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西南事终《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71章 西南事终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71章 西南事终

“这就是天朝的火车吗……”
“呜呜——”
刺耳的汽笛声响起,看着远处一辆火车拉拽数节车厢的货物向东方行驶,被足利义嗣派来大明参加即位大典的足利义教内心充满震撼。
满载货物的火车速度并不比马车快多少,可这种不需要马匹就能拉拽数十万斤货物的存在,对于各国使臣来说只存在于神话中。
通往天津的官道上,先后离去的各国使臣都看到了一辆又一辆的火车,有的时候就连他们也怀疑,大明朝是不是真的是上天之子。
“总有一天,我们也要造出这样的东西!”
一时间,日本、朝鲜、暹罗、满剌加、占城、甘孛智等国的使臣纷纷许下了这样的豪言。
想到这里,朱高煦询问郭资:“新作物的推广如何?”
“车里府有大大小小五十七个寨子,基本以白衣(傣族)为主。”
朱棣满意看着朱高煦,朱高煦闻言轻笑道:“不过一二百万贯的军费,父亲若是担心,那明岁削减五十万贯的内帑来补贴国库就行。”
至五月中旬,云南布政司及都司也将军队在云南改土归流缴获的文册上交到了北京,朱高煦得以检阅。
“多谢都督交接!”
朱高煦对纪纲的惩处,引起了耿通等官员的强烈不满。
当地虽然闷热,但有抗疟粉和足够的水,这就已经满足了许多开荒的条件。
反倒是朱高煦担任太子以来,凡是朱棣想的,朱高煦基本上都能满足他,亦或者帮他想办法。
如1754-1784年,英国小店主文盲率仅为5%,约曼农和农场主群体文盲率为19%,各类商人群体文盲率为20-30%,管家群体文盲率为46%,建筑工人群体文盲率51%,农业工人与家庭仆人群体文盲率59%%……
世界人口市场有三亿,如果大明能吃下着三亿人口市场,那其它国家就很难有翻盘的机会。
朱高煦身穿一身皇帝常服,面对朱棣的调侃,朱高煦也瞥了俩人一眼,对朱棣回应道:
“陛下,这笔钱其实可以用作西北铁路的修……”
四周许多树林因为战事被焚毁,但在这样的雨林气候,那些被焚毁的树林已经被绿植所覆盖,根本看不到被焚毁的痕迹。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最多不能超过三十,该招募还是继续招募,再苦不能苦教育,这是我们和四夷的区别。”
四月初三,朱棣率领燕山左卫,肇州左卫北上,大宁、渤海、辽东三个都司也各自集结兵马往海喇儿靠拢。
至于水泥场和火药厂的工价,也基本比当地普通工人多出两倍多。
似乎因为朱棣离去,故此许多大臣开始纷纷弹劾现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以及左都御史陈瑛、御史覃珩等人。
在殖民地金银流入后,基础教育得到重视,不过区区五十年时间,英国社会识字率进一步提高,商人群体文盲率下降为15-30%,建筑工人文盲率为38%……
现在官营进场,一给就是一百文一天,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贯半。
“现在你们来了,这《黄册》和《鱼鳞图册》便交给你们了。”
长时间下来,朱棣情况能好才奇怪了。
故此,徐硕对陇川和车里的支持并不少,他十分希望能与二人建立关系,以便自己日后登临庙堂。
所谓大集中就是把大部分人口集中到五个县周围开荒,至于过往存在留下的耕地,则是留守少量百姓来耕种。
不过对此,朱高煦下旨令群臣不得再议,坚决执行自己先前的旨意。
“爹,大伯(二叔)、三叔,我们走了。”
马背上,朱棣眺望这支威武之师,尽管知道这次北征的耗费不浅,很有可能徒劳无功,但他还是决定北上,不给马哈木休养的机会。
“虽说只有三百里,但以云南的情况,造价恐怕不会低于一百万贯。”
“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陇川那边已经开始迁徙人口过来,据闻有数万。”
“我们从下个月开始会陆续撤走军队,每个千户会从当地迁徙几个村寨的白衣,最后留下一个卫所在车里戍边。”
“去吧!”
“这个江淮,还真是敢提……”
他带着上百名官员及六百余名吏员前往了车里府,由于正值夏季,当地十分闷热,许多北方南下的官员及吏员承受不了这种闷热,纷纷向陆愈辞别。
这些矿很早就有人发现,只是因为运输不出去,故此没有大面积开采。
黄福这话不假,在陕西和甘肃,当地工价十分便宜,哪怕是矿工工价,也鲜有超过每日四十文的。
这还是英国和清朝保持贸易逆差的情况下,而现在的大明占据了对世界贸易顺差,以及东洲、昆仑洲金银矿的两个优势。
奏疏传至朱高煦面前,朱高煦以:“纪纲等人皆为先皇臣工,于国朝有功,死罪可免,故此将纪纲、陈瑛等人发配渤海长春府为庶民。”
利用滑轮施加压力,将甘蔗榨汁的机器并不算什么先进的手段。
朱高煦给陕西和甘肃定下了工价,这让黄福不免作揖:“陛下,是否定太高了?”
英国和西班牙同样从美洲掠夺白银黄金,西班牙无法开启工业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把掠夺而来的金银投入生产中。
朱高煦这话还真不假,朱棣的身体可比历史上好太多了。
大明不能步西班牙的后尘,故此朱高煦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极大推动大明朝的工业进程。
武英殿内,朱高煦拿着户部递来的查获入库所得做出评价,户部尚书郭资闻言也作揖道:
眼看朱高煦没有驳回这些奏疏,故此上疏的大臣开始越来越多,最后弹劾他们的奏疏足有数百份之多。
“西北之地偏远,矿工工价不可能按照山西和北直隶的工价给,就按照每日百文拨给吧,至于水泥和火药则是按照每日五十文拨给。”
“先招募足够数量的铁矿工,对铁矿进行开采,同时修建水泥场、火药场来制作水泥和火药。”
眼见大军出征,朱高煦对老大和老三交代一声,便转身坐上了大辂向城内驶去。
“最后差不多撤走三十个寨子,留下二十二个寨子给伱们。”
“此外,甘肃等府的铁矿、煤矿都已经找寻到,与大西沟铁矿一样,调配钱粮即可开采。”
所谓的景洪县,实际上就是傣族修建的一个寨子。
“这次牵扯了几千人,查获的金银铜钱也不少,足有八百万贯之多。”
战马跟前,朱高炽与朱高燧这俩人虽然没有参与这一战,但他们却提心吊胆,生怕朱棣熬不过去。
不过就结果来说,朱高煦的步子似乎一直很稳,因为他搞钱的手段着实有点多。
不过问题在于,相比较秦岭,云南的横断山脉也并不好翻越,具体的还得工部前去考察才行。
黄福的回答让朱高煦满意颔首,山西及西北的矿,是西北富裕的基础。
故此当他来到车里府治所景洪县的时候,身边七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人。
带着震撼,他们抵达天津并乘船出海,向着自己的国家踏上归程。
在民生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一场不算大的战事也在蓄势待发。
在过去十七年时间里,纪纲和陈瑛害死的官员可不在少数,解缙都被纪纲令人埋雪而死,更何况其它份量不重的官员。
要知道即便是陕北这种荒僻之地,粮价也顶多就是每石五百文罢了。
“哈哈哈……”听到朱高煦这话,朱棣知道自己没选错人,故此抖动马缰。
该打的仗已经在永乐年间打完,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发挥祖传手艺,开荒种地、研究技术,科技创新。
陆愈对沐晟作揖,沐晟颔首算是打了招呼,而后便离开了景洪寨,返回了自己在寨子外的营盘中。
中原向来是四周的风向标,对于大明朝的政策,各国毫无疑问都会耗费大力气去研究。
在他处理奏疏的同时,朱棣的队伍还在缓慢的北上,而在临安府建水县停留了近一年的陆愈也终于被告知可以前往车里的景洪县任职。
“眼下,礼部统计的学子数量已经多达八百余万,我们的师生比例也达到了一比二十七。”
陆愈抵达此处时,所见到的是种植水稻的傣族奴隶,以及许多来往监督的军士。
大明朝的军费从一千八百万贯骤降一千四百万贯,省下来的四百万贯并没有存着,而是投入到了市场中。
亦失哈汇报着云南改土归流的结果,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煦听后颔首:
“金银数量倒是并不多,人口和耕地倒是远超我的预期。”
由于依靠澜沧江,这里并不缺水,相反十分闷热。
改稻为桑、改稻为蔗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中学毕业的人,江淮利用中学学习到的知识,在陇川各县修建了制糖厂。
“另外,小学推广主要还是以北方毕业的教习为主,如果不行,再重新招募培训。”
朱高煦摆摆手,朱高炽憋着一肚子话,见朱高煦一点不担心,便忍住了话痨,眼巴巴看着朱瞻基他们作揖北上而去。
“铁矿先开工,钱粮我会让户部调拨给你,你不用担心。”
在他看来,陇川这三百里铁路还是很有必要的,大明的技术不太支持修建横穿秦岭的铁路,但陇川如果能直达重庆、成都,那则是可以走陆路和水路,将成都平原、湖广、江南的物资和兵力输送到云南。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