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开门而揖盗《季汉大司马》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季汉大司马 > 第574章 开门而揖盗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574章 开门而揖盗

“鲜于辅,今不杀你,是为我大汉仁德,安敢在此出言不逊!”
面对鲜于辅提出的无礼要求,张飞用笏板指着鲜于辅,沉声说道:“淮北疆土是我大汉军士血战所得,岂能容你口舌取走。”
见张飞反应这么大,鲜于辅神情略有尴尬,施礼说道:“盟约之事,言语商议切磋。今我国欲以寿春、泗口为界,却不知霍督意下如何?”
霍峻神情淡然,不急不躁说道:“君贵为北国上卿,岂有闻笔纸胜过刀剑?今卿空凭言语欲让我国割下邳、东海二郡,以为可乎?”
“愿听霍都高见!”鲜于辅恭敬说道。
霍峻笑了笑,说道:“如贵国真欲平分天下,当以淮水为界。我割下邳、东海二郡,贵国割寿春、弋阳二郡。”
用南汉淮北的疆域,去换曹魏在淮南的疆土,能让霍峻乐疯。今天得到寿春,他明天就能发兵去捅曹丕谯郡老家,后天就能至河南腹地。
张昭瞥了徐庶,淡淡说道:“昔高祖与项羽战于鸿沟,而后高祖反约袭之,方得天下。当下可从旧事,暂忍一时,而后起兵战之。两国相争,当攘内而后安外,不可争一时之急,而坏国家大事。”
“今若应曹丕之所言,与其约分天下,则人心思安,卒欲卸甲耕作。而后欲再北伐中原,则恐终身无望。望陛下听纳贤言,不可善动。大司马、丞相明势善断,知其大弊。”
马良忧虑片刻,说道:“若如大司马所言,曹丕有窥视我南土之意,今下令丞相西进巴蜀,恐有不妥。不如封锁蜀道,先安蜀中。及形势分明,再令丞相西进巴蜀,亦不言迟!”
诸葛亮向张昭拱手,说道:“张公,贼人与我汉室有大恨,常有亡之心。今明知我国有难,而后约分天下,此不可疑乎?”
张昭咳嗽几声,说道:“先帝弃业驾崩,大汉西陲动荡。连年北伐虽多胜而少败,但岂无兵败之时?今曹丕既有意与我汉室互盟之意,不如与纳曹丕之言暂缓兵事,以为恢复国力,而后再图中原。”
别看大汉连年北伐,取得不少战果,但不少吴越籍贯的官吏,他们心中依旧倾向偏安。不是因为他们害怕曹魏,而是单纯觉得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这一目标太过遥远。
见众人分说未定,刘禅看向霍、葛二人,问道:“不知大司马,丞相二公以为如何?”
毕竟他们现在就过得挺好,已得到相应的利益,何必再积极进取中原?
张昭紧蹙眉头,说道:“丞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暂与曹氏议盟,而后国内承平,再效高祖毁鸿沟之盟,亦未不可行。”
毕竟不是所有人渴望发动战争,也不是所有人愿意追求未知的风险收益,更不是所有人希望复兴汉室。
见霍峻表态,张飞随即应和道。
尚书郎张温出列,上奏道:“今陛下登基初时,吏民附而未归心,国多骚乱。以温之见,不如暂合贼人之议,与民休养生息,观时制政,勤恤之德者,恩惠与民众。”
“鲜于辅之言,不知诸君有何高见?”刘禅问道。
曹魏受东汉禅让,而南汉是因曹魏篡位而所建立起。一旦汉与魏正儿八经签订议和盟约,其就意味着南汉自身丧失了政权部分的合法性。
在赵云起身后,徐庶随之而起,拱手说道:“先帝终生力图北伐,今岂能因其亡,而与贼约分天下?”
“这~”
说话间,霍峻看向殿中那些鸽派,说道:“今如从曹丕之语,约分南北,开商通货,息兵弃戈。众者或以为安乐,不被兵戈之所累,殊不知是为开门而揖盗也!”
刘禅为之大悦,问道:“如大司马所言,曹丕或南下,或西征,我国当何以应对?”
“陛下,大司马。自先帝起兵以来,与曹氏征战二十余载,百姓多丧亡,故轻剽者入险峻,结党恶州郡;虚竭者避逃隐家户,不愿为国所用。”
“禀陛下!”
霍峻笑了笑,说道:“陛下,我与丞相之见略同。昔以鸿沟之盟观之,项羽因粮乏而与高祖约分东西。今贼国无内乱,外无强寇进犯,岂会因心善,怜悯百姓,而与我国约分天下!”
霍峻摸着小胡子,冷笑说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曹丕或欲南征,或是择机西伐马超。”
“张公之言有理!”
而且赵云还提到一个关乎大汉致命性问题,即南汉与曹魏在政治上注定不能合一。
有了霍、葛二人表态,众官吏又开始讨论,议论之前的提议的不合理
赵云持笏板起身,沉声说道:“陛下,大司马。国贼是为曹氏,曹操杀后害帝,屠杀忠良。我大汉与其势不两立,岂能畏一时之难,而与贼约分天下?今当平西土,早图河南,还与旧都。”
见鲜于辅退缩,霍峻眼神一凛,摸着小胡子则是不语。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