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再议北征《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01章 再议北征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01章 再议北征

“噼里啪啦……”
夜幕下,熊熊大火燃烧着着大半个木骨都束,呼啸的风将大火吹得飘忽不定。
火光映照的地上,无数伤兵被火焰缠身,一点点变为一具焦炭。
城池内外,几乎隐藏在黑夜中的妇孺们痛哭失声,看到家园被烧毁,无助地向着天空哭喊,却不想这场战争是谁先挑起的。
兴许他们应该庆幸,海军作为改制最彻底的军队,他们的纪律放在这个时代简直算作标杆,不然今夜的木骨都束将不会有一个活人。
“从今日开始,你便是木骨都束的国王了!”
火光下,站在宫殿内的郑和将一个黄金制作的王冠戴在了一個瘫软在地,裤裆湿润一片的年轻男人身上。
“若是推迟到永乐十一年,那朝廷的钱粮会更充沛,北征路上也不容易出现补给短缺的问题。”
朱棣这一问,夏原吉、黄福、宋礼、解缙、杨士奇等人便纷纷跪下,只剩郭资和朱高燧站着。
“万春!”
就学资格和户籍绑定,这是朱高煦觉得统计人口最好用的办法,尽管扶持地方官学开支巨大,但在火车与打孔机发明以前,只有这种办法才能将大明的真实人口给调查清楚。
“先遣队还能小规模的获取水果与蔬菜前往东洲,可舰队这数万人下西洋,想要补给前往东洲的蔬菜可不容易。”
陈瑄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显然他刚刚才得知郑和对吏员的交代。
朱棣不再以“俺”作为自称,而是像朱元璋一样,改为了“我”。
“陛下请您与汉王、赵王前往西角门议事。”
“怎么感觉耳根子有点烫。”
“官吏俸禄支出,大约在一千二百万贯,而教育又在八百万贯。”
这样的待遇,便是连许多官员都未曾享受到,他们又何尝不嫉妒。
“算上战前调拨的钱粮,平贵花出去多少钱粮了?”
过了两刻钟,朱高炽与朱高燧才急匆匆的赶来,其中朱高炽更是因为小跑而累得汗如雨下,气喘吁吁。
解缙隆声作揖,难得与朱高煦站到了统一战线上。
“我想了想,皇后的梓宫一直停放几筵殿也不是事,因此我准备在下个月率领在京的肇州二卫、吉林二卫和羽林三卫护送皇后梓宫北上北京,将皇后梓宫安葬北京天寿山的长陵。”
“平身吧……”
“这些东西如果均匀散卖在各地,那朝廷今年即便无法保证收支均衡,也能保证不会动用各地常平仓、储备仓的太多钱粮。”
“北边三司新政推行如何?”朱棣表面是询问群臣,实际却是在与朱高煦交流。
“臣请陛下三思……”
“另外,我听闻黔南的战事终于告定,春和殿是怎么安排的?”
“算上从湖广、江西迁入贵州的百姓,贵州尚有百姓二百三十余万,耕地二千六十四万余亩。”
郭资说着说着都不敢与朱棣对视了,朱棣闻言也是火大,皱眉看向了朱高煦。
“何况,郑和返航后将会带来质量上乘的燧石,届时可以大大提升我军战力,所以才会希望陛下推迟一年。”
“安葬过后,我将在北京巡视几个月,明年正旦一过,户部与兵部便可以着手调派辽东与北平民夫、粮草输送镇虏卫。”
相比较他,朱高燧的身体素质就好太多了,脸不红心不跳的走到了朱高煦身后站着,还给朱高炽让出了位置。
几乎是在郑和与陈瑄忐忑的同时,距离他们数万里外的南京城内,朱高煦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耳垂。
朱棣询问朱高煦,不过这次朱高煦没有自己说,而是斜眼看向了户部尚书郭资。
朱棣坐在了金台上,靠着扫视了一圈众人,目光在朱高煦他们三人身上停留了许久,随后才缓缓开口道:
“耕地较之洪武十四年的《鱼鳞图册》,多出近五百万亩,合计有七千七百九十余万亩。”
想到这里,吏员们都不由得希望接下来的幔巴萨、麻林地等国都能像木骨都束这样骄狂自大了。
“正三品以下武官,各自带领兵马撤回原驻之地,依照军功拔擢官职。”
“儿臣与六部经过盘算,决意给贵州蠲免三年,并每年发派五百万石粮食的政策,以此帮助贵州百姓早日恢复太平。”
相比较两个月前,此刻的朱棣透露着一股说不清的气质,眉目间好似有一团化不开的阴鸷。
朱高煦将偏向贵州的政策也尽数说出,尽管三年投入一千五百万石有些“败家”,但相比较日后贵州每年二百万石的定额来说,这笔钱显然是肉眼可见能得到回报的一笔投入。
“算上吴淞江、运河、黄河、黄浦江等河道修葺的支出……朝廷今年大概会积欠六百万贯。”
“满朝文武,就你们俩带头唱反调!”
“末将领命!”万春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一年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长,毕竟这次下西洋都快三年了,而且留守这里也就不用往南边去了。
想到这里,解缙等人正准备上疏,不过却被郭资提前道:
“这次的修建,按照宫阙规制,费用计钱粮银三百万贯,不追求时间,但要修的漂亮。”
朱高煦太熟悉朱棣了,听到有新式火器,朱棣立马就冷静了下来。
朱高煦主要对推行新政的几个地方增加税额,加上大多以北方为主,因此倒也没有谁出来阻拦。
朱高煦作揖回礼,而后走入楼内安静等待朱棣的出现。
“奴婢参见殿下……”
他的目光越过了郑和,看到了那个死在王位上的前任国王,而这时明军的向导也将刚才郑和的话翻译给了他。
“支出近五百万贯,缴获近二百万贯。”朱高煦回答完,不忘提醒道:
“当然,相较于缴获的钱粮,更重要的是朝廷从贵州清点出了近三百四十万人口,近两千万亩耕地。”
算上那八百万贯,便是九百万贯了。
“如此一来,户部与五军都督府这边节省了大约三百万贯的屯军支出,也减少了六百万石的军屯籽粮收入。”
“待永乐十一年,贵州也会开始定额交税,陛下不用担心。”
他们也属于舰队的将士,按照这一笔的缴获,即便将领们拿大头,他们也能到手一贯。
“整个王宫的府库中,清点出了五万多石小麦,还有二十多箱金银铜钱,其中居然有开元、贞观、庆元和我朝的洪武通宝。”
“明日起,朝会在这里进行,工部明日开始着手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
至于朱棣听到了朱高煦的话后,他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尤其是听到明年可以收入时,他更是站了起来,叉腰道:
“沈国公王义巡忽兰忽失温的事情,我想想还是算了。”
然而瞧着他们的模样,朱棣却气得牙痒痒:“好…好…好……”
“若是下西洋舰队返回便是收入,不返回便是积欠。”朱高煦毕恭毕敬的回礼作揖。
“相较于这里,我更在意昆仑角。”郑和提起了昆仑角,而陈瑄也摸了摸自己的短须:
“辽东、渤海、大宁、四川、山东、山西、贵州、北直隶、河南,以及南直隶部分地区的官学维持需要投入八百余万贯。”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抹不开面子,轻哼一声便拂袖而去。
郑和闻言也颔首道:“就在这里吧,反正这里距离幔巴萨和麻林地不远,而且等到东洋航线开辟后,这个官场也就可以裁撤了,算算时间也就五六年罢了。”
郭资见状,当即走上前来作揖道:“三省官学前期建设投入六十余万贯,当下维持三地官学的投入在三百六十万贯。”
“明年四川增加五十万石,山西增加五十万石,交趾一百万石,北直隶增加六十万石,河南增加四十万石,其余不变。”
他年纪二十五六,生得浓眉大眼,看上去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算起来,顶多比主力舰队多停留几个月罢了。
“除此之外,明年郑和返航后,大约能给朝廷带来不低于五百万贯的收入,足够朝廷明年收入。”
“折色大概多少?”郑和只关心价值。
此刻的他,倒是有几分朱元璋的感觉了,而这样的变化让众人心里一紧的同时,都不免担心了起来。
如今仅教育便要投入八百余万贯,几乎占比朝廷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限。
积欠六百万贯是什么水平,要知道明末虽然明面上欠数千万,但其实每年都能维持在九百万两的积欠左右。
“皇后崩逝,我这两个月都在几筵殿回溯过往,不过今日我想通了,因此便不会继续逃避了。”
朱棣生气的都叫朱高煦老二了,不过这次朱高煦却不打算配合他,而是作揖道:
“明年北征恐怕有些难度,朝廷需要等郑和的下西洋舰队返航才能评估钱粮是否充足,能否支持北征。”
“三地推行新政后,还有军队和屯田的变化,其中屯军基本裁撤为民户,战兵编入一个卫,在外戍边。”
朱棣对朱高煦的抚恤政策还挺满意,不过他更在意国库的情况。
“算算时间,朝廷自永乐七年来,已经两年没有对漠北发动战事。”
郭资的话,让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去年大明的税入也不过才三千多万贯罢了。
“此外,今年旧港、吕宋税收均有增加,下西洋的西仓中还囤积价值近五百万贯的香料。”
“若是其妻改嫁,则抚恤金由其父母领取,直至其子年满十六才结束发放。”
“末将在!”
“臣,参见陛下……”
王彦的声音突然响起,而他的出现也让朱高煦愣了愣,随后才诧异起身:“我父亲……”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