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这吴侬软语得学啊,多学一门方《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 第246章 这吴侬软语得学啊,多学一门方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46章 这吴侬软语得学啊,多学一门方

言好啊
“当初朕刚刚知道这段历史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藩镇;等到朕亲自处理之后,发现藩镇不过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大患是掌握神策军的宦官……”
李世民双目如电,扫视着下首以李德裕和牛僧孺为首的群臣。
“等到与宦官交手后发现,即便其势大,也不过是家奴尔,只需要诛除首恶,问题便迎刃而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我大唐的心腹之患不在朝外,而正是在这朝廷之中!”
李世民声色俱厉地呵斥着群臣:“就是在这太极殿中!就在朕的这些不肖子孙,还有你们这些朝臣之中!”
“咱们这烂一点,大唐就烂一大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唐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老李的声音激动,他的话听在群臣的耳中,不啻于惊雷炸响。
“青雀啊。”朱樉十分豪迈地揽着李泰,“这皇帝当了这么多年,是不是觉得乏了?”
这孩子……竟然瘦了。
“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可身体力行又何其艰难?你们为了政治利益,朋比为奸,结党营私,朕都可以不追究,但朕觉得,总应该适可而止!”
我特么当皇帝之前,就是这么一个王妃几个侧妃;当了皇帝之后,竟然就剩下一个皇后了,那他妈我这皇帝,不是他妈白当了吗?
男人嘛,尤其是古代的男人,哪有心思老实的?
再说了,李泰还不是普通的男人,他可是做过皇帝的,那心思自然更不老实了。
嗯,还是仙丹教育人啊。
李世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让原本在肃宗朝的那个李倓过来继承帝位。
李清也不关心李世民是怎么解决的,总之就是一句话,相信李哥就完了。
他也不是乱说,牛李党争的争字,体现在双方轮流执政之上。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由于宣宗李忱有些戒惧李德裕的权势,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历史上追封的承天皇帝李倓,现在终于也圆了梦,如愿成为了皇帝。
这四个字是正经的飞白体,老李写得一手好书法,正所谓字如其人,他人比较潇洒,字也是一样。
分别的那天,两个李豫抱着好弟弟,哭的一塌糊涂。
“哈哈哈哈,你说得对,能醒悟过来,那也是好事一桩。”朱樉搂着李泰的肩膀,大包大揽地说道:“放心吧青雀,你这些年没玩过的,没吃过的,没看过的,哥哥都给你补回来!”
谁知道,朱樉的脸色一下就变了。
拜见阿娘,又去拜见姑母平阳公主后,李泰便给李治还有朱樉发了个微信,来到了洪武年的秦淮河。
看着如同火烧屁股一样,带着嫡母阎婉一刻钟都不想停留的阿耶,头戴冕旒的李欣觉得可能皇位也没那么香了。
说着,在李世民的示意之下,左右内侍走上来,将写有“正大光明”四个字的匾额挂在了李世民的身后。
而建武朝的李泰也正式禅让,将皇位扔给了通过了刘禅试炼的李欣。
他又不是搞政治的高手,有那时间回家学儿食xi……不好吗?
穆宗朝李世民选择让他的儿子小李治来做皇帝,结果小李治在微信电话里听到这个离谱的要求,果断开润!
润!
他和长孙皇后打了个招呼,拎着包跑到了洪武朝。
想当初你是怎么晒我的,今天我要以牙还牙!百倍奉还!
好家伙,你是半泽直树是吧?
“那可得让你好好见识见识吴侬软语,”朱樉挤眉弄眼地冲着李泰说道:“哎,江南女子,最是……啧啧。”
“想来想去,也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正大光明!”
关于如何深度改革,李世民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谁知这话一出,李治也来了兴趣。他凑了上去,臊眉耷眼地对朱樉说道:“这吴侬软语得学啊,朱二哥,我也想学吴侬软语,多学一门方言好啊。”
“那就有劳朱二哥了!”李泰大喜过望,抱拳说道。
提到杨广,底下的群臣可是大气都不敢出。
说来也是,想当初皇帝只有一个的时候,大家都是抢着当;而现在皇帝成了大锅饭了,人人都有,反而就没那么香了。
李泰也是闹心,但想到王妃阎婉这么多年一直不离不弃跟随自己,再加上前世也的确对这个女人有愧,所以李泰也只能暗自咬牙切齿。
原来那个并不油腻的清爽大胖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丰神俊秀的青年。
“好好看看吧,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想想吧!那隋炀帝杨广被勒死在江都才几年呢?忘啦?!那吴公台还在江都边上天天地盯着伱们哪!”
这可是太诛心了,诛心之言啊!
杨广论辈分和亲属关系,还是李世民的表叔。但老李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各种评论杨广,diss杨广似乎已经融入到了李世民的日常。
那肯定是不能给长孙皇后发,毕竟长孙皇后可是盼着儿子多子多福呢……
李世民还在输出,他还没有停下怒斥群臣的嘴炮。
但该说不说,老李评价杨广,还真没有添油加醋。广神的粉丝总觉得老李在黑广神,但实际上呢?李二不过是把广神做过的事情说了一遍而已,这他们就受不了了。
李泰卸任后的第一站,是回到贞观朝去找长孙皇后。
所谓吴公台,便是网庙首哲杨广的葬身之地。杨广死后,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杨广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