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仁官不仁民《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91章 仁官不仁民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91章 仁官不仁民

“咚…咚…咚……”
戌时,伴随着暮鼓作响,这鼓声似乎注定了今夜有许多人都无法安然入眠。
秦、晋、燕三府嫡长都收到了宫里的口谕,让他们入武英殿协同理政。
这消息让三人又惊又怕,而比他们更惊更怕的,则是一天下午都没有得到朱高煦消息的颖国公府。
傅忠与傅让等待朱高煦消息直至深夜,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朱高煦一直没有出现。
如果不是傅友德劝他们二人回去休息,恐怕他们会一直等到第二天。
不过即便如此,二人回屋之后还是没能好好休息。
只是这一切,朱高煦毫无所知,他在暮鼓声作响不久后,便没心没肺的躺下睡着了。
等他再醒过来,却已经是寅时左右了。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铛——”
“这个更夫,嗓子就不能小点?”
迷糊中,朱高煦闭着眼睛嘟囔,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舍不得起床。
自从来到大明,他已经习惯了每日睡四个时辰,偶尔还能睡五六个。
每日将他吵醒的,都是这府军前卫的更夫叫嚷声,亦或者邻居家的公鸡打鸣声。
“咯咯——”
说来就来,朱高煦才在心底想起隔壁的公鸡,结果下一秒它就开始打鸣了。
无奈,见睡不下去,朱高煦只能起来收拾自己。
过了半个时辰,当天色微微亮,他已经吃上了热乎面条。
由于住所距离西华门很近,他倒是没有着急去武英殿,而是如往常一样的将自己对于眼下大明朝的问题和理解记录。
这个举动是他这几个月来养成的习惯,正因如此他才没有在家里安排人,即便有钱也没有雇佣什么家丁。
对于朱高煦来说,眼下的他没有精力去培养别人,哪怕是王瑄和杨展,他也很少指点,因为时间不够。
他真正要培养地方的人,是他日后就藩的地方,是日后他郡王府的护卫。
有前身的历史结果在前,朱高煦是万万不可能再继续用燕王府的人了,不然最后只会落得亲信被诛,想举兵都没个能信任的人。
他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人,还要用他们帮自己打赢有可能发生的靖难,以及……
思绪还没落下,朱高煦便将手中毛笔收了起来,将书籍藏好后,他才换上入宫的常服,来到后院为赤驩穿戴马鞍。
卯时五刻,他便向着西华门赶去,并于两刻钟后抵达西华门,将赤驩交给了戍卫西华门的兵卒。
“今日的武英殿应该会比较热闹吧……”
朱高煦嘴角挂起一抹笑,昨夜他想了个明白,相比较自己一个郡王,自家大哥那三位三府嫡长恐怕才是朱允炆需要警惕的人,尤其是晋世子朱济熺。
不过,这样的笑容很快就被收了起来,因为朱高煦想到了更严重的事情。
“他若是知道我那三伯的想法,恐怕恨不得现在就借着老爷子的手把颖国公、永平侯、定远侯这三人除掉。”
一想到傅友德,朱高煦便再也笑不出来了。
恰好,此时他也来到了武英殿门口,殿门左右的殿前豹韬卫兵卒向他作揖唱礼,对殿内人宣布了他的到来。
“看样子已经有人来了。”
听着武英殿变多的声音,朱高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随后才胯步走入殿中。
不待他走到偏殿,便听到了自家好大哥的声音。
“太孙,奏疏已经处理,请您阅览。”
“呵呵,我等什么时候这么生分了?”
殿里,朱高炽与朱允炆的声音先后传出,听到声音的朱高煦轻笑,而后收起笑容走进了殿内。
“燕二子煦,见过太孙,诸位兄长。”
朱高煦声音出现的一瞬间,偏殿内的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待他行礼结束,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朱高炽和朱允炆,以及记忆之中的秦世子朱尚炳,晋世子朱济熺。
朱尚炳与朱济熺二人分别身穿绯色圆领袍,头戴翼善冠。
不得不说,老朱家前几代的基因还是十分不错的,得益于老朱常让麾下诸子与臣下勋贵结为姻亲,因此朱家三代的子弟成年后大多高大,即便再矮,也很难低过五尺四(1.73)。
诸如在殿内的四人,除了和朱高煦同龄的朱尚炳只有五尺四以外,其余三人身高基本都在五尺五左右,至于朱高煦更是历经小半年的时间,成功长到了五尺六寸。
以朱高煦前世的经验来看,他这辈子估计能长到六尺左右。
这恐怖的基因,也是得益于他那身高五尺二的老妈徐氏了。
“高煦来了啊!”
殿内,在朱高煦打量众人的时候,朱允炆却一改常态的上前笑着欢迎道:
“我在此等了你许久,有些奏疏需要你为我拿拿主意。”
“有阴谋……”看着对自己热切的朱允炆,朱高煦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尴尬的朱高炽三人,差不多是反应过来了。
“看样子,这厮是知道晋王府和颖国公府的事情了。”
朱高煦心里默然,只在盘算怎么保下傅家子弟,同时对朱允炆回礼:“太孙。”
“呵呵,今日需要你处理的奏疏有些多,伱有的劳累了。”朱允炆抓着朱高煦手腕走到了他的位置前,示意他看桌上的奏疏。
朱高煦瞥过一眼,差不多有四十来份,是他此前工作量的三倍左右。
这一刻他还挺想骂人的,毕竟武英殿内的争权夺利又和他没关系,自己再怎么奋斗,这大明朝也不是自己的。
谁想争储谁就争呗,干嘛卷他这条沉寂已久的咸鱼。
不过暗骂归暗骂,明面上朱高煦还是得赔笑:“我如此,想来太孙与三位兄长的政务也更为繁忙。”
他这话一经说出,除了朱允炆外的其它三人面色有些尴尬,全因他们桌案上仅有二十来份奏疏,仅有朱高煦桌上的一半,连朱允炆桌上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显然,朱允炆并不太想让他们干涉朝政。
这样的场景,朱高煦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合着我是帮他们三个人的活分担了啊。”
“好了,都坐下处理奏疏吧,待爷爷开完早朝,这些奏疏都要供他阅览。”
朱允炆不想过多纠缠,他只是想对三位世子彰显了自己的权力罢了。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那再耽搁下去就有点欺负的意思了。
因此,朱允炆草草安排众人坐下,而他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坐下后的朱高煦扫了一眼,此刻武英殿内有六张理政的桌子,其中主位是老朱的,下首左位是朱允炆的,右位是自己。
朱尚炳和朱济熺在朱允炆之下,朱高煦之下则是他的好大哥朱高炽。
这样的位置安排很不妥当,尤其是将朱高煦放在朱高炽前面一位。
要知道,以朱高炽的嫡长身份,日后的燕府不出意外将由他继承王位,而朱高煦只能是他之下的一名郡王,平日用度护卫都得看他脸色。
朱允炆的这种安排,无疑是在离间他们两兄弟。
见状,朱高煦本想起身让位置,但坐在他三步开外的朱高炽却乐呵呵笑道:
“离爷爷太近,我有些吃不住压力,高煦你替我担着些。”
他的话一经说出,对面的朱允炆三人都抬头看向了他们。
面对目光,朱高煦不由感叹朱高炽在人情世故上的处理能力,因此点了点头:“好……”
见两兄弟没有因为位置先后问题吵起来,朱尚炳与朱济熺二人失望低下头,朱允炆倒是早有预料,所以只是对两兄弟笑了笑便低头处理奏疏。
看着三人的举动,朱高煦与朱高炽对视一眼,而后低头开始理政。
在理政的同时,朱高煦也不由佩服朱高炽。
“难怪我这大哥能在靖难之役前夕让朝中大部分人都为他说好话,甚至还让朝廷将他们返回北平,仅他这份处世能力,前身斗不过他倒也不奇怪。”
思绪间,朱高煦已经处理了多本奏疏,速度之快,让刚入武英殿理政的朱高炽三人略微惊讶,倒是朱允炆已经习以为常。
朱高煦处理奏疏有着自己的思路,这是他奏疏处理快的原因。
此前朱元璋便夸奖过他,当时朱允炆还有些嫉妒,但眼下三府嫡长入了武英殿,朱允炆反倒是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朱高煦能入武英殿是凭借自己的优秀,仅凭这点,朱允炆还是佩服他的。
相比较之下,朱高炽三人就为他所不喜了。
不过这份不喜他也没从脸上表露出来,而是自顾自的处理奏疏。
要知道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皇帝几乎要凭一己之力解决大明二百余府,一千二百余县的所有政务,每日需要处理的奏疏接近三百份。
朱元璋精力充沛,不代表所有人都有他那么充沛的精力。
朱允炆等人若是跟不上朱元璋的速度,那也是要被提醒,甚至训斥的,因此朱允炆和朱高煦手上工作很快,仅仅半个时辰便处理了二十余份奏疏。
“陛下万岁!”
辰时三刻,当武英殿门口响起唱礼声,殿内所有人纷纷起身,对着门口作揖唱礼。
一身常服的朱元璋走进了殿内,仅是一眼便将殿内情况收入眼中。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