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闭门思过《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99章 闭门思过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99章 闭门思过

“殿下!”
江东门口,当百户官见到穿着甲胄的李忠、张广护送朱高煦返回城门,他连忙上前作揖迎接。
朱高煦见状颔首,而后从怀里拿出一小吊钱,指尖揣摩,目测大约数十枚。
“辛苦你们跑一趟了,请所里的兄弟喝口酒吧。”
他将这一小吊钱丢给了李忠,李忠似乎没有想到,手忙脚乱的接钱,最后还是不小心把钱弄掉在了地上。
他弯腰下去捡,再抬头时,只听到了自家百户官的恭送声和马蹄渐远声。
等他彻底回过神来时,朱高煦已经骑着赤驩入了江东门的甬道,身影渐渐消失不见。
“好啊!我就说这差事肯定有油水,今年散班过后你们俩打十斤黄酒请兄弟们喝。”
百户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忠的肩膀,旁边的张广也笑着作揖,只有李忠还愣在原地,看着朱高煦消失不见的方向久久不肯回神。
“看什么啊?”
百户官用力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回头看了一眼后撇嘴道:“别看了,那样的人物,咱们这种人一辈子也见不着几次。”
说罢,他示意李忠二人跟上。
跟上后,张广忍不住说道:“像二殿下这种人,你说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学习兵法韬略了。”百户官笑着开口,却不知他所说的二殿下此刻却在一条道路上一路快走。
踢踏的马蹄声在街道上十分显眼,道路来往的百姓都在眺望朱高煦与赤驩。
等他们好不容易出了江东门内的集镇,朱高煦便一抖马缰,与赤驩往清凉门一路狂飙。
由于日上三竿,外城道路两侧田野已经有了不少务农的百姓。
他们羡慕的看着那鲜衣怒马的朱高煦,等他走远,却只能低下头看着双脚插在淤泥里的自己。
只是两刻钟,朱高煦便来到了清凉门,并在简单出示令牌后骑马进入了内城。
与内城城东和城南不同,城西的清凉门一进城内便能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清凉山。
山道上来往百姓甚多,有上山的香客,还有在山门石道两侧挑着担子叫卖的小商贩。
朱高煦来到石道门口翻身下马,牵着赤驩在石道两侧来回闲逛,买了一些诸如茶汤、火包、糍粑、奶皮等明初常见的江南小吃。
说起来,明初的江南小吃与后世的江南小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这区别再怎么变,喜好甜口和鱼生依旧是江南不变的风气。
明初的甜口小吃大多都是从民间崛起后走入宫廷,其中用牛奶和蔗糖灌入酥皮当中,形状非常像鲍鱼,因此得名“带骨鲍螺”更是名扬江南的甜口小吃。
它吃起来并不腻口,反而有种淡淡的奶甜,与甜筒酸奶差不多。
若是吃多了口渴,还有推着木车贩卖饮料的商贩会特意推荐。
如眼下的朱高煦便被一商贩叫住,并打开了木车上的盖板。
“足下要不要喝点东西?我这里有渴水、酥山、五色饮……”
商贩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木板,露出里面的二十几个小竹筒和旁边的一木桶冰块及一桶水果。
见到冰块的时候,朱高煦倒并不感到奇怪,毕竟冰窖这种东西从唐宋开始就走入民间了。
在南京城里,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百姓会花大价钱在家里地下建造一个冰室,然后在冬天的秦淮河边取水滤清,放入制冰的器具中,等待一夜后就能得到几百斤冰块。
他们将冰块放入冰室,等到来年夏天再高价贩卖。
“都有什么?”朱高煦看着那二十几个竹筒询问,那青年商贩也笑着一一介绍。
“渴水”即为饮料名称,在渴水加上水果名字便是饮料,等同于后世的橙汁、柠檬汁、苹果汁等果蔬类饮料。
至于“酥山”则是冰沙,和渴水一样加上水果名字后由商贩取果肉,混杂牛奶、蜂蜜弄成的水果冰沙。
五色饮则是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为配料的花果茶,总之种类繁多,让朱高煦这个后世人都看的眼花缭乱。
仅这一个饮料小商贩,便告诉了朱高煦,汉人的饮料历史到底有多么久远,多少种类。
“来个‘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吧。”
朱高煦挑了一个名字最长的,那商贩一听也笑道:“这渴水还够做最后一份,足下挑的还真对。”
他一边说,手上动作一边熟练运作,很快便将一个用竹筒装着的饮料递给了朱高煦,并递给了朱高煦一根筷子粗细的竹枝吸管。
朱高煦新奇的喝了一口,味道感觉和绿豆汤差不多,多了一些草药味,但是却并不难喝,反而很爽口。
“几文钱?”
朱高煦品尝一口,满意的同时准备掏钱,那商贩见状也笑着作揖:“承您照顾生意,收三文钱,若是有宝钞,便只要九文宝钞。”
“宝钞?”朱高煦掏钱的动作顿了顿,他没想到这商贩居然主动索要宝钞,而且只要五文宝钞。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他几一月前换铜钱的时候,一贯宝钞还只能换三百文,也就是十比三,而如今九文宝钞居然能顶三文钱了,差不多快接近十比四了。
“这宝钞的价格怎么涨的那么快?”
朱高煦慢慢从怀里拿出三文钱递了过去,那小商贩也没多想,解释道:
“如今苏松二府以钞抵税,一贯钞能顶一贯税额,因此两府富户行商都开出了四百文的高价收买宝钞。”
“眼下还没到交秋税的时候,估计等到了那个时候,这宝钞价格还能再涨涨,所以近来做生意的小商小贩都尽量收取宝钞,以此贩卖给苏松二府的行商。”
小商小贩说完,对朱高煦再度作揖行了一礼,而后就推着木车继续叫卖了起来。
朱高煦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不由陷入沉思。
‘以钞抵税’是他提出的,他自然知道这个办法可以慢慢将宝钞拉回原本面额的价位。
可问题是,在他的预设里,这样的回升是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时间的,而不是如今这样几个月就回升了三四成。
即便苏松二府占据天下十分之一的赋税,按道理来说也不会形成这种涨势,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电子通讯设备,传消息只能靠人来奔走。
想到这里,朱高煦低头吸了一口饮料,牵着赤驩走出了清凉山街市。
之后他陆续跑了几个南京城内的热门街市,无一例外都听到了商贩收取宝钞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以往可不存在,毕竟江南百姓抗拒宝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持续了十几年。
“即便是有朝廷推波助澜,也很难造成这样的局势,这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朱高煦站在街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吸了一口饮料,随后翻身上马,往家里赶了回去。
也在他疯狂往家里赶的时候,武英殿内的朱元璋也在拿着一份奏疏皱眉,而这份奏疏的批改人正站在位置上手足无措。
在他对面,朱允炆低头批阅奏疏,朱尚炳和朱济熺则是时不时抬头,用戏谑的眼神关注他。
这个人无需多言,自然便是朱高煦的好大哥朱高炽了。
“伱这奏疏批阅过后,难不成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朱元璋沉吟片刻后抬头质问朱高炽,朱高炽闻言连忙作揖:“皇爷爷,奏疏之中有些文字谬误。”
“既然知道,为何不驳回?”朱元璋紧皱眉头:“是否是你有所忽视?”
“这……”朱高炽躬身回应道:“孙儿觉得,不应该因为这小小的失误来驳回奏疏。”
“况且,这些奏疏多以军中武将上奏,他们许多人早年不识字,近年才学习了文字。”
“孙儿以为,若是文臣犯这样的错误那应该责罚,但对于武将却不用那么苛刻,只要奏疏能准确传递军情就可以了。”
朱高炽的话倒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朱元璋没有着急说话,而是反问他:“唐尧、商汤时期常年爆发水旱灾害,那百姓们能依靠什么来度过灾难呢?”
他的一改话题让朱高炽有些慌乱,但朱高炽还是在思考过后给出答案:“孙儿以为,唐尧商汤时期的百姓能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如果没有圣明的君主给出这些政策,那百姓只会流离失所,曝尸荒野。”
“嗯……”朱元璋抚了抚须,脸上露出笑意,似乎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低着头的朱允炆,向其表彰道:“允炆,你这弟弟有君人之识啊。”
朱允炆虽然没有抬头,却一直关注着二人对话,因此听到朱元璋开口表彰时,他也念头一动,缓缓放下笔,随后作揖道:
“爷爷说的甚是,高炽与高煦一样,都是朝廷未来的干臣。”
一时间,鸦雀无声,殿内众人纷纷诧异的看向了朱允炆,那目光似乎在询问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起朱高煦。
要知道昨日朱高煦才顶撞了皇帝,即便他是皇帝的孙子,也不可能一日就让皇帝消气。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多说。
“孙儿口不择言,请爷爷恕罪……”
朱允炆见到他这举动,脸上惶恐,连忙起身作揖道歉,心底却十分高兴。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