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背有靠山《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81章 背有靠山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81章 背有靠山

“这么大!”
二月十九日,带着数千人的队伍,作为遵义知府的徐硕总算抵达了曾经的播州城,如今的遵义县。
隔着好几里,他就已经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远处那矗立在山边的播州城。
在满是山脉的贵州,突然能见到遵义那么大的坝子还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于没有遮挡物,整个遵义坝子被徐硕一览无余。
光是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坝子,便足足有数十万亩耕地,再往后还有河谷平原。
可以说,遵义县的情况远超徐硕想象,就连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官员都纷纷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翻译一边说,一边看向徐硕,徐硕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小厮和翻译,因为他听不懂仡僚语,只能和赵轨大眼瞪小眼。
“要是运盐进入这里,首要就是让百姓们手里有钱才行。”
他们开始翻看《黄册》与《鱼鳞图册》很快便了解了遵义府和遵义县大概的情况。
除了少部分人依旧穿着麻布染青蓝二色的无领长衫外,其余基本都是穿着汉人的里衣褡护和长裤。
徐硕见状回礼,他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回礼,而后跟随徐硕脚步走入遵义城中。
作为播州杨氏经营五百余年的地方,遵义城内铺满了河石制作的石砖,道路也十分宽阔。
李柏笑着拿起碗喝了一口,笑道:“我也不知道,但一路上跟他们来这里,他们倒是还挺好说话的。”
好在这小山不算高,不然上下一次估计得累的气喘吁吁。
入了太学,还担心缺少官职吗?
“对了,官学的事情得想想办法才行,语言是个大问题。”
“到了,这里就是之前的宣慰司衙门。”
千户官的声音将徐硕唤醒,他往前方看去,却不想这宣慰司衙门居然修建在山上,并且相比较衙门,这里更像是军事堡垒。
城中中轴线的主干道足有三丈宽,街道两旁的建筑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汉家建筑,也有一些类似吊脚楼的砖石小楼建筑。
“那倒不用。”赵轨摇摇头:“只要是为了府里的事情,钱理应由府上出。”
“我们这次带来了五千多贯新钱,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让沐春先解决大雪山的啰啰,好让汉王可以出发来南京。”
“不管耗费多少,总之现在是我们的了。”赵轨轻笑,他和徐硕是同届进士,不过一个出自吉林城,一個出自长春城。
“光这个坝子上的耕地和水渠,今年衙门的产出就少不了。”
留驻遵义城的是瞿郁,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则是在各地平叛。
小厮记下了菜名,回答了盐价的问题后便让庖厨做菜去了。
“走!去看看!”
说完最后一句话,徐硕便站了起来,对众人躬身作揖:“遵义府十七万六千余口百姓,就拜托诸位了。”
“对,这几日是农忙,等农忙过后雇佣百姓将各县道路拓宽,至于具体工价,我们可以再问问,然后定价。”
“不过我们虽然收了耕地,但他们的钱财却没收,因此光以前攒下的钱财,就足够他们挥霍好几年了。”
“一个炒白菜都十文?!”
“我只是羡慕你居然能和太学的学长拉上关系,长春城人口不多,至今还没有一个考入太学的。”
见到徐硕徒步而来,这名指挥使还略微诧异,随后作揖道:“敢问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徐硕提到了官学问题,赵轨也点头道:“刚才开会你看到没,四县教谕各个愁眉苦脸,估计都在头痛这个问题。”
“知府,文册都取来了。”
能穿里衣的人,基本是不会去干活的,如刚才徐硕他们一路走来,但凡要干活的百姓,都会穿着短衣前往田间,并在抵达田间的时候脱下衣服,赤膊干活。
“走吧,进去我们这衙门看看是什么情况。”
李柏好奇询问小厮,小厮连忙摇头:“做!当然做!”
作为知府,徐硕在这种时候笑着开口,安抚了众人的同时,也让众人察觉了自己的失态。
徐硕蹲下挑拣蔬菜,同时对面前那名身材不足五尺的仡僚老人询问道:“一斤多少钱?”
就过去半年的情况来说,播州起码迁出了几十万口人。
在他走后,李柏才将刚才打探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换做之前,有的吃不起盐的都只能烧草灰来吃。”
“吉林城的,但是是从山东迁徙去吉林城的。”亦失哈补充一句,朱高煦闻言却道:
徐硕闻言爽快的付了钱,起身同时与赵轨说道:“看样子他们这边货币还是比较少的,不然也不会继续保持以物易物的情况。”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归流,在山林之中流窜,不用担心。”
赵轨询问,李柏却摆摆手示意等会告诉他。
“杨昇他们舍不得对百姓下本钱,但朝廷不能舍不得。”
府衙南北长二百步,东西宽一百二十步,足以容纳数百人在其中办公,并且还有亭台水榭供人休息。
“李柏,你们说什么呢?”
“衙门那边有《黄册》和《鱼鳞图册》,都是弟兄们丈量出的情况。”
“此外,前往其它三县的官员则是由我们明日开始护送前往。”
瞿郁倒是没有迎接徐硕,但徐硕也不在意,他们走上了那夯实的土路,并向着播州城靠近。
亦失哈见状拿起奏疏,顺带还提了一嘴:“殿下,这徐硕是吉林府出身的进士。”
徐硕身后,遵义府同知的赵轨开口感叹,徐硕也点了点头道:“以这里为根基支援各县,尽快让遵义府恢复产出,支撑大军补给的同时,继续开垦荒地。”
一刻钟的时间,徐硕便交代了所有事情,但到了最后他补充道:
“遵义府不比其它地方,这里的少民众多,语言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徐硕来了力气,带着众人向着遵义城走去。
李柏不敢置信的看向小厮,小厮咋舌道:“我们这地方就是这样,没有盐,想吃热菜肯定贵。”
“我最后再交代一句。”
“真有那么好的官?”小厮不信,但还是给翻译倒上了一碗水。
“是我,这是官印和文书。”徐硕从身旁的官员手中接过官印和文书递了过去。
“不过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不一定要排先后,我们当下要做的,主要还是看看哪个县适合修建水泥场,哪个县交通不方便,需要向三司衙门申请火药扩宽道路,哪个……”
“确实不够,但可以想办法。”徐硕说着,便与赵轨交流道:
“这城内的人,都在城外有耕地吗?”
寻了一处酒馆,二人走了进去,并见到了一名虽然是汉人打扮,却说着一口仡僚(仡佬族)语的小厮。
“给沐春写封信,调过去给遵义府,遵义府早点恢复生产,军队的后勤压力也能小一点。”
在他点完菜后,那小厮才开口道:“一斤盐二十文。”
“这样吧,两千头耕牛虽然没有,但沐春不是在黔南缴获了不少挽马吗?”
“大家都在各县做过官员,应该知道农业是经济之根本,其次才是手工业。”
“你明天带人去看看,找合适的地方筹划建设官学。”
“得赶紧向朝廷批盐引,找行商贩卖盐才行。”
走到一处水榭中,同知赵轨感叹一声,徐硕也啧啧几声:“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粮才能修建起来。”
先不提那两千头牛,单十万石米和四万斤盐、十五万斤铁,就足够人头痛了。
卫指挥使的话让徐硕紧张起来:“怎么了,有战事吗?”
由于没有专门的集市,所以遵义城四个城门附近都有城外的百姓挑着菜前来贩卖。
不过缺的东西抵达后,他必须要见到实打实的政绩,东西都要用到实处。
众人纷纷作揖,徐硕见状点了点头,随后对卫指挥使作揖道:
“不知道,反正说是要分田。”李柏感觉有些引人注目,便搪塞了过去。
“还不错吧,听说之前在巴县当差,他走的时候巴县的一些百姓还舍不得。”
徐硕说罢,赵轨便反应道:“你准备发工钱给百姓?”
“你们若是担心,我可以陪同你们一块去。”
在这里,语言是阻碍二人的大问题,离开了李柏,他们几乎成为了聋子和哑巴。
“如果情况无误,那首要做的,就是提出各自的问题,到底是缺了翻译,还是缺了教习,吏员、工匠。”
坐在春和殿里,朱高煦拿着奏疏与身旁的亦失哈讨论,可亦失哈却笑道:“就是这人要的东西也太多了。”
虽然只是百来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那千户官笑着接过回礼,而后便离开了。
遵义府有民十七万六千余口,人均耕地三亩余,有耕牛五百六十二头,挽马六百七十七匹,并不算多。
“多谢带路。”徐硕作揖回礼,并从袖中掏出了一吊钱。
“都看到了吧,遵义府情况就是这样,比旁边设立但还没有人任职的平越府来说算好了。”
思绪间,徐硕他们也来到了遵义县的城门处,而城门口则是有一名卫指挥使在等待。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