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必死无疑《魔临》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魔临 > 第648章 必死无疑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648章 必死无疑

虽然腰牌给的是苟莫离,但何春来是陪着苟莫离一起出来调兵的,之前在奉新城的侯府时,何春来除了做饭,其余时候基本都是跟着瞎子在学习。
这次出来后,他听从瞎子的建议外加根据自己所看见的,自然而然地就开始跟着苟莫离去学习。
瞎子作为奉新城的“瞎樊力”,一直很是神秘;
而苟莫离更不用说,早早地就已经证明过自己。
说实话,这种级别的老师,能跟着学习,简直是一种天大的机遇。
南门大营,是一座晋营。
一开始,何春来没想到,在来到大营门口时,何春来不由地开口问道;
“调晋营入城?”
颖都四门大营,东西两座大营是燕军营,曾经是靖南军的一部,而南北两大营则是晋营。
在何春来看来,此时站在平西侯爷的角度,站在燕人的角度,自然还是调燕军营入城才最为稳妥。
燕晋之分,是显而易见的;
苟莫离摇摇头,道:“这你就不懂了,上次侯爷在颖都,调的是哪一座大营?”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东大营,是燕军营。”
“嗯,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彼时,主上是想假借靖南王的名义调兵,自然就得从燕军营里去调,为何?
因为燕军营对当时的主上而言,是自己人。
而晋军营,看似人多,但实则一直被打压,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燕人在提防着他们,所以不敢有什么错漏。
彼时主上就是去晋军营,哪怕披上靖南王的虎威,没有货真价实的靖南王王令,也很难调动的起他们。
现在不同了,
主上已经是侯爷了,侯府还在晋东,作为大燕最年轻的一位军功侯,百年侯府的基业,就在眼前。
在这个时候,
主上想调兵,已经不用去假借靖南王的名义了,直接以主上自己的名义来就是。
再调燕军,就显得小家子气了一些,调晋军入城,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另外,以主上现在在军中的威望,就算是这支晋营入了城,你还担心他们会出乱子不成?你还认为主上自己,镇不住他们不成?
说白了,
主上现在虽说还没有靖南王那般骑着貔貅,一人一骑,吓退千军万马的能力;
但主上玄甲一穿,
往城楼上一站,
震慑住几个地方军头几支地方兵马,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晋军入城,你所担心的无非是成亲王府最后狗急跳墙,外加可能和晋军营里有勾结,会出什么岔子;
但这世上,没人是傻子。
士卒们清楚,将校们其实更清楚,
当下,
冉冉升起的平西侯府和日薄西山的成亲王府,到底哪家的大腿更粗?”
“我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道道。”何春来感慨道。
“你以前混的,其实还是江湖,小打小闹,说好听点是义军,但说白了,无非是个乱匪,格局这种东西,主上是生而知之。
我甚至觉得,
主上当年在虎头城的客栈里时,他的格局,就已经很大了;
否则,
主上不可能拒绝郡主做李家家丁的招揽,而是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随手捏出来的护商校尉。
现在,你既然可以站在这个位置上,多看看,多想想,格局,是可以慢慢养出来的,等养出来后,也就能独当一面了。”
“承您吉言。”
“还是看你自己。”
这时,
南门大营主将晋人孔明德领着一众参将疾步出营,
苟莫离直接将侯爷腰牌丢给了他,
孔明德接住,检查之后,恭恭敬敬地双手奉还回去,
随即退后几步,
领着一众麾下将领跪下:
“颖都南门大营孔明德,听奉平西侯爷调遣!”
“末将听奉侯爷调遣!”
“末将听奉侯爷调遣!”
苟莫离将腰牌收回去,
开口道;
“侯爷有令,颖都有变故,恐危急局势,现调南门大营主将孔明德亲率南门大营将士入城,护卫颖都周全!”
孔明德以及一众将领听到这个命令,
脸上露出的不是震惊之色,也没有丝毫惴惴之意,
反而呈现出的,是一种激动!
是的,激动。
颖都有变,侯爷没调燕军入城,而是调他们晋营,这对于晋营上下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信任和肯定。
到了孔明德以及其麾下这些将领这个位置时,金银珠宝这类的,反而算是稍稍看淡了,不是说他们不贪财了,而是寻常的财货,已经很难再打动他们;
他们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进步和认同,比如,来自平西侯府的认可。
“末将领命,南门大营即刻入城,保护侯爷!”
孔明德很痛快地接令。
苟莫离点点头。
不多久,八千多南门大营士卒自南门而入。
苟莫离骑着马,
在甲士簇拥之下,
缓缓地策马入颖都。
他的脸上,不由得有些唏嘘。
何春来注意到了,但没说话。
苟莫离提醒道;
“下次如果主上脸上出现了这种神情,你得想办法搭台子。”
“是,您这是怎么了?”
苟莫离笑了笑,
伸手轻轻拍打了几下马头,
道:
“我苟莫离,终于带兵进颖都了。”
……
成亲王府,议事厅。
许文祖带着一众官员已经离开,王府上下,现在是鸡飞狗跳。
颖都密谍司掌舵,也就是那位曾夸过郑侯爷麾下亲卫飞鱼服好看的赵阳楼,满脸通红地开始领着手下对王府内的宦官、宫女以及家丁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查。
赵阳楼是天子的人,确切地说,密谍司本就是由宫中延伸出去的一个衙门,他的真正最上头的上司,是魏忠河魏公公。
但赵阳楼清楚,
明日就算平西侯爷将自己给砍了,
魏公公知道后,反而会笑着给平西侯爷回信,感谢平西侯爷帮自己杀了个酒囊饭袋的脑袋,也省得他魏忠河亲自动手了。
所以,被“戴罪立功”的赵阳楼现在可谓真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而议事厅这里,则显得安静很多。
厅内,
只剩下坐在王座上的郑侯爷,坐在地上的王太后以及跪在那里的司徒宇。
连赵文化,都被带下去了。
此时,
议事厅外围,则被身穿飞鱼服的精锐护卫里外三层包裹着,这些亲卫身手了得,且精通战阵配合厮杀,再加上器械精良,不少身上还带着薛三设计出来的暗器;
说句不好听的,
就是百里剑此时出现在外围,想杀进来,也难。
没人奉茶,没人续炭火,议事厅内的温度,有些凉。
司徒宇的身子明显有些虚,毕竟这么小的年纪,还弄出了孩子;
郑侯爷不是很信那种养身之法所说的阳元泄得太早导致身体亏空云云,毕竟谁不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没道理就说,五姑娘弄出来的和别的姑娘弄出来的差距会非常之大不是?
但司徒宇平日里应该是对那事儿食髓知味了,平日里应该没少征伐,甚至可能不仅仅是那位闻人敏君,应该还有别的女人。
小小年纪,就掏空了身子,这才是最大的亏空。
要知道,以郑侯爷现在的武夫体魄,应付三个女人都难免过度劳累,腰膝酸软,更别说这个娃娃了。
王太后有些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用一种哀求的目光,看向坐在王座上的平西侯爷。
可惜了,
郑侯爷不以为意。
人到中年,难免油腻,这是人之常情。
但你不能一味地指摘郑侯爷油腻了,只因为人家这位太后没有晋太后的丰腴而不懂得给一些面子;
就是女人,对美男的容忍度,不也是不同的么?
当然,
最重要的是,
郑侯爷现在没心思去注意到这些,
下面一坐一跪的孤儿寡母,已经不在他的考量之中了。
他现在要思索的,是如何收尾。
而且,
尽量地让自己走公心,将自己代入到大燕忠良的角度上去思考。
这或许是这个大燕,最不幸的地方,它的军功侯爷,在“忠良”一事上,居然还得酝酿情绪才能去代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