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正旦议军《季汉大司马》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季汉大司马 > 第381章 正旦议军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81章 正旦议军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
粮草辎重多已运至江都,江淮军士备战,江东军士奉命赶赴郡治,不日将要北伐。
于冬汉初春之际北伐,多是诸葛亮考虑到秋季的农事繁忙。秋季,水稻收获之后,宿麦将要种植。若此时出兵,耽搁农忙时节,则是伤农。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选择了初春时期出发,彼时宿麦未到收获,水稻无需种植。及三、四月份收获宿麦,其间因人手不足,种植水稻可以晚些种植。
及春种之后,诸葛亮则会趁着农闲之时,征调百姓为大军集中运粮,以免伤及秋忙。
战争在所难免,而诸葛亮则是将战争带来的影响尽力降低,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然后供给大军。
后勤调度归由诸葛亮负责,大军征伐由刘备自领。刘备选择具体何时出征也有安排,决定在正旦之后出兵。
何为正旦?
即正月旦,王者岁首。后世的春节则是起源于正月旦。
秦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然在汉中期之后,则改为十二月,于正月初为正旦。
正月旦之习俗,阖家团圆,当袭正服,拜贺尊长。对于朝廷而言,则会举行大规模的朝会,君主与臣子同贺。
如此喜庆之时,刘备自然要与臣吏同贺,同时宣告将要北伐的消息。
夜幕,宫殿置百盏火炬,外设三尺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且伴随殿内的礼乐之声,热闹非凡。
刘备端坐榻上,与糜王后同座,太子刘禅坐在侧席的小案几上。霍峻、黄忠、赵云等武将坐在东殿;诸葛亮、张昭、糜竺等文臣坐在西殿。
“彩!”
幻术师表演过人的技艺,让众人看得目不暇接,时不时鼓掌为其喝彩。然而随着幻术师的把戏表演结束,正旦才正式开始。
望着满堂文武,刘备手搭在凭几上,笑道:“数年休养,府库渐丰,政治清明,诸卿多是辛劳。今正旦之时,孤臣当是同庆。依照礼度,诸卿可行酒庆贺,不必拘束。”
说着,刘备指了指宴席末端的诸吏,笑道:“往昔正旦,多从尊者起敬酒,今之正旦可从卑者起敬酒,让孤好生见见诸卿。”
正旦臣向君行酒,下吏向上官行酒,这个习惯已来久矣!
如历史上费祎举行正旦之宴,左将军郭修趁着行酒之机,持匕首刺杀费祎。最终费祎遇刺身亡,郭修则也被处以死刑。
“微末之士亦有良才,大王欲识明珠尔!”霍峻说道。
“哈哈!”
刘备捋着胡须而笑,说道:“诸卿互相行酒,不必拘束。”
“诺!”
“权且敬霍督一樽!”
“公衡同饮!”
在刘备的允诺下,众人于阶下互相敬酒。
那些宴席末端的官吏得知自己要向刘备行酒,既兴奋,又紧张。若表现得体,给刘备留下深刻印象,今后多能得到提拔。
“臣张温拜见大王,望大王长乐未央!”
却见身高八尺有余,容貌出众的张温持酒樽,隔着数步的距离,向刘备行酒。
刘备面浮笑容,说道:“孤若所记无差,卿当是吴郡张允之子。不知今任何职?”
“正是!”
张温神情兴奋,说道:“启禀大王,温现任曹掾,于军师帐下任职。”
刘备微微颔首,安抚说道:“卿父多有才学,孤多有器重。惜天不假命,今后卿当勉之,不负卿父之名。”
“诺!”
得到刘备的鼓励,张温咧着嘴角,显得颇是欢喜。
在刘备接见众人时,诸葛亮却正与儒林校尉周群闲聊。
周群向诸葛亮敬酒,问道:“敢问军师,大王可是不日将要北伐寿春?”
诸葛亮举着酒樽轻抿,说道:“仲直怎知此事?”
“舟舸云集武汉,流向江淮,今不伐寿春,莫非伐辽东否?”周群开玩笑道。
“仲直询问此事,莫非有高见否?”诸葛亮问道。
周群摇了摇头,低声说道:“群闲时卜卦,得卦象多有不利,军师当让大王多加小心。”
诸葛亮微微皱眉,告诫说道:“仲直此语不可胡言!”
“请军师放心,群仅是戏言尔!”
周群非莽撞之人,占卜之象仅是他一家之言语。在正旦之时,谈论不吉之卦,必会引起刘备的厌恶。
“群告退!”
随着周群闪入人群,诸葛亮将这种事抛之脑后,遂与掌军中郎将董和谈笑风生。
此时向刘备敬酒之人,已轮到李邈。
李邈持樽而立,向刘备行拱手礼,说道:“李邈见过大王。”
不待刘备回话,李邈神情颇是狂傲,说道:“刘季玉以大王为宗室肺腑,委以讨张鲁之命。大王先侵汉中,后攻巴蜀。邈以大王取益州,有违背信义之举。”
“大胆!”
闻言,侍从按剑呵斥李邈,似有将其当场抓捕的念头。
刘备忍着怒气,挥手退散侍从,问道:“卿既知孤此举不可为,何不助刘季玉乎?”
李邈不以羞耻,说道:“邈非是不敢,多因实力不济尔!”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