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绝望《魔临》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魔临 > 第343章 绝望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43章 绝望

铁骑洪流开始奔腾,上一次,这种规模以上的庞大骑兵军团的对撞,还是靖南侯镇北侯率军开晋连灭赫连闻人二家时。
如今,铁蹄如雷的宏大场面,再度于三晋大地上演。
其实,靖南侯并不知晓野人后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将郑凡那支兵马派遣到后方去,初始本意,是想郑凡可以起到一个隔绝玉盘城和楚国联系以及一个牵制的作用,至于郑凡能做到何种地步,能取得怎样的战果,对一整个战局产生怎样的影响,靖南侯是持一种期待态度,却不会将真正的希望,都放在那个叫郑凡的篮子里头。
作为自己亲自指导栽培过的弟子,靖南侯相信郑凡的带军水平,郑凡也几乎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但正面战场的事儿,还是得在正面战场去解决。
再复杂再高深的诡计,都不可能使得野人乖乖引颈待戮,到头来,还是得落实到真正地厮杀战阵之上。
再多的布局,再好的铺垫,
其作用,
也无非是让你最后的大决战的风向,稍微迎合一下自己这一方罢了。
前些日子各路兵马的不断换防,除了拉练各支兵马的目的外,其实就是“移花接木”的障眼法。
靖南军镇北军的甲胄和旗帜,和地方军禁军以及成国军队进行交换,此中关键,其实就一个,那就是“保密”。
为何这段时间,无论是原本成国的官员还是军队里的军头校尉,稍有不慎就被直接斩首?军法森严,让所有人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外界看来,这是靖南侯为了立威。
但实际上,这些其实算是为隔绝消息而引发的外在反应罢了。
说句冷漠一点的话,奸细的剔除,保密的需要,那是真的要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或许,整个大燕,也就只有靖南侯能驾驭这种战争方式,能以自己对各路军队绝对的掌控力去推行这一谋划。
原本的计划,也就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为自己真正的精锐争取到和野人主力正面对决的一个机会。
要是郑将军此时在这里,肯定会为靖南侯的这一谋划鼓掌喊“6666”;
知道你野人王喜欢玩儿“田忌赛马”,那我就果断地把马先调换位置,给你来一个反向“田忌赛马”。
当然了,原本的安排,并非是这样激进,怎么着,都需要进一步地铺垫,然后缓缓地对野人“引君入瓮”。
但在自己调兵和野人调兵应对的过程中,靖南侯敏锐地察觉到野人的后方似乎是出了什么问题。
野人王曾哀叹过,
自己还不如不知道雪海关的事儿,
因为只要自己知道,那么接下来的兵马调拨应对无论如何去掩饰,都会带上那股子刻意的味儿。
靖南侯是不知道雪海关现在已经落入盛乐军手中且守城局势还一片大好的,
他甚至还猜测过是不是雪原上哪个大部族在此时起兵反叛,使得野人王开始顾忌后方;
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他只需要明白,野人那边,除了“缺粮”之外,又多出了一分急切。
急人之所急,
那自己这边,干脆直接帮帮人家吧。
穿着靖南军镇北军甲胄打着他们旗帜的其他兵马连夜渡江,攻城器具也都推过去,其实就是吃准了野人王不会主动地来玉盘城下帮楚军解围的心理。
战阵谋略,
说白了,
也是双方主帅之间心理上的一种斗法。
依照对方主帅的风格,对其行为进行一种预判,而后在预判的基础上,进行布置。
这就像是千层饼一样,他觉得你在第三层,其实你在第五层看着他。
当然了,说是“赌”,其实也不算准确。
因为野人王除了麾下嫡系以外,还有一半是其他部落的兵马;
与其说,他们是一国之军队,倒不如说是一群盗匪同盟。
既然是来抢东西,且已经抢了很多很多东西回去了,一如人在奋斗之后,总需要缓缓,去享受享受生活,回味一下自己的奋斗价值一样。
这种群体,你想让他们在吃饱喝足后,再去拼老本,他们做不到的,且很多时候不是那个“王”掌控群体的意志,而是群体的意志需要一个“王”代表他们去展现。
政体和国家性质的不同,在这种时候,就能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退,有好处就干,没好处就躲。
野人王和那些头人们嘴里可能天天喊着故土难离,其实心里都做好了见势不妙就跑路回去的准备。
这一点,和东征大军上下憋着一股子气要为上次望江之战死去的袍泽报仇以及为燕军雪耻的精神状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当初靖南侯和镇北侯为什么要站在燕皇身后强行马踏门阀,就是为了终结燕国的这种现象,让皇帝的意志,可以催动整个国家的意志。
俗话说得好,再多的计划,也赶不上一个变化,远在东边雪海关的郑将军的一记神助攻,一如蝴蝶掀起的巨浪,
让望江这边靖南侯的安排,被“喂招”喂得不要太舒服。
依旧是那只貔貅,
依旧是那身鎏金甲胄,
依旧是那把霜冷的锟铻刀,
依旧是那个男人冲锋在大军的最前方,
在其身后,是整个大燕,最为精锐善战的两支铁骑的组合。
正面冲锋,
堂堂正正地厮杀,
对于燕军而言,
本就是优势!
燕人,有这个底气,燕国骑兵,有这种信念!
郑将军一直很羡慕靖南侯这种冲锋在前,身后万众瞩目的行为。
这一幕,应该是绝大部分男儿在年少时,都曾做过的梦。
只不过,不是每个主帅都是田无镜,田无镜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一个能靠着自身实力单挑赢了剑圣的强横武者。
如果所有主帅都来这般学田无镜,一个冲锋对撞之下,主帅要是直接被斩于马下,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此时,
八万多骑兵,在靖南侯的率领下,开始向东方驰骋。
所有人的马速,都被维持在一个频率上,与其说,这是在奔赴疆场,倒不如说是在热身。
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战前热情高昂的,而一支可怕的军队,则是战前无比冷静的,一如田无镜身后的这支大军。
待得前方野人大军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后,
靖南侯的刀,开始落下。
锟铻向北方一挥,
最左侧的一支万骑直接脱离主军,开始加速向北方进行迂回。
锟铻向南方一挥,
最右侧的一支万骑同样脱离主军,加速向南方进行迂回。
锟铻每落一次,
都有一支万骑脱离了主军队伍,开始进入自己的主攻方向。
当初郑凡跟随李富胜南下乾国遭遇一支乾国军队时,李富胜自己拿起马槊进入陷阵营去玩耍了,完全没有去在意部队的指挥。
因为他所率领的,是镇北军,这是一支在荒漠上,可以追着蛮人打的强悍军队,总兵之下每个游击将军每个参将,都知道在战争开始之后,应该去做什么事,应该去位于什么位置。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不畏惧死亡,并非是人人都视死如归,但却清楚一个道理,战场上,有些时候,确实是需要自己去主动牺牲的,这是为了大局!
事实上,荒漠蛮族的衰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年蛮王一脉西征时,黄金家族及其嫡系近乎覆灭,使得之后的荒漠蛮族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之下。
蛮族并非不善战了,也并非是弓马骑射退化了,否则郑将军也不会这么喜欢吸收蛮兵来自己用了。
他们本质是丧失了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整体性,有时就算聚集起了联盟,也依旧各怀心思,就和现在刚刚崛起的野人一样。
镇北侯府之所以能压制蛮族百年时间,其原因就在这里,历代镇北侯在北封郡都是绝对的主宰,就是历代燕皇,都很难对其进行插手干预,甚至还得每代都派出皇子去和下一代镇北侯一起成长共建关系。
也因此,三十万镇北军,向来是一个整体,哪怕分为六镇,却也清楚自家是一个军事集团藩镇的概念。
当然,这么做也有弊端,比如当初燕皇和镇北侯演戏时,镇北军是真的想过直接打入燕京让自家侯爷登基的。
中军,正在不断地被脱离,八万多铁骑,在加速的过程中,分成了九路人马。
谁是中军?
已经没必要去在意了;
谁是主攻?
也不用去区分了,每一路,都是主力,都是主攻。
当初,郑将军还是军事小白时,对骑兵战争的概念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里的战争画面,双方骑兵铺陈开,然后镜头切远景,开始对冲。
后来郑将军才明白过来,那只是为了战争画面好看,实际上但凡脑子正常一点的骑兵将领都不会用这种方式去指挥骑兵。
且战场面积就这么大,大家一窝蜂地向前冲,很容易会出现那种前面的堵住了,正在厮杀,后面还有一大群人没办法向前只能在后头看戏的滑稽场景。
将麾下骑兵分割成九路齐出后,相当于是释放出九把无比锋锐的钢刀,其目的,就是要将前方的野人主力完成多路切割和分解。
战争的艺术,
需要将领和士卒共同去完成,
优秀的将领配合上最为精锐的骑士,才能形成真正的恐怖战力!
在这边,
一个是大燕公认的军神,
一个则是大燕最为精锐的两支铁骑,
此时的他们,
已然精气神被提升到了巅峰,
向着前方的野人,
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李富胜高呼一声:
“陷阵之志!”
其身后一万骑兵齐声呼喊:
“有死无生!”
……
野人大军渡江很是顺利,
接下来,
各路燕军和成国军队的反应,也都在野人王的预测之中。
只是,这种顺利,让野人王心里反而有些没底,因为真的是太过顺利了。
虽然他是兵行险招,
但本能的觉得,
那位燕人南侯,应该不至于这般不济事才对,燕国精锐尽数渡江,怎么着后方也应该有所准备。
好在,
在游骑回报前方出现燕人大规模骑兵来袭时,
野人王才算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才像样么,不可能那位南侯这些日子以来什么事儿都不做,总得拾掇拾掇家底子做做样子给外人看才行。
就像这次,各路燕军和成国军队在面对自己挥师渡江时,其应对机敏性,确实比上次望江江畔的燕国左路军要优秀不少。
但,
也就是这样子了。
“圣族的勇士们,挥舞你们的马刀,发出你们的怒吼,让他们看看,到底谁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王者!”
野人王尽力地在鼓舞士气,其实,这么多兵马一齐渡江,他自己本人,也如同是大海之中的一滴水,想要再去统筹全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但自己也不过是想着再给自己身边的这些勇士灌输进去一点杀气而已。
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大将以及那位部族头人们很清楚,这是一场真正的军事冒险,当他们渡江之后的那一刻起,除了向前向前再向前,击垮燕人的军寨,已经没了其他退路了。
野人王不担心这些头人和将领们会在此时去保存实力,他们可能有些满足了,他们可能有些懈怠了,有些也已经等不及回雪原帐篷里,去享受劫掠的成果了。
但他们绝不是傻子,他们懂得,在这个时候,应该奋力去做什么。
军心,
士气,
是没问题的。
唯独一点瑕疵,其实就是自己的命令下得太急切了,为了绑定那些头人们和自己一起出兵,他本人近乎是以威逼催促的方式迫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思考时间去陪着自己执行这一场军事冒险。
过快的渡江速度,造成了不小的混乱,且在三路渡江之后的野人勇士汇聚在一起后,不少头人原本麾下有三千勇士的,只收拢到不到两千,各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混杂。
等于是建制出现了紊乱;
但这在野人王看来,只是小小的瑕疵,他其实本想在渡江之后,稍微收拢和梳理一下兵马的,但燕人迅速集结了几路兵马冲了过来,等于是没给他从容收整的机会。
但,
那又算什么事儿呢,
撕碎他们,
击溃他们,
杀死他们,
所有野人勇士都在向前,都在冲锋,这一股气势之下,野人王相信,无论是成国的军队还是燕国的地方军亦或者是禁军,都无法承载住这十余万野人铁蹄的咆哮!
桑虎一直陪伴在王的身边,他所率的这一部兵马,是嫡系中的嫡系,也是整个野人大军之中装备和战斗力最强同时也是对野人王最为忠诚的一支。
然而,当前方游骑带回来最新的消息之后,桑虎脸上那原本沉着的神色,忽然出现了变化。
他马上策马奔驰向野人王所在的王旗之下,
大喊道:
“王,前方燕人分兵九路!”
野人王闻言,猛地用牙齿咬住了自己的嘴唇,顷刻间嘴唇就流出了鲜血。
当初,为了学习燕人的战争方式,野人王曾带着两个自己最忠诚的手下,不惜去北封郡当了好多年的辅兵。
在回到雪原整合自己的力量起家以及随后对司徒家的战争中,没人会去怀疑野人王的指挥英明。
甚至,包括上次望江之战,也是在野人王的指挥安排下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
所以,野人王是会打仗的,在听到桑虎汇报的这一消息后,他马上就意识到不对了。
乌合之众之所以称之为乌合之众,是因为他们打仗只讲究一时血勇,和街面上的痞子混混打架是一个道理。
搁以前,乾国边军吃空饷严重时,一个将领三千人的编制,他先吃掉一千人的空饷,只着重养五百家丁,再耷拉个一千五民夫不像民夫辅兵不像辅兵的凑数。
真打仗时,家丁冲在最前面,后面凑数地跟上,打顺风仗时,自是瞧不出什么,一旦逆风战下来,往往就是兵败如山倒。
当初李豹李富胜两路兵马可以直接打到上京城下,就是因为乾国军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先一个冲锋敲掉你最精锐的一部分,下面就可以漫山遍野收人头了。
虽说硬要把成国军队和燕国地方军以及禁军称之为乌合之众有些不合适,但这些杂糅在一起的兵马,仓促面对自己忽然出现的十多万骑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敢主动聚集在一起企图抵抗,已经是很了不得了,但他们居然还敢聚兵后再兵分多路铺陈开……
两个可能,
一个是对面主帅是个白痴;
当然,虽然野人王不清楚靖南侯现在人是在江东还是江西,
但他也不会天真地认为留守的燕人主将会是一个白痴。
那么就只剩下另一个可能了,
那就是他们有底气这么做,有自信这么做,且敢于这么做!
这不禁让野人王想起当年在北封郡时,看见那时的镇北军,是如何和蛮族交战的。
“呜呜呜!!!!!!!!!!”
“呜呜呜!!!!!!!!!!”
呼喝声此起彼伏,因为野人骑士们已经看见远处正在向自己这边冲锋而来的燕军了,他们很兴奋,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击败他们。
野人王心里,却十分沉重,手中的刀,也不由自主地垂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个可能,一个很荒谬的可能。
只是,这个时候,不管这个可能到底是不是真的,不管眼前出现的燕军,到底是哪一支,都到这个时候了,他已经没办法下令全军停止冲锋或者撤退了。
下这样的命令,就是坐等对方冲击自己,后方不远处,是望江!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