宗谅倒是想问诸葛亮来着,但转念一想,丞相现在一定还在加班,哪里有时间来到岳阳楼游玩。
思来想去滕宗谅还是没忍住,便询问了诸葛亮的近况。在听说诸葛亮在贞观朝定居,于长安皇家大学任教之后,滕宗谅也升起了拜访的心思。
诸葛亮选在长安定居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贞观朝是主世界,无论去哪里都十分方便。再加上长安科技发达,黄月英和诸葛果都十分向往贞观,所以诸葛亮便接受了邀请,来到大学任教。
最主要的原因是,诸葛亮请求李清收诸葛果为徒,说是此女有仙缘。
李清倒也没拒绝,如果是别人的话,兴许就婉拒了。但面前开口之人是诸葛亮,谁能拒绝丞相呢?
主要是诸葛果也挺可爱的,很招李秀宁的喜欢,所以李清便收下了诸葛果做弟子。
实际上李清自己都不会修仙……
说起修仙,目前还差两个位面,就可以领取任务奖励了。
所以李清也不急于一时,慢慢抻着就是了。
一旁的李白在听完《岳阳楼记》后,跑到李世民身边开始教元奴念诗。
对,就是之前李世民那只紫蓝金刚鹦鹉。
“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张开双臂,大声吟哦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元奴也张开翅膀,嘎嘎地学着李白说话。
“我看你俩真是同类。”高适在一旁吐槽道:“你俩玩儿的挺好啊。”
李白哼了一声,没有答话,而是继续教元奴念诗。
元奴的智商是越来越高,和十多岁的孩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就差不能化形成人而已。
而他的审美却依旧是鸟类的样子,路过一只鹰隼,元奴都要品头论足一番。
不是没有鹰隼想要袭击他,在服用过仙丹以后,元奴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一头成年棕熊。在天空盘飞的时候,遇到来捉他的鹰隼,公的咬死,母的带回去做小老婆。
所以说这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宠物,魏征不止一次在私下里吐槽,说这元奴……颇有太宗之风。
岳阳楼的集会很圆满,对于这几天的游历,尤其是宋代的美食,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赵匡胤。
无他,宋仁宗时期的对外风格,懂的都懂。
当然这和平也不能说不好,只是这对外过于软弱,风气一旦软下去,骨头一旦折了,想再硬起来,支棱起来,可就难喽……
从宋真宗、宋仁宗这两朝开始的软趴趴风格,一直到老朱重新建立明朝,才算是结束。
在岳阳楼也没闲着,李清又把诸葛亮给拖了过来。从第二天开始,以诸葛亮为牵头,各朝皇帝加上各朝的名臣聚在一起,开始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谋画,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再添砖加瓦,结合大宋实际列出改革目标。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现在一群诸葛亮,总不能只胜过臭皮匠吧?
在结束游乐的次日,李清便带着范仲淹来到了朝堂之上。
和他们俩一起的,还有赵匡胤这个祖宗,以及验明正身的赵恒。
见到赵恒的第一刻起,赵祯就绷不住了。好在这不是明朝,不至于发生“爹你没死啊”这种名场面。
那赵祯的惊吓也不小,想想看吧,你是一个皇帝,即位已经二十多年了,忽然之间先皇一夜之间复活辣,来到朝堂之上。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嗯……如果是北齐老高家的那些奇葩,第一件事兴许是直接宣布他不是先皇。
但宋朝皇帝还是比较佛系的,尤其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赵祯,对于先皇归来,也并没有质疑什么。并且满朝臣子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大家都认识赵恒,他否认也没什么用。
最主要的是,赵祯还是很自信的。他可不信满朝文武还想回到那个满地天书,全国封禅的年代。
随后,便见识到了太祖皇帝。
赵祯还是有点心虚的,毕竟太祖的子孙没有当上皇帝。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笑话就是——“宋真宗在有次演讲中表示:‘大宋的继承制度是先进优越的,几百年后的西方也就这个水平了——你们看,太祖的儿子就没有成为皇帝。’”
赵恒尤其着重介绍了赵祯的叔父,也就是现名李隆绪的耶律隆绪。
说句题外话,耶律阿保机的汉名叫刘亿,实际上耶律隆绪应该姓刘。
李隆绪现如今也不再埋怨赵恒,通过学习历史,他发现自己这个悲催的皇兄竟然从赵祯开始就绝嗣了——赵祯是赵恒的最后一个儿子,而赵祯没有后代,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后面的皇帝,都不是赵恒的后人,所以那背盟之事,自然也就和皇兄没关系了。
耶律隆绪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明的,他真的,我哭死。
见一家人相认,其乐融融,老朱便乐呵呵地说:“那我也给你们讲个笑话吧。”
嘿,老朱也会大宋笑话?李清奇了。
赵匡胤一巴掌糊在脸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赵祯乐呵呵地看着朱元璋,等候着皇叔爷讲笑话。
“宋太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统治,宋太宗告诉我们不可以怎样统治,宋真宗告诉我们傻子都可以统治,宋仁宗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傻子都能统治。”朱元璋一口气讲完了这个笑话。
赵匡胤:……
赵祯还在那笑着问道:“啊,宋仁宗是谁?”
“是你,我的傻侄孙子……”赵匡胤唉声叹气地说道。
赵祯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梗死过去。
他幽怨地看了一眼朱元璋,唉声叹气。
范仲淹立刻再拜顿首,向赵祯呈上了那博采众家之长的新政计划书。
赵祯对于老范的岔开话题,还是十分满意的。但实际上庆历新政的失败,并不是新政本身不行。实际上庆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朝的困境,甚至开始焕发新机,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