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洪熙三年《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78章 洪熙三年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78章 洪熙三年

“啪!”
“陛下神射!”
硝烟中,洪熙三年如期而至,站在太学军械院射击场上的朱高煦收起了手中的步枪,无视旁边人的恭维,等待远处报靶的士兵回应。
“九环!”
远处的兵卒宣唱,朱高煦听后颔首,将手中步枪递给了身旁的太学士们。
“这线膛燧发枪好虽好,就是不太适合现在装备部队。”
站在朱高煦身旁,随之而来的杨展也颔首道:
“国朝六十八万军队,其中三分之二装备燧发枪,三分之一装备火绳枪,这线膛枪虽然比较精准,但确实不适合现在换装。”
朝廷的船队很快,不过半个月,两支军队就开始由北向南的开始更换诸军和武官。
“这点你们不用自责,接下来工部就陆续勘察其它地区的铁路就行,凡是可以修建的都登记造册,等两京和东北、西北三条铁路竣工,再由京津、中原等铁路一路由南向北修建而去。”
四十岁的蒋贵乘坐宝船抵达西门港,而他所带来的军队显然超过了原本的东洲卫规模。
吏员如实交代这个季度的产出,合计价值约一百八十万贯。
他去年刚收拾孔府,今年山东若是就爆发旱灾引起百姓流离失所,那庙堂上那群老蛮子肯定会抓住这个点不放,引用天人感应之类的说法来攻劾他。
说难听些,武官中饱私囊很正常,只要不触碰兵卒的军饷,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想着去告发的。
“随后,从开封修建一条经过南阳、襄阳,抵达汉阳的铁路。”
“臣领旨”黄福松了一口气,郭资也一样。
“经勘察,西北绕行五原、宁夏的铁路可以修建,只不过造价要更高,因为人力不足,所以造价在二千六百七十万左右,工期十五年。”
东洲宣慰使司在此地驻扎一千兵马,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时常出差的工匠。
“国债存的越多,朝廷能调动应急的钱粮也就越多。”
王任闻言颔首,却又小心道:“这些黄金白银能不能放在水密舱里?”
大明的许多政策已经实施,现在效果来看还不错,去年的人口也稳定新增二百万,远超朱高煦预期。
“山东旱情,百姓拾草实而食,这件事情为何为人无人上奏?”
事实也诚如他所想,夏季过后去,随着秋雨到来,山东旱情得以缓解,地方赈灾也保障了灾民不至于流离失所。
王任侧过身子,几名兵卒扛着十几个箱子摆到了蒋贵面前。
面对赵淳的话,朱高煦沉默许久,显然十分失望。
这段铁路不过八百里,耗银三百四十余万两,三年工期,难度并不算高,毕竟经过的地方都是成都平原的范围。
蒋贵的话将王任拉回了现实,王任闻言连连笑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臣入山东,闻天旱而粮无收,虽永乐间百姓积蓄甚多,然依有饥苦者拾草实以食,深为怜悯。入民舍,见鹑衣圮灶,实不忍。】
“昔年太祖高皇帝制定的许多政策都很有见地,唯武官世袭略有不妥。”
虽说明初天灾相较明末不算频繁,但作为前世见过不少天灾的人,朱高煦也曾经在早年出差云南时见识过那场六十年不见的大旱。
这个时间不止是军队调动时间,也是各地商品互通的时间。
“继续加油吧。”
二人起身作揖离去,朱高煦也瞧着他们的背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
在他没有熟悉兵马前,他暂时还不好对这些金银铜矿下手,但日后可就难说了。
他虽然是海军都督,但并不需要前往海外,又或者说,朱高煦也日渐觉得孤独,想将他留在身旁,起码有几个能说话的朋友。
“不过有一说一,对于这几条铁路,我还是比较担心有些地方难度太大,我们无法通车。”
因此,原本的西南铁路现在成为了四川铁路。
缓了几口气,朱高煦将目光投向了刘勉。
他能被委任东洲宣慰使这样的重任是他没能想到的,不过既然机会摆在眼前,他也自然不会拒绝。
“滇越铁路无法修抵昆明诚然可惜,但湖广铁路的郴州至广州段能克服,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哪怕他蒋贵在吕宋时,也不少私藏缴获的土金。
单从账本来说,王任做的毫无问题,而蒋贵也并不想追查。
“臣沐阳伯胡纶(指挥使刘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看来,世人都觉得我好大喜功……”
“至于中原、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造价分别是六百万、六百万、一千五百万,工期分别为四年、四年、二十年。”
杨展以一個倾听者的身份倾听着朱高煦的抱怨,不多时等他们走出太学,乘车返回紫禁城的时候,杨展才作揖开口道:
接下来几日,他调派兵马接管了大明在南国设置的大大小小六百多个矿坑,也经过调查得出了东洲宣慰司金银矿的产量。
在旭日下,一辆辆马车进入了这座耗费大量水泥修建的城池,街道上的女人都是当地人的模样,充满野性。
遇到比较紧急的事情,由机车头拉拽单一乘客车厢,时速则是可以保持在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
“虽说是小范围,但这种现象也不能置之不理,当地县官今年的评级为丙,另外下令让他速速开仓赈灾,亦或者以工代赈。”
这么算来,再过两年,大明人口数量就能破亿,此实乃汉家一统之鼎盛。
正因为没有实地勘察,他才会忧心忡忡。
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明只要地方上不遭受灾害,人口应该很快会突破九千六百万。
蒋贵颔首,也不准备现场就查。
“……”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派人召来了胡纶与另一名色目人。
他身穿武官袍服上前接旨,同时作揖道:“臣王任,接旨……”
有的箱子不大,却十分沉重,将其打开,里面赫然陈列着一根根粗制的金条。
兵卒露出贪婪的目光,但很快压下了这份心思,下车示意马车通过。
朱高煦懒得和这群老蛮子扯皮,所以得立马把事情查清楚给出结果。
六月下旬,当蒋贵带着整整五千六百人抵达西门港的时候,王任已经收拾好了一切东西。
走在太学之中,朱高煦对杨展袒露大明朝未来的铁路计划。
如此一来,每日的工作量也从八个时辰降低到了七个时辰左右,故此他才能常常出没大明宫和太学。
三十二辆马车陆陆续续进入城内,随后朝着一处守卫森严的街巷驶去。
“三条铁路合计造价二千七百万贯,郴州至广州路段最少需要十年时间。”
在常规的运兵、运物资情况下,只要有铁路的地方,算上停靠站台补给煤炭和淡水的时间,明军一天可以行进七百五十里左右。
如此一辆辆马车经过盘查,最终进入了这条巷子的最里面。
也就在朱高煦吩咐刘勉的时候,距此地万里之外的东洲南国境内也在热火朝天的将一车车金银铜锭运输海岸。
“我现在要你对锦衣卫进行裁汰,裁汰的锦衣卫皆平级授散阶,但世袭降阶。”
兴许是早就猜到了结果,对于四条铁路的情况,朱高煦反倒是高兴大于难过。
“这是过去几年东洲宣慰司的文册和账目,请您阅览。”
“臣领命!”
经过更迭,现在的最新版蒸汽火车可以运载近三百吨的货物,亦或者运载五百人保持七十里的时辰速,如果卸下货箱,只是以机车头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一百四十里。
“回陛下,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四人。”刘勉作揖回应,朱高煦靠在椅子上再问:
以他的制度,只要吏治不出现问题,那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时间一晃,很快便来了腊月间。
如果地方发生叛乱,北京只需要两天半的时间就能组织军队抵达南京和西安,最多三天半就能抵达广州,五天就能抵达哈密。
他们试过将许多物质添入火药中,但都达不到提升威力的结果。
工部、户部各自带来了消息,而消息则是有郭资与黄福传达武英殿。
若是这份奏疏是西厂和锦衣卫的,朱高煦倒也就不说什么了,但这份奏疏来自他返回昆明的好大哥朱高炽,这就让他有些挂不住面子了。
故此,吩咐了亦失哈与六部将山东旱情控制好后,他便继续埋头处理奏疏,目光紧盯吏治。
“敢问陛下,保留人数几何?”
“对于开封到郴州这段我是比较有信心的,但郴州到广州需要翻越山岭,我们能否做到问题很大。”
“陛下不用忧虑,日后他们自会知道陛下苦心的。”
望着装满金银的仓库,虽然这里面的面积不过三分地,但如果想要将其装满,也最起码需要价值数千万贯的金银铜锭才行。
留下一句话,朱高煦便带着杨展和亦失哈继续探索起了太学之中其它研究院。
他在回应去年西厂和杨彬上报的海军帮忙作战一事,朱高煦颔首:
“你自己看着办,你办事我放心。”
“你觉得,这群人里有多少人还能干实事?”
简单来说,事实确实和朱高炽形容的一样,山东大部分百姓都有积蓄,但也有许多百姓存不下来积蓄,因此在这场旱情中过得十分狼狈。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