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辅政名单《季汉大司马》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季汉大司马 > 第564章 辅政名单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564章 辅政名单

黄鹄台所发生之事,在刘备的授意下,由马良为使,代传与诸葛亮。
诸葛亮因整顿吏治之事,刚从荆楚归京,听闻马良代传的内容,虽有所预料,但依旧伤感而叹。
“丞相,除以上之外,陛下以两汉宫廷之乱为鉴,制定祖训,言今日之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马良拱手说道:“且非军功不得封乡侯以上之爵,藩王不得握兵权。以上四令,铭金勒石,藏于黄鹄阁。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刘备在那日见面之后,与王粲聊了许久,最终以两汉为鉴,加上军功封爵以及藩王分封二令。
听着刘备所制祖训,诸葛亮感慨说道:“昔中汉以王莽篡逆为鉴,光武皇帝至孝章皇帝时,约束宦官,严防外戚。然至孝和皇帝时,君上年幼,窦氏临朝,窦宪因之发迹。”
“至此之后,宦官势大,外戚专政,更替为乱,中汉因此而衰。望我朝之后,能如陛下所制之祖训,二者不再为患。”
诸葛亮跪在地上,伤感说道:“愿陛下安息御体,亮当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当请陛下善保御体,早日康复。何言如此不幸之事?”诸葛亮说道。
马良恭敬而拜。
刘备望着诸葛亮,说道:“为国事计,朕欲让孔明与仲邈、翼德、伯言四人秉政。君执国政,通理国事;仲邈领大军,北伐中原;伯言出巴蜀,而佐仲邈;翼德辅孔明,以安朝野。君是为经天纬地之见,不知以为如何?””
“请陛下细言!”
说着,诸葛亮告诫马良,说道:“季常为侍中,今虽与亮关系莫逆,但不可因私而废公。托孤大事,非陛下叮嘱,不可向外言语,以免被歹人所知。”
“黄鹄台之事,不知孔明是否知之?”刘备问道。
“诺!”
“今陛下病情日重,不知除祖训外,可有其余布置?”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坐在交椅上,说道:“禀陛下,马侍中将前后之事,皆已告诉亮。亮以为祖训四条,当安国之上诏,当可行之。”
“善!”
刘备为何有意徐庶出任辅政大臣,与徐庶来自颍川有莫大关系。徐庶无根基,亦无党羽,不会与诸葛亮、霍峻发生倾轧。
汉安帝早亡,东汉则进入幼年皇帝时期,反复政变,反复夺权。外戚、宦官、士人轮番登场,后面则就进入桓、灵二帝时期。
但让徐庶入京,为避免与诸葛亮发生争斗,刘备还是要问其意见。
徐庶为人严谨,有时下班归府,得知有纰漏,也会深夜拜访诸葛亮,指出问题,并建议修改。甚至修改后,发现政令有问题,徐庶还会不厌其烦去见诸葛亮,再进行修改。
刘备看向马良,吩咐说道:“季常,朕与丞相有要事相商,且率侍从退下。”
“今陛下欲令元直为大臣,亮可以少过,亦可以专心为国奔走。如仲邈出江淮,亮不才可出江汉,为其掠翼,与伯言呼应关陇。臣请陛下托大事与元直!”
诸葛亮持扇而吟,说道:“恕亮斗胆而言,翼德将军年岁渐大,与陛下情同手足。若陛下不幸~,臣恐翼德将军……。”
早期肠胃胀痛,拉肚子,刘备未感自己不行。直到便血,夹杂其他的疾病袭来,且未有治愈的希望,这让刘备能感知自己的死期将至。为了避免骤亡,刘备要提前为后事而打算。
“丞相,丞相~”
西域诸国请求大汉统治,但因刘秀不愿劳民伤财,西域诸国则被北匈奴长期占据。而后班超力取西域,东汉才复设都护府。
“谢陛下!”
“陛下病情愈重,我心难安,岂敢休息!”诸葛亮正色道。
因章帝早亡之故,一切发生了重大改变。汉和帝年龄小,窦氏临朝称制,为执掌朝政,让其窦氏一族入朝执政。
今辅政大臣的人选,刘备已渐渐有了。但具体是霍峻领政,还是让诸葛亮领政,这让刘备多有犹豫。
虽常说封建王朝因土地兼并而亡国,但正儿八经因土地兼并而亡国的王朝,除了西汉、大明外。如晋、隋、唐、宋、清等王朝,不是因外敌入寇,则就因高层混乱而亡国。
“仲邈性情虽谦,亦能以国事为重。但其心实傲,常不愿居他人之下。今后君若与他相争,当多让之。”刘备不放心道。
马良犹豫少许,鉴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低声说道:“陛下虽已有辅政之人选,但却为主事者,犹豫不决。今或有意属丞相者不少,丞相宜当为此而思。”
诸葛亮虽未说完,但刘备已知其意。诸葛亮担心张飞年龄大,其与刘备情谊深厚。刘备今若病逝,张飞受打击之下,很有可能后脚随之而去。
刘备扶起诸葛亮,说道:“朕今下有心腹之忧,却不知如何解之。”
之后汉和帝长成,凭借左右亲信合力夺权,诛杀窦氏成功。经汉和帝之事,外戚专权在东汉开了头,宦官也不再打压。
东汉败亡教训在前,诸葛亮仅能希望季汉之后的皇帝,能遵循刘备遗诏,别重蹈东汉覆辙,尽量保持朝野的稳定性。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