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审时度势《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99章 审时度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99章 审时度势

“叮铃铃……”
四月,当牛铃开始作响,贵州遵义城的城门缓缓打开,许多百姓身着粗布麻衣开始走出城门,前往自家的耕地劳作。
半个多月的时间,皇后徐氏崩逝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遵义府,而整个遵义城内的官吏也大多穿着素服办公。
对于他们的穿着改变,许多百姓十分好奇的询问。
也是经过询问后,他们才知道当今皇后去世的消息。
唏嘘之余,即便是这遵义偏远之地,也有百姓自发的在遵义城边的湘江旁点香祭奠这位他们才熟悉不过一年的“仁孝皇后”殿下。
“大行皇后一走,不知道京中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动……”
曾经三百文的一匹布,如今只需要二百三十文便能买到一匹,而朝廷给出的工价则是每日十文。
徐硕很清楚遵义府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什么特产可以撑起当下的市场。
可以说,现在的小西洋就是曾经的南洋。
“怎么管?”徐硕反问他,并抛出问题:“它们是朝廷的藩属国?”
“百姓们不是傻子,他们能看到我们为他们做的事情。”
“当下整个小西洋航道的商船都知道,悬挂我大明旌旗的海港不可劫掠,一旦劫掠便要遭到小西洋和西海舰队的打击。”
“以朝廷的迁徙力度,我估计在三年内便会结束移民政策。”
赵轨的分析不无道理,毕竟贵州自先秦到如今,近一千五百余年时间里都没有汉人能彻底实控当地,而大明永乐一朝无疑完成了这一丰功伟绩的进程。
“换做是你,你也会选择劫掠吧。”
“去年开荒开垦了七万多亩耕地,这样继续坚持两年,永乐十一年开始交税的时候,我们府起码能交六万石田赋。”
要么想着自立为王,要么就想着割据海外,还有想着篡位为王。
当下的市场,无非就是衙门搞工程发钱才扶持起来的。
想要控制大古剌,主要还是得从大金沙江上游的蛮莫开始控制,故此滇西的安全也得到了重视。
在他们刚刚走入府衙的同时,一名官员便拿着一份加急的情报,喜笑颜开的朝他们走了过来,并隔着老远作揖道:
“徐知府,赵同知,南边传来捷报,黔南土司被平定,黔国公和曹国公、镇远侯、建昌侯已经率军班师了。”
想到这里,徐硕与赵轨也走到了府衙门前。
“到时候,朝廷不是对广西出手,便是对云南出手。”
这里的资源比较少,能利用的也比较少,因此徐硕才会准备在考核结束后,立马转战前往广西或云南。
“自从大古剌宣慰司设置后,庙堂上便一直有声音,想着对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等宣慰司动手,这样一来朝廷便能直接从大古剌控制东小西洋和暹罗等国。”
“得民心者得天下,遵义府的民心,全赖朝廷的政策倾斜。”
“但凡这些地方有利可图,我不相信这群商贾会不心动。”
“不过这么说来,这群商帮也没几次能劫掠的机会了,到时候他们还会在意三宣十慰吗?”
如果他们父子真的在意这些,便不会在北征同时对西南出手。
“不过朝廷既然敢放任他们这么做,想来是知道有更有价值的方向摆在前头。”
在郑和下西洋前,海商们的贸易对象无非就是日本、南洋这两个方向。
至于更往上,他没想过,也不敢想,因为那不是他这种没有背景的人能爬上去的。
在赵轨获得的信息中,他并不认为这种短期贸易可以促成庙堂重视三宣十慰。
“这次下西洋,较大的海盗已经被舰队全歼,因此大部分商船都是成群返回的大明。”
“万一朝廷在忽鲁谟斯失利,亦或者两国谈和,那这笔收入便从长期变为短期了。”
徐硕还在主要研究朝廷的政策,赵轨则是在分析徐硕刚才所说的话。
赵轨闻言略微思考便摇了摇头:“除了这三者便应该没有了,不过这三者主要是占了田、宋土司耕耘数百年的好处,比起建设是比不过我们的,最后的结果很难说。”
如今北边无战事,贵州的战事也即将结束,那么开辟新的战场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徐硕如此说着,甚至想到了他自己都没有情报的一些事情。
赵轨询问徐硕,徐硕听到他的询问后,略微思考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旦朝廷停下了对贵州的扶持,那即便徐硕他们再有能力,也没办法将现状维持下去。
便是当下徐硕他们所处的这种草棚小凉亭,这种东西似乎看似不起眼,可这种草棚小凉亭他们一口气修建了四百余座,几乎涵盖了整个遵义城外的平原上。
“不过殿下也知道,云南的官道修建十分困难,而且三宣十慰气候问题严重,因此强行出兵肯定得不偿失。”
想要巩固这份功绩,起码得要个三十年时间才行,不然贵州再度生乱,这好不容易得到的丰功伟绩便有可能成为被史官攻劾的弱点。
“这些商船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就化身海盗,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就老老实实交出商品,可以说整个小西洋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商贾。”徐硕摇摇头道:“他们成群结队起来,船只数量几十上百,火炮虽然是被淘汰的洪武铁炮,可现如今的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能拿出数百门洪武铁炮?”
即便有着吉林城的背景,他这辈子到头也顶多就是个三司官员罢了,无法进入他所求的京城,担任在京官员。
这样天差地别的待遇,赵轨心知肚明之余,也觉得十分难受,但却不表现出来。
只有一直跟着政策走,利用朝廷的政策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自己才会有不断向上爬的机会。
他认识的许多新政官员,都因为抵挡不住诱惑而被裁汰,倒是赵轨每年手中经过那么多钱粮,却几乎没有以权谋私,这种人便是他需要的人。
“以往小西洋海盗猖獗,因此过往商船都提心吊胆。”
赵轨顺着徐硕所指的方向看去,便见到了一群一边聊天,一边往田间走去的务农者。
如果没了朝廷的拨款,遵义衙门没有了活钱,没办法继续政策,那这市场便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嗯”徐硕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贵州的田赋定额肯定会越来越高,毕竟……”
“你觉得,贵州十六府能超过我们的,除了思南府、贵阳府和思州府外,还有谁?”
曾经三四十文的高价盐,如今也在四川井盐大量涌入的局面下降到了每斤十五文。
只有坐在那些职位上,他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让自己青史留名。
“嗯!”徐硕倒是没有对赵轨遮掩,毕竟他主动说这件事的意思就是带着赵轨一起去广西。
“如果我估计的不错,那应该就是东洲、北洲或者昆仑洲。”
“我们做得好,他们得了利,自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这便是他们会如此祭奠大行皇后的原因吧。”
现如今南洋和东洋被朝廷所掌控,他们所能发展的只剩下了西洋。
均分田地,发放开荒粮,修建桥梁、道路……
不管是太阳毒辣还是突然下雨,这些草棚都能成为遵义务农百姓遮风避雨的地方。
如果朝廷真的想管,那别说派出下西洋舰队了,单单驻扎在锡兰和大古剌的西海、小西洋舰队就足够覆灭这些武装商船。
赵轨询问徐硕,徐硕却摇头道:“海路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广西的位置。”
徐硕如此说着,赵轨也豁然开朗:“懂了,如此一来,许多实力弱小的国家根本不需要朝廷亲自出手,他们便会主动与朝廷接洽,自愿成为朝廷的臣属。”
现在见他这么说,赵轨便想到了徐硕的想法:“你准备在三年考核后去广西任职?”
当然,他并不是觉得徐硕做不到,而是觉得自己做不到。
一州一府不是他所求,他想要的只有那六部尚书的职位。
徐硕瞥了一眼赵轨,与他步行走出凉亭,向着遵义城走去的同时,嘴上也为赵轨解释道:
当然,以工放钱这个政策能否持续,得看朝廷对贵州的政策倾斜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不过也不错了,我准备这次一口气把官道从桐梓县修建到东溪镇。”
“今年朝廷从南京给贵州调拨了五十万贯,听说秋后才会运抵贵阳,你觉得我们能分到多少?”
徐硕说的轻轻松松,可这话在赵轨听来却难如登天。
街道上,各类店铺层出不穷,许多说着四川官话的商贾也在费力的和当地的土民交流买卖。
前者是发放生产资料和口粮,后者是以工代赈发放铜钱。
如果说这个贸易区无法带来足够的利益,那他们自然不会对它重视。
徐硕并不知道赵轨的心理活动,他只是在盘算自己三年后的考核成绩。
“比起云南,我估计朝廷更倾向广西。”
“不是……”赵轨反应过来了,既然不是藩属国,那大明干嘛要干涉这些事情。
“不过如今朝廷的舰队荡平了小西洋海盗,小西洋航道开始畅通无阻,商船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多。”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