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走着走着《民国诡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民国诡事 > 第121章 走着走着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21章 走着走着

正月。
关外还是那般天寒地冻。
但连接各个城镇之间的主路上,行人照比腊月时要多了许多。
有些是因为战事结束返乡的,有的是为了比同行更快抢占新一年市场的,也有的是为了走亲访友拜年串门的,毕竟寒冷的天气也很难压制得住关外人滚烫的心。
当一辆小轿车在官道积雪上缓缓向前行驶的时候,不出意外引来频频注视的目光。
这年头,能开上它的非富即贵,还得是大富大贵。
不过车内人好像与富贵根本不沾边,而且关系看样子不是很好。
开车的小伙子啪啪拍着方向盘,咬牙切齿,“老康你脑子是不是有屁?弄坏啥我都不意外,你偏偏把车窗给干坏了,冷风嗖嗖的往车里灌,老子借车的意义在哪?”
“不怪我啊,谁知道车窗摇把冻得那么死,我发誓只是轻轻一掰它就断了.”
“扯他妈犊子!你要不是脑袋靠车窗睡觉时候哈喇子流到了摇把上,它能冻?得亏老刘这回在家陪老婆孩子,要不然另一只耳朵也得被伱冻聋了。”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我睡觉从来不淌哈喇子,顶多爱放闷屁.要不咱在车里升个火炉子?”
赵三元被气的火冒三丈。
可再大的火气,也被灌进车里的寒风浇灭,只能哆哆嗦嗦的扶稳方向盘,将头上的狗皮棉帽尽量往下压。
开口反驳更是没心情。
因为冻牙!
或许是老天都看不过眼,又行驶了一小段后,即将到达奉天的前一大站辽阳县。
赵三元立刻决定先到县城里找找有没有会修车的,实在没招就买张棉被糊在副驾驶的车窗上。
说到辽阳县,建城的历史很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有足够规模的部落存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向东取地二千里,置辽东郡,治所襄平城就是现在的辽阳县。
因建城时间足够早,所以辽阳县的繁华程度较高,各类商铺三教九流是样样不少。
但汽修这种领域还属于真空状态。
赵三元在城里绕了好几圈,油箱都快见底了也没找到哪个商铺能修汽车,顶多找到两家补胎修自行车的,这种在辽阳县都属于高级技术工种。
又累又饿又他妈的冻牙,赵三元索性把心一横,直接将车停到县公署小楼前。
门口俩站岗的士兵还以为哪里来的领导,赶紧小跑几步到车门外,咔咔的敬军礼,大盖帽都甩飞了。
世道就这样。
笑贫不笑娼,狗眼看人低,有什么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穿什么用什么开什么。
就算是条狗,那也是领导家的狗。
“领导好!”
康木昂将提前准备好的文件递给士兵,客气道:“我们隶属奉省建政司,得到调令从鞍山陶官屯前往奉天城,这是调令,上边还有鞍山七区公署的副章。”
人的名树的影。
辽阳离鞍山屯并不远,吃公家饭的基本都知道七区的佛顶珠最近名头越来越响亮,大有要高升的势头。
而且两名士兵看车牌就知道是佛顶珠的福特小轿车,辽阳县里也只有一台能比得上,自是不敢怠慢。
“敢问领导来公署有何贵干?要面见哪位主管?卑职可以现在去通报!”
赵三元拉回还想客套的康木昂,直接开门见山,“社会上的事少打听,找人把车窗修好需要多久?”
还别说,俩士兵就吃盛气凌人这一套,估计面对这样的领导,心里更加踏实。
“公署里有会修汽车的,可他去大虎山了领导放心!我这就通知上峰给大虎山发电报让他赶紧回来,还请领导们移步,卑职——”
赵三元摆了摆手,“不住公署,车修好了就开到县内最大的客栈外,还有车上的东西一样不准碰,记住越快越好,这些拿去喝酒。”
说罢便掏出七八块大洋揣在一名士兵的口袋里,随即向街上走去,老康跟在后边心疼的直呲牙。
七八块大洋啊。
都够吃多少盆小鸡炖蘑菇了?
“出手太阔绰了吧?给两块就行了呗”
“啥东西也没有钱来的好使,而且我算是发现了,咱们就不是有钱的命。”
当初老李给的几百块大洋都用作开茶楼了。
之后老郑家给的办事钱也没剩下,托人给他们打了个铜牛像。
再然后上官白兔给的报酬更是没留下半个子,都被药王谷的看门老太太给赚走了,这个钱倒不算白花,老康得到了鬼门十三针古籍,绝对是有价无市的至宝。
至于茶楼赚的钱和看事的钱气质赚得并不多,实打实的亲民价,然而仨兄弟平常不是抓药治病就是进货,没有外界想象那么富裕,顶多算吃喝不愁有点闲钱吧。
有时候赵三元总在想,是不是哥几个的财关考验来了?
简直是过路财神,有钱肯定得碰着点事。
既然如此那还攒个屁,花就完了!
还没出正月,辽阳的街头巷尾还有浓浓的年味儿。
一家生意火爆的路边摊,招牌布写着老马火烧羊汤,其他顶着寒风吃路边摊的景象随处可见。
赵三元自从走了趟地府后,相比于大酒楼里的七碟八碗,他更喜欢这种烟火气,更有种在人世间的感觉。
要说味道吧,的确不错。
但吃着吃着,两人的注意力都被街对面土阶上一个坐着的和尚吸引。
二十多岁的年纪,穿着破旧的土色僧衣,手里捧着个纸质功德箱直愣愣的蹲在土阶上,表情拘谨又忐忑,很多次想对路过的行人说些什么,最后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好像是在化缘吧?”康木昂饶有兴致。
赵三元点了点头,“嗯,看样子应该没啥经验,可按道理来说,正月寺庙里的香火很旺的吧,难道是假和尚?老康你看出啥门道来没?”
“头顶的戒疤很正规,不像是胡乱弄的,看他的穿衣打扮想必是庙里压根就没多少香火,大冬天只穿着单衣和薄布鞋。”
“真要是这样的话还挺凄惨的.老板!再来两碗羊汤四个火烧,多放胡椒辣椒面!”
干饭期间,两人一直在注视着穷和尚。
或许用‘穷’来作为和尚的前缀有些不合适,但没办法,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形容词不是善恶也不是美丑,而是贫富。
穷是病,能要你的命。
从清晨到晌午,有人给穷和尚扔些大子,也有人询问穷和尚为啥不在庙里守着功德箱。
原因是穷和尚所在的是一座偏僻的小庙,二百年左右的历史,香火一直很少,连庙里唯一的佛像都风化的不成样子,几乎看不出是佛,就像块烂泥塑。
更糟心的是在年前的一场大雪中,小庙的房梁塌了,有半面还算完好,另外半面简直是残垣断壁,如此一来那点可怜的香火都没了,辽阳县又不止一座寺庙,谁又会去个塌了的破庙里祭拜?
所以万般无奈下,穷和尚只能走上街头化缘,本身就没有化缘的经验,快一个月的时间里还没任何长进。
说是化缘,其实更像是等待施舍,人家乞丐见了钱还会说句大哥大嫂过年好然后咔咔磕头,穷和尚啥才艺也不展示就知道干等着。
庆幸的是,在正月里的老百姓都想图个好兆头,小半天的时间下来,功德箱里有了不少收获。
“大师,您要化多少钱啊?咱们姐妹给您凑凑。”
“我听说修庙塑像什么的好像能把给钱的施主名字写在功德碑上吧?大师您给个话,到底有没有功德碑这一说?”
两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人蹲在穷和尚身前,大冬天还穿着开衩极高的棉旗袍,只要是个正常人,就知道俩女人干的不是啥正经行当,要么是窑姐,要么是单干的窑姐。
穷和尚支支吾吾半天没憋出一句话。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