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清粮道官:狠起来,我们踏马的连《大清话事人》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清话事人 > 第268章 大清粮道官:狠起来,我们踏马的连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68章 大清粮道官:狠起来,我们踏马的连

自己人的军粮都敢烧!
于运和表情狰狞,砰的一拍桌子:
“本官看了历年的账目,直属督粮道衙门的4座官仓当中理应还有15万石细粮,7万石粗粮。”
“尔等推三阻四,可是账目有亏?”
见主官如此直接,下属们意识到这一关很难过了。
一老吏出列,拱手道:
“道台,如今青黄不接。最多再等1个月,等秋粮入库就好了。
“本官问的是清江浦粮仓里的存粮为何不能调?”
老吏叹了一口气,凑上去轻声说道:
“副总指挥,有急务。”
安徽,池州府向西150里,黄石矶。
一个年轻的亲王很容易被激怒,从而做出过激行为。
……
……
大堂一片死寂。
一群将官郁闷的坐在帐内,望着上首的主心骨。
“士兵的口粮呢?”
“可营中没有多余军粮了。”
总之,“数万石粮草”在大火中被烧为灰烬,沉入湖中。
于运和眼睛通红,压力之下连续两夜没合眼。
“嗯。”
……
众人怜悯的望着他。
督粮道衙门,走夜路遇上鬼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又将脑袋探出矮墙,恍然大悟。
他立马踢了一下在迷糊酣睡的同伴:
“快起来,不对劲。”
苗有林穿着单衣,抓起佩剑和手铳冲出来。
苗有林就站在这座孤零零的堡垒一角上,举着千里镜。
于运和的口气也缓和了许多,愁眉苦脸道:
甘长胜跳下栈道,一溜小跑去了苗有林的屋子。
比如防御战前,先考虑工事、火器布置、弹药,再考虑兵力、粮草、淡水、天气。
“老王,您说呢?”
老吏讪笑道:
“大人别急,粮都在,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他们游到岸边,亲眼目睹了癫狂的王通判站在船上大喊:
在大清朝,除了谋反大逆罪,一般不建议攻击逝者!
很容易被人诟病为:没有人性!
……
大清朝的官吏们虽然不懂金融为何物,却真正的把金融玩的炉火纯青。
“等一下。”
“那你们说怎么办?”
堡内再次从附近的河流取水,烧开放凉后让士兵们灌满皮囊。
扬州管粮通判王九槐,脸色刷的一下惨白,浑身战栗甚至站不稳脚跟。
“无论如何你们先凑出一两万石粮食稳住皖北的大军,再晚上三五天,纸里就真的包不住火了。”
于运和收到了一份书面汇报,他又是一夜未睡,次日默默的盖章签字。
出了衙门,通判老金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俩人顺着栈道往前走了十几丈,终于看到了挂在杆子上的气死风灯透着朦胧的亮光。
被底下的丘八们当成了散财童子!
……
众人点头如捣蒜。
各府的管粮同知、管粮通判心怀鬼胎,纷纷来打听消息。
“道台,谁能料到突然出了这事呢?”
于运和也意识到自己触犯了众怒。
押运兵丁,水手纷纷跳水求生。
有动机:烧毁粮草,间接支持了教匪残部。
有前科:似烧过扬州官仓。
咚咚砸门,然后隔着木窗喊道:
异口同声道:“起大雾了。”
“行辕移文要求淮安督粮道衙门再次起运粮草,但遭到了婉拒。毕竟,已经送过一次了。督粮道衙门如今也没有余粮了,合情合理。”
俩人定定神,似乎也没有敌袭的迹象?堡内很安静,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王世仁开心的离开了,准备再抢几波战功。
语气里透着紧张:
深夜宁静,锣声刺耳,正在酣睡的士兵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冲出屋子。
大清朝官场没有秘密。
当天,督粮道衙门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于大人乃世家贵公子,不了解底下衙门的运转规格。粮道衙门高抛低吸,乃是圣祖爷时期传下来的规矩。”
当然了,风险大收益也高。
见钱峰想较真,胡知府又连忙补刀:
于运和目瞪口呆,突然他感觉一股寒气从背后冒起。
知情人说,老王在一家暗门子里待了两天两夜,没出门!
上船时还带着十几坛子老酒,毫无官威,和船上的水手、兵丁们酗酒,称兄道弟,放浪形骸。
“老张,你是参谋,不必在这陪着老子,我派几个骑兵送你回去。”
嘉亲王永琰,咳嗽了两声,说道:
步履轻快,满脸红光,和众人打招呼。
“回大人,库里现在没粮了。”
……
“泗州官府查出什么线索了吗?”
“视野真好,一览无余。”
谁敢怀疑,谁就是潜在的“江南分子”。
下属们那毫不掩饰的鄙夷眼神,似乎在嘲讽自己是个胳膊肘向外拐的督粮道。
整个督粮道衙门如此团结,该不会先把自己这个主官灭口吧?
上了大刑,顺利得到了他们“收了江南反贼黑钱”的口供还有物证。
钱峰叹了一口气,默默的合上了卷宗。
张昌光跟在后面,若有所思。
“那你的意思,错误都在嘉亲王?”
皖北大营,
清江浦码头,
背负粮袋的苦役来回忙活,船队挂起了“奉旨督粮”的旗帜,宣布满载起航。
四周居然望不见一盏灯!
“府尊,我们上次就不该给江北大营拨那1万石军粮。白花花的大米给丘八们吃,太可惜了。我们下次也~”
只不过那吃水线怎么看怎么不像满载。
众人也连忙拱手,齐刷刷的行礼。
金通判继续说道:
一路去皖北军中,一路回淮安府。
有实力:不解释。
“鸣锣。”
堡外也是一片死寂。
“什么?”于运和从椅子上弹跳了起来,一把揪住老吏,“20几万石粮全贪墨了?你们有几个脑袋?”
直到兵部转来了乾隆的手谕,他才焕然大悟。
“这不妥吧?”
“嘉亲王可以杀了粮道衙门所有同仁。但是新官上任还是一样。否则,亏空谁来补齐?福祉谁来分配?”
“对。”
这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稍有纰漏,就会获罪。
……
“我们都听你的。”
……
若是现在不砍,敌人来了就会被敌人利用做成盾牌,攻城器械,云梯等等。
“徐州镇谢王爷恩典,只求补充一些战马。”
“建议嘉亲王停止剿匪,就地征粮,再苦一苦皖北百姓。”
……
“嗻。”
……
“诸位同僚,都散了吧。本官再琢磨琢磨。”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布政使钱峰看了3遍,欲言又止。
“不过,嘉亲王督师皖北,若是我们一味死扛,估计会死很多人。”
一抬头,他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而督粮道衙门,一口咬定责任者是押运官!
既然王九槐已经投火自尽,死者为大,就不宜再追究了。毕竟人家的态度很端正,说死就死。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