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皆望马儿《季汉大司马》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季汉大司马 > 第510章 皆望马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510章 皆望马儿

刘备举步骑精锐长驱商於六百地,四战四捷,破上洛,取蓝田,饮马灞水。然因郭淮布置得当,暂时迷惑住刘备。
曹彰率两千骑卒及时来援,伏击刘封那一战。曹彰武艺几近爆表,箭无虚发,手刃数十人,杀得汉军胆战心惊,几进几出,不敢轻视‘黄须儿’。
兵锋略微受挫,刘备熟悉关中地形之后,出青泥口,决意与魏军争夺灞水西岸的白鹿原。
白鹿原者,南山之麓,坐落在灞水以西,浐水以东,西、北两面临高崖,南靠深沟,唯东面可以通入原内。
因白鹿原为长安东南之屏障,且居高临下而临灞水,故西汉长水校尉屯兵于此。
郭淮、曹彰屯兵于白鹿原,刘备受限于此,欲下长安,非破白鹿原不可。
自曹彰抵达后的两日,刘备精选万人,分成十部,不顾法正的劝谏,自督各路兵马,率军缘原而上,与魏军奋战。
刘备微微摇头,说道:“朕自入武关来,征战连连,本无仁德与百姓,唯行效高祖之事,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今若掠民取麦,必失关中民心,关中士民岂会附我!”
话音刚落,侍从快步入帐,说道:“启禀陛下,长安百姓入灞、浐田野收割麦禾,今是否遣兵阻之?”
此番言语一出,曹彰、郭淮二人沉默无言。
“故以正之见,陛下欲与贼军久持,宜当派兵出营,与长安百姓争麦,得获麦禾,方能与之久持。否则秋至而水降,我军唯退兵尔!”
司马懿负手背腰,踱步而扫视白鹿原周围,却见灞、浐二水沿畔有大量麦田,夏风吹拂而过,麦禾随风而动。
南汉诸将纷遣武士入武汉,在赵云、陈到的编练下,南北禁军由是而成。刘备屡次用兵北伐,禁军兵马几乎是主力部队。凡精锐则不能有损,损则伤及根本。
“陇右局势糜烂,马超率部反叛,横扫陇上四郡,几乎无人可挡。陇人豪强、大族献城出兵,马超收其众而己用,恐不日可安。今唯恐马超下陇右,而后从贼军之应,举卒而临关中。”
司马懿笑了笑,说道:“刘备之所以敢离江汉而入关中,非我军败于荆州,而是因雨季时节,丹、汉二水暴涨,能行舟舸而漕运。然今夏去秋来,河水消退,加之江汉受围,刘备粮辎必难以久持。”
今入关中,如果夺了百姓的口粮,则是意味着这些百姓下半年及到明年春天,恐怕都将无粮可食,会因刘备而改变命运,故于心不忍。
“咳咳”
闻言,曹彰面露惊愕,问道:“抚军,令民收割麦禾是为何故?”
政治上,刘备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帜,他政策上必须要比曹魏更加宽和,才能收获民心。若行为比曹魏更加残酷,那些关中士民还不如呆在魏国治下。
郭淮神情凝重,说道:“据各地及哨探上报言,陆逊兵四万出傥骆,曹镇西举兵马两万余众固守洛口。陆逊派兵连日邀战,曹镇西疑有伏兵,避而不战。”
司马懿望着高原下的汉军大营,问道:“郭雍州,今关中局势何如?”
至于刘备为何激进,在于他对正面大败魏军没多大信心,故而声东击西,采用取巧用兵的方略。
随着汉魏几日连战,魏军愈发稳住了阵脚,而那刘备则是渐生忧愁。
大帐内,刘备踱步缓行,烦恼说道:“今如不能下白鹿原,进破长安城。唯恐敌寇援兵益多,固守险要,则战事非我军所能掌握。”
脸色蜡黄的法正,咳嗽几声,说道:“陛下,此为贼坚壁清野之策,断不如其之意。贼知我军因舟舸漕运而供粮,如逢秋季水降之时,漕运不济,兵粮则尽。”
“陛下,今不与民争粮,如我军兵粮不济,为之奈何?”法正反问道。
与刘备想法不同,法正则是利己之事,他皆愿为之,不管受损对象是谁?
闻言,法正微叹了下,却也没再说什么。
“时刘备兵粮短缺,唯有取麦粮为食。今令民收麦,刘备则无所食。粮辎不济,民粮又绝,刘备不日则必走。兵退而走时,遣兵追之,我军必能所有得。”
“撤军?”
战事焦灼下来,双方唯有看向能改变战局的马超。北魏担忧马超加入战场,南汉则是期待马超加入战场。
但缺乏宛城的荆州始终是薄弱的,魏军从宛城出发,袭扰汉、丹水域,或许水道上涨时,因汉军水师问题,难以有所进展。
说着,法正犹豫少许,说道:“据今形势观之,陛下可修书与马超,表封高官厚爵,封以西土之地,细言利弊之害,以悦其心。如此行事,看能否诱马超为我军效力。”
司马懿割了关中的麦粮,刘备无所食,又破不了白鹿原魏军,则唯有因粮尽而收兵撤退。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