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积学有待《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27章 积学有待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27章 积学有待

“东还未展翮,一麾复南驰。时来过乡郡,访旧同遨嬉。留连接欢宴,不忍暂相违……”
“呵,他倒是还挺有闲情雅致的。”
春和殿内,朱高煦看着那首解缙所写的诗,忍不住嘲讽一句。
“解缙确实有才学,不过持才傲物不是我喜欢的人才。”
朱高煦对面前的胡纶开口,胡纶也颔首点头,同时说道:
“解缙确实如此,倒是那杨士奇,上任四个月的时间,一丝把柄都没有留下。”
面对泥鳅一般的杨士奇,胡纶感到有些头疼。
“钱院正谬赞了……”陆愈汗颜,他还准备在这里读完剩下的两年半呢,可不敢因为考中生员就骄傲。
在家门内外,还有许多自发来为陆家打扫、拔草的村民。
“大哥,都是我们拖累了你……”
由于县里来人时还在上课,因此现在他的同窗们大多都在教室里学习,倒也没有人与他寒暄。
“大哥,这……”
杨士奇从此后就不信其子会有恶行,再也听不到有关他儿子的真实情况了。
“宣慰使开口,这次的科举你不用着急参加,但永乐十三年的科举,希望你能为吕宋宣慰司挣一份脸面。”
要知道他当初二十四岁考中生员,那尾巴几乎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似乎用不了几年就会考中举人,乃至进士,出任一方为官。
“另外……”朱高煦想到了衢州的南孔,不免询问道:“衢州的南孔,与北孔如何?”
当然,对于朱高煦和亦失哈他们这群站在金字塔尖的当权者来说,似乎除了影响政策之外的事情,其它所有事情都是小事。
许许多多见过的、没见过的、相熟的、不相熟的……纷纷上前来混个脸熟。
“我是镇上木料铺的王及,这是我家的驴,赠予陆秀才使用了。”
此后的南宋皇帝,也会偶尔赏赐南孔,日子过的也十分滋润。
“不会!”陆愈摇摇头,特意解释道:“唯有成为官员后接受钱粮才会被视为受贿,这点我特意询问过。”
“去了镇上之后,你们几个也不用种地了,都去小学给我读书,大妹、二妹、三妹虽然是女流之辈,但也得会写文章才行。”
“我们是吕宋县王府的人,恭喜陆秀才高中生员!”
“你蒙学太晚,若是能提早五年,兴许现在都已经出任一方了。”
见他去世,朱祁镇也懒得留下杨稷,依律处斩。
陆愈清楚一切,也知道这笔钱对家中的重要性,因此才会选择收下。
方政笑呵呵的说出吕宋宣慰使许柴佬给出陆愈他们这批生员的嘉奖,在四周羡慕的目光中,陆愈毕恭毕敬的作揖:
“小子感激教谕与宣慰使恩赏,没齿难忘!”
一些平日里与陆愈都不曾来往的妇女,当下便七嘴八舌的将陆愈团团包围了起来,拼命介绍着自家姑娘如何如何。
不过她们的下场,无不是被小学门口的门丁给挥舞大棒威吓驱赶,陆愈也借机逃回了小学之中,朝着自家小学的院正作揖。
钱院正见陆愈如此谦卑,心里不免佩服起来。
有的人说自己有眼光,一直夸赞和接济他们,有的人则是为以前的嘴臭道歉……
陆浑虽然没有上小学,但陆愈每年寒暑假都会给弟弟妹妹们补课,因此他们也识字。
一年后,杨士奇忧心积郁,含愤病终。
同时,朱祁镇也不处死杨稷,也不判刑,只是将他关押,利用杨士奇爱子的心理来抓住他的七寸。
“学生一定会努力学习,为吕宋争光!”
至于生员,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好了,准许你告假五日,回去家中与家人说说这喜讯吧。”
尽管当下的生员已经没有了洪武年间那些优越的待遇,可谁又知道陆愈会不会在两年后考中举人,甚至更高一层的进士呢?
当下大明开疆拓土的速度并不慢,尤其是朱高煦还追求实控,因此以往数量足够的官员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胡纶回礼退下,不多时亦失哈走入殿内朝朱高煦作揖。
陆愈闻言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很小,却很沉重:“放心,不会考不上的。”
“继续放纵放纵他们,到时候我要让他们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胡纶也连忙应下。
“大哥,你说这钱……”
“他没问题,不代表他下面的人没问题,去查查他的亲戚子嗣。”
治大国如烹小鲜,当然只要路线定好了,盯紧脚步快慢就足够,没有必要事无巨细。
对于这些钱,陆愈不想要是骗人的,他家里情况如何他清楚,如果能收下这些钱,那家中日子无疑会好过许多。
“陆秀才,我家中有一套不错的硬木家具,你看看……”
陆浑十分老实,觉得这钱拿着不安心,可陆愈却抬手道:“村民们估计不会要钱。”
除此之外,家中也是布置的张灯结彩,这一幕让陆愈有些发懵。
“南孔……”胡纶闻言当场开始解释,毕竟他要调查北孔,自然也会调查南孔。
“陆秀才,我这嘴巴臭,以前对您说话不经头脑,您别和我一般见识啊。”
“若是能考中举人,宣慰司衙门便会在吕宋城为你置办宅院,还会赏赐其它丰厚的东西。”
“好!!”听到陆浑的话,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便连忙去厨房忙碌起来。
说罢,她激动向外小跑而去,陆愈也埋头吃起了午饭。
陆愈已经想到了这笔钱的用处,而陆浑闻言却心里沉甸甸的:“可这笔钱若是日后被人查出来,那不会对大哥你……”
“正因如此,那些县里的富户才会赶在这个节骨眼上送来钱粮。”
陆愈不卑不亢的说完,方政也满意的拍了拍他的双臂,随后一番寒暄,这才离开了高山镇。
历史上杨士奇对杨稷只有溺爱,因此只要杨士奇的溺爱不改,杨稷的性格也很难有变化。
尽管陆愈说过不饮酒,可热情的村民还是不断上前向他敬酒。
“好好好!快让一让让一让!别耽误陆秀才回家!”
“你们没埋怨我抛下你们独自就读就已经很好了,怎么会有拖累这一说呢?”
不仅如此,杨士奇在当地看到的,也都是杨稷修路造桥的贤明之举。
对于南北孔,朱高煦可没心思去扶持他们,更别说帮修家庙了。
可南北孔对于朱高煦来说,从未对他们父子二人有过支持,自己又何必要扶持他们?
“昨日许多人家杀了牲畜,我不想欠他们人情,便先用大哥你带回的那三十贯钱去还账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各家人送完了礼便都走了,陆愈则是招呼弟弟妹妹们联合村民将家中养的十几只鸡杀了,准备弄些便宜的饭菜吃。
在走出小学时,平日里对他态度较好的两位门丁也投来笑脸,却有几分平日里未有的心虚,好似凭空矮了陆愈一头。
“呵呵,好好好……”方政笑着点头,随后说道:“我与宣慰使听闻你十六岁才就读小学,如今不过三年级,便已经取得了生员的资格,真是后生可畏……”
一时间,整个东河屯的百姓都走到了街道上,夹道欢迎着回家的陆愈。
在他离开之后,高山镇中稍微有些实力的富户纷纷向陆愈抛出橄榄枝,不过他们的橄榄枝着实有些寒酸。
“三弟他们呢?”陆愈询问陆浑其他几个弟弟妹妹的去向,陆浑交代道:
陆浑和陆愈的做法,让前来送礼的各家仆人纷纷露出笑脸,四周村民也都眼红的看着那黄灿灿的永乐通宝,但心里却不敢有什么想法。
“我们是吕宋县刘府的人,恭喜陆秀才高中生员!”
“陆秀才,您回来啊!”
明明不过二百来步路,却整整耽误了一刻钟才走完。
“大哥!”
这些所谓的富户,也不过是因为提前几年来高山镇安家,借着当时吕宋人口少,战俘多,多拿了一些耕地,雇了些讨日子的匠人,开了一些小作坊罢了。
“大哥,吃饭了!”
然而在他看来,不管是如日中天的北孔,还是已经衰败的南孔都和大明朝没什么关系。
在地方御史弹劾杨稷的时候,杨士奇还以为自家儿子依旧和当年一样淳朴,不相信他会犯下如此大罪,所以借回乡扫墓的机会,一探究竟。
不过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朝廷的政策便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前途和道路。
朱棣即位后,也常有人上疏说南孔封爵未复,祭田仍纳官粮,因此无力自行修葺家庙,因此南孔家庙逐渐落败。
只是当他走到镇外驿道时,却已经有七八人牵着驴骡在等待,见到他到来,纷纷献媚的将缰绳递过去。
四个时辰过去,他本以为消息不会传回的那么快,但当他看到东河屯的时候,东河屯门口已经张灯结彩,十余个大灯笼挂在了东河屯的牌坊下,虽是白天,却点上了蜡烛,驿道上还有在清扫街道的许多村民。
当着众人的面,年纪三旬的吕宋县教谕方政笑呵呵的为陆愈佩戴上了大红花,同时将他高中生员的凭证交给了他。
“噼里啪啦!!”
见陆愈这么说,四周人立马成为了开道的先锋,簇拥着陆愈走入村内。
直到酒意上头,陆愈这才返回了卧房休息,留下陆浑他们招待村民。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