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揭幕战,世子!《魔临》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魔临 > 第951章 揭幕战,世子!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951章 揭幕战,世子!

渭河滔滔,奔流不息,这条河,其实相当于是地势位置上的南北分界线,这里向北,一马平川的上谷郡,过了镇南关后,就是三晋盆地;往南,则是标准的楚国地形地貌,河流湖泊众多。
而眼下,
两岸之上,尤其是北面,已经出现了一座座营寨,大量的晋东兵马正在其中穿行,后方,还有更多的兵马正向着这里不断汇聚。
覃大勇骑在马背上,跟随着百夫长一同巡视渭河,像他们这种的小股骑兵现在有很多,基本都分布在上下游区域,其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楚人的水师。
第一次望江之战的失败后,燕人对楚人的水师,就一直带着极深的忌惮,虽然这些年来,燕人也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水师,但现存规模和楚国水师还是没办法相比。
“大家在这里歇歇。”
百夫长下令。
众士卒纷纷下马,一边给战马喂草料同时丢出一块盐砖让它们舔,自己则开始吃炒面。
覃大勇看见自北面,有一支规模很大的民夫队伍向着东南方向前进,他们推动着一辆辆大车,上面装的东西形状看起来很是怪异。
“是投石车的部件,当然,还有其他的部件。”百夫长对着自己麾下这些年轻标户兵进行介绍,“这些部件制作起来最为麻烦,而且还需要专门的材料,临时赶制效率太低,所以都是从奉新城外的作坊那里打造好了,再运过来,其他的架子方面,则就地取材伐木装配就好。”
覃大勇吃了一口手中的炒面,
他在想,
自己的两个弟弟,会不会就在那支运送队伍里呢?
……
“二哥,水。”覃小勇一边推着车一边对身旁的覃二勇喊道。
覃二勇将自己的水囊解下丢给弟弟,自己则继续推着车。
先前覃小勇用自己的水囊灌溪水时,被这支民夫团的校尉发现了,给了他一鞭子。
晋东军军中规矩里有一条,无论是正兵还是辅兵亦或者民夫,除非条件恶劣到不允许的情况下,否则不准喝生水。
覃小勇将水囊挂回到二哥身上,自己伸手跟着一起推。
“弟,还疼不?”
“有点儿。”
“记住教训。”
“好嘞。”
覃家俩兄弟推着打车进入了营寨,这里很多打着赤膊的工匠正在进行着组装,更外围,还有大量的民夫正在转运着木材。
一个侏儒正站在哨塔上,指挥着各个工匠队伍。
一个铁塔一般的汉子,正将一根根大木材扛起再堆叠起来。
“你们两个,过来扛木头。”
“是。”
覃二勇和自己弟弟也加入了“工匠”队伍中。
这种劳作,一直持续到了深夜,中途大家伙是连饭都没来得及吃。
等到停工后,
后方有人送来了食物,干饭、酱菜、腊肉,量大管饱。
吃完后,
覃小勇轻拍着自己的肚皮靠在那里,感慨道:
“二哥,仗就是这么打的么?”
“我也不知道。”
“为何还未熄夜!”
许安领着一众甲士在辅兵营里巡视,见这个辅兵营还亮着灯火,当即呵斥道。
覃家兄弟看见自家校尉上前,
“许将军,我营午后运料归来后就被划入工匠营忙活到了深夜,刚用了食,故而未曾来得及……”
“工匠营可曾开文书?”
“未曾。”
“入归前可曾晚时?”
“未曾。”
“用食可够一刻钟?”
“够。”
“来人,拿下,杖二十,记过于册。”
校尉张了张嘴,
最后只得跪了下来;
“卑职领罚。”
“记过再犯,斩。”
“喏!”
许安目光扫过四周,冷声道:“军中这么多人,没有规矩约束,得乱成什么样子,这些年没打打仗,你们这些崽子们还真是连规矩都忘记了。”
“二哥,那位将军好凶啊。”
“别瞎说,回帐篷,睡觉。”
覃二勇拉着自己弟弟转身进了帐篷。
“二哥,咱们会上战场么?”
“哥也不知道。”
“我是既想上,又害怕上。”
“呵,谁不是呢。”
……
巡视完自己负责的营寨后,许安策马进入中军,在帅帐前,下马,将册子递交到站在帅帐外的刘大虎手里。
“许将军亲自来?”刘大虎是认识许安的,毕竟许安当年曾和陈仙霸一起当过金术可的亲卫。
“正好在附近刚巡视完营寨,就自己过来送了,王爷在议事么?”
“是。”
“我想见王爷禀事。”
“请许将军稍等。”
刘大虎走入帅帐之中,不一会儿,刘大虎出来了,掀开帘子。
许安走入帅帐,帅帐内,王爷正坐在帅座上,下方站着的是陈仙霸和屈培骆,另外,靖南王世子正坐在那里批着折子。
王爷的目光落到了许安身上,
许安跪伏下来,禀报道:
“王爷,末将有一事禀报,末将发现军中辅兵和民夫,在军纪军律上有所不足,恐有后患。”
“这般严重了么?”王爷问道。
“回王爷的话,是。”
晋东军的军风承袭了当年靖南军,讲究军中事无巨细都需严格把握;
但近些年来,虽然每年都有军演调度,但正儿八经的出征大战,已经很久没再出现了,再加上这次入辅兵和民夫的,年轻人比较多,就容易出现散漫的问题。
这类问题出现在其他军中,其实根本不会引起注意,但在晋东军眼里,就未免有些不像话了,且许安本人,现在任的就是军中军纪官,这是他职责所在。
这时,一直在旁边批折子的天天抬头看着郑凡开口道:
“父帅,这几日来,民夫辅兵犯事的折子很多。”
郑凡点了点头,对许安道;“许安。”
“末将在。”
“孤命你牵头着手,整肃辅兵营民夫营军纪,大战在即,你时间不多,帮孤将军纪,给整顿好。”
“末将领命!”
许安起身,退出了帅帐。
郑凡的目光,则又落到陈仙霸和屈培骆身上。
当下格局是,
晋东军出镇南关后,来势汹汹,已经沿着上谷郡南部也就是渭河沿岸拉开了阵势,这里面,兵马肯定不是堆积在一起,而是铺散开了,进行重点的针对。
双方其实都清楚,接下来,晋东军要做的,就是过江了。
楚人已经开始了战略收缩,楚人也不打算在渭河来直接与晋东军进行战略决战,因为这笔买卖,对楚人太亏。
晋东军要是输了,在事先防备好楚军水师的前提下,至多也就是个进攻受挫,打不过江去的局面,损兵折将是无法避免的,但真要说伤筋动骨,还真不至于。
另外,就算是晋东军第一轮攻势败了,楚军敢趁着这波势头反攻过来么?
且不说上谷郡的地形对于以步卒为主的楚军而言简直就是“裸”奔,真就爆种打了过来,那镇南关还立在那儿呢?
到时候,楚军就是进退不得了。
对于楚军而言,反攻过渭河必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就是一口气在击溃晋东军主力的基础上,再拿下镇南关,否则在这宽阔的平原上,晋东骑兵足以将楚军精锐给埋葬。
至于说坚守,也得看看运气,因为一旦晋东军攻破了一点,在某一处位置上登了岸,甚至更远一点,从三索郡那里过河,再绕过来;
楚军一旦做出坚守渭河的决定,其防线就会在呈一字长蛇阵的基础上被马上戳出几个窟窿,然后被晋东军各路兵马完成切割包围。
虽然好些年没打仗了,但双方的战术习惯彼此都心知肚明。
故而,
从军事布置角度来说,对面的楚国王爷熊廷山,选择战略收缩,以空间换时间,是正确的选择。
毕竟,当年燕军曾两次杀入楚国腹地,但最后,都不得不撤回去。
只不过,
楚人也不可能就撤得那么光棍;
现在的态势就是,双方都陈兵两岸,你知道我要进,我知道你要退,但总得过过几道推手,亮个彩。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