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京西稻(三合一,求票)《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11京西稻(三合一,求票)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311京西稻(三合一,求票)

第312章311京西稻
1959年8月9日,星期天,晴。
今天是唐家种白菜的日子,张桂芳知道外面什么情形,打算将院子里全部种上白菜,但被唐植桐阻止了。
尽管现在种葱有些晚了,但唐植桐还是建议种些葱。
葱这玩意,不敢说是调味品之首,但想要做菜香,很多时候都离不开葱。
也许有人会说,葱这东西用的少,一颗就能用好几次,买点就是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明年很难买到。
夏秋是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现下蔬菜虽说比去年难买,但至少还是能买到的。
等到今年冬天白菜上市的时候,短缺一下子就会凸显出来,然后白菜会一跃成为二类物资。
随着各地秋收、秋种的情况传进京,农产品短缺已成定局,相关部门紧接着就会把其他蔬菜也列为二类物资。
葱、姜、蒜也是蔬菜中的几种,属于管制行列,相关票据顺理成章的出场了。
这里面最主要的是菜票,是居民购买蔬菜的凭证,但菜票买不到葱,想买葱、姜、蒜得有“葱票”,但葱票比菜票还要稀有,是街道用来重点照顾基层革命军烈属的。
有时出现凭票也无菜可买的情况,但仍可持票买到腌菜或咸菜,这个咱到时候再说。
说回种白菜。
种秋白菜的最佳时节是秋分前后的三五天,顶天也就十来天的工夫。
种白菜并不难,唐植桐昨天已经把院子里的地平整了,今天刨坑、埋土、浇水即可。
“每个坑里放三个白菜种,别多,也别少。等发出芽来要间苗,咱还能吃一顿小白菜。”由于小王同学不让婆婆下场干活,张桂芳乐呵呵的搬个马扎坐在旁边,看着儿媳带着俩闺女点种。
“好嘞,妈。凤芝你负责往坑里放种子,一定要放在坑的最下面,凤珍负责跟在后面埋土,我负责浇水。”小王同学把两个小姑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她俩都是轻活,自己拎着水桶浇水算是这里面最重的了。
唐植桐则乐呵呵的听着,不紧不慢的刨坑。
去年的时候,上面提出了一项农业管理方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意图是好的,但在执行层面上出了问题,本意是往左轻打方向盘,结果被人一把打到了底……
不少地方都重肥、大密度种植,唐植桐没走极端,还是按照科学的法子来,刨坑时留意了一下深度,大概有10厘米的样子,还有行距、株距,行距以20厘米为佳,株距以15厘米为宜。
唐植桐加入组织后,有权限看到了一些内部资料,今年4月29日有一封信,内容简单明了,能拨开一丝丝迷雾。
谁是谁非,唐植桐不敢去说,还是专心过好自己的日子最为紧要。
唐植桐干活麻利,没费多少功夫就把院子里的坑刨好了,接下来,唐植桐又在留出的葱地里,把葱给种好。
干完这一切,小王同学和凤珍、凤芝还没有种完白菜。
唐植桐不催,也不掺和,洗把手,进屋准备做午饭。
大鱼大肉就甭想了,唐植桐暂时也不敢拿出来,今儿就简单吃一点素的,西红柿炒鸡蛋。
米饭是与西红柿炒鸡蛋的灵魂搭档,不二之选。
在做菜之前,先把米饭放高压锅里焖上,淘米的时候唐植桐从空间里薅出一把京西稻偷偷掺里面。
京西稻的历史不算悠久,但绝对是农作物培养上最用心的一个品种。
京西稻其实是个早熟品种,早在康麻子时就是农历六月中旬收割,而其他品种都得过了白露才成熟。
康麻子祖孙三代都很关心自己的口粮。
康麻子开了个头,在丰泽园开辟了几亩水田,种稻观察,选育出了一种80多天成熟的早熟稻种,这就是京西稻的雏形。
雍老四甚至亲自下场耕种,还让画师作画留念,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套,23张耕种图,23张纺织图。
盖章狂魔上位,没有他爹下地的雅兴,但依旧很关心京西稻的培育,下江南的时候从当地带回了新品种“紫金箍”,定型流传至今。
除了新品种,这位一辈子写了两万多首打油诗的诗人,还写了好几首关于京西稻的诗:
疑是山村是水乡,禾苗低亚稻苗黄。绿杨十里蝉声沸,飒爽风中饘粥香。
谁知村北一川景,却似江南三月春。
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
紫金箍是个很特别的品种,稻芒颜色紫红而且比较长,可以有效防止鸟啄食,即便这样,产量也不高,亩产只有300来斤的样子。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