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中兴之象《季汉大司马》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季汉大司马 > 第455章 中兴之象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55章 中兴之象

八月,关羽乘汉水大涨之势,率水师而进,覆没七军,降于禁,斩阎行,荆襄动荡,威震华夏。
关羽遣军士入京,时武汉满城尽知水淹七军之胜果,上下军吏多有欢喜。
武汉,骠骑大将军府。
霍峻持笔伏案,撰写兵书草稿。
自下江淮起,霍峻常欲留名于后世,故撰写三卷兵书,宏观至微观,战略深究至战术,国家延伸到军队,选将深论到将兵,三册互为连册,却也可各自成册。
及早期首册《军国》成,霍峻则开始撰写次册《论术》。
次册《论术》顾名思义,其中内容多是涉及兵家战术内容,而非宏观及治军用兵细节。
糜竺拍掌而笑,说道:“世祖皇帝得流星破敌,荡平新莽;今陛下得初继位,便得汉水破敌,此不正应汉室大兴,曹贼必灭之兆乎?”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朕有此意久矣!”
兵家案例,结合言语解析,逻辑严谨,上论背景,下书双方形势,总提用计精髓之所在,犹如后世的数学书,读之令人顿悟。
诸葛亮轻抚羽扇,笑道:“亮与霍督皆以为陛下可举兵北伐,但陛下却莫忘襄樊战况。”
战争永远是一方抓住一方的漏洞,从而战胜对方。今曹仁不识汉水地理,于禁轻信曹仁,怎能怪关羽借汉水淹军的手段不高明?
霍峻放下毛笔,告诫两个儿子,说道:“小大军争,败便是败,胜便是胜,取胜手段无高低之分,此是谓‘兵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故凡领军作战,需全力以赴,以胜敌为上,败敌为下。”
刘备满脸笑容,对左右众人的言语,他颇是享受。
霍峻将案几上的竹简收起,笑道:“小子不知兵,怎会知樊城、金口二战之殊异?今后研读治兵,此惑当自解也!”
南汉大军就十几万出头,扣除巴蜀兵马,及襄樊四万大军,刘备再调兵马增援襄樊,恐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了。自己兵力不足,则恐难以牵制曹操主力大军。
就在霍峻撰写兵书时,满脸稚嫩的霍弋疾步入殿,说道:“关君侯借汉水四溢之势,乘舟逼降于禁,俘有七军三万之众。军士沿街广告,城中士吏多知。或有人言,此胜可比金口之胜,当可重创魏曹贼。”
南汉这边,既赞扬关羽用兵出众,又有借天文经纬,宣扬刘备称帝中兴的正当性,强化大汉中兴的神圣性。
“大人,樊城大捷!”
曹操打赢官渡,靠许攸带路怎么了,他就是打败袁绍。
人常言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然众人寡有知李世民的战术打法在于防守反击,利用防守坚壁,或是各种调动,寻找敌人的漏洞,从而一击致命。
以弱胜强,或是双方不分上下,能想取胜败敌,往往就是靠对手决策的失误。
中国之降,论战术兵书之巅峰,唯孙子所撰的《孙子兵法》。其余的《吴子》《三韬》《六略》等兵书,言语、思想皆不如《孙子兵法》之精妙、深邃。
刘备抓着胡须,思索说道:“若是这般调动,江淮仅可言守,而无力北伐。且需卿回镇合肥,以为稳固江淮形势。”
相较于曹魏那方,强调于禁之败非战之过,而是自然灾害,弱化战败带来的影响。
霍弋挠了挠头,其意与兄长霍范意见相同。
若能搭配《孙子兵法》研读,可以发现,凡孙氏之学,可在霍氏书中找到;霍氏之言,合孙氏之精髓。
霍峻沉吟少许,解释说道:“陛下将大军北伐,虽能牵制曹操所将兵马。但曹操坐拥中国,地域广袤,必会纠四方兵马南下,以为救援曹仁。”
霍弋虽非天资绝伦之人,但霍峻并没失望,而是多加勉励其进学,修进自身品德。毕竟以霍峻今之尊,霍弋与刘禅独特的关系,足以保证霍弋今后的前程。太过聪明,品德不佳,可非是件好事。
法正趁机进言,说道:“陛下,于禁七军皆没,中原震荡。今曹仁扼守樊城,关君侯兵盛,曹操必会南下亲解襄樊之危。以正之见,陛下当从昔日之谋,点齐兵马出兵北伐,牵制曹操大军,助关君侯下樊城。”
在旁的霍范闻言,撇了撇嘴,说道:“关君侯虽水淹七军,但不过借汉水泛滥,非凭己力而胜敌。今将其比为金口之役,其何能及也?”
战争要么打胜,要么平与败。论其间战术手段,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