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

“铛…铛…铛……”
“咚…咚…咚……”
永乐六年正月十五,随着晨光渐渐照亮了南京城墙,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今日的清晨除了晨钟声,还有暮鼓声。
在城池内外钟鼓齐鸣的时候,南京城内心态平和的百姓们正在忙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路边晨练,也有人在街市上买卖着各种商品。
大大小小的摊贩们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摆开各种各样的商品,吆喝声和议论纷纷充斥着整个城市。
号角作响,大鼓跟随,古筝齐鸣,笛子与琵琶先后作响。
这样的一幕被朱高煦看在眼里,虽然他知道解缙有狂的资本,但他的那点资本在天家看来,并不存在无法取代的可能。
他们的态度更为谦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大明的属地。
他们的入场很快,属于他们的位置是月台之下的空地。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各国使臣。
一百门野战炮、五十门攻城炮、二十五门舰炮,十门岸防炮。
那几道城墙,诸国使臣来时都见到过,更有甚者还上去触摸过。
象者,天王也,听到这首曲子的名字,朱棣高兴的多捋了捋胡子。
正当众人以为这是前番队伍换了个旗帜的时候,所有军队从东西各自入场,将整个广场占据。
“云南都司向天子献八百大甸国国主!”
在他们的目光下,八百大甸的国主披耶三纺更和其家眷,以及南洋海盗王的陈祖义被押到了月台下。
在不到三百步的距离下,这数道城墙被沉重的十门岸防炮和二十五门舰炮连续炮击六轮后变成了一堆废墟。
自从木土在三塘地区发现金矿,并得到朝廷准许开采后,木土就把心思从土地放到了金矿上。
好在陈祖义的尸体很快被人带走,场地也被人清扫干净。
几乎是所有,所有的使臣惊讶起身,看着这支身披明甲的两万马步兵心中震撼。
听到自己还有活路,八百大甸的国主披耶三纺更连忙跪下磕头,他的话也被熟悉泰话的麓川、孟养、孟垦、暹罗、老挝等国及宣慰司使臣听到,唏嘘不已。
朱高煦自认为大明的财政制度经过自己的改革,已经不太依赖君王的能力了,即便出现个别万历这样的懒政皇帝,也丝毫动摇不了财政制度。
火炮攻城的目标是处理在麒麟门前修建起来的数道城墙,分别由混凝土构建,厚七尺,高两丈,长三丈。
对于慕强的朝鲜、日本、暹罗、占城、真腊、满剌加等国来说,抱紧大明的大腿比什么都重要。
八百大甸好歹也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强国,虽然不及安南,但也算强国守门员,结果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沐春从昆明跨越一千四百多里给生擒了。
“轰轰轰——”
时至黄昏,大阅兵成功结束,诸国使臣通过这一次阅兵,更为清楚了大明的实力。
尽管大家都知道从此以后披耶三纺更再没有了实权,但对于披耶三纺更来说,能留下自己一条性命,还能拿点俸禄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只要财政不出问题,加上火器可以正常迭代,那大明兴许能比历史上还多活一段时间。
这时,朱棣起身走到了平台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
宰杀猪羊、烤制美味、用香水售卖,各种气息在空气里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朝廷为诸国建造海船,海船上就有洪武铁炮,虽然威力不如本朝火炮,但也是一条路子。”
朝鲜世子李褆、使臣权近,日本世子足利义嗣,使臣足利满诠,暹罗世子……
与城内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却是一个喧嚣且充满了异国情调的世界。
殿阁大学士解缙作揖行礼,不过朱棣却捋了捋胡子淡然道:“自古以来,俺从未听说有什么东西能私藏一辈子的。”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起身。
朱棣并不认为火炮技术大明能藏一辈子,毕竟蒙古人早早就已经开始用火器去攻打诸国了,况且自家老二也说过,西边的国家也在研究火炮,只是不如大明进步神速罢了。
清军火炮虽然少,但都是大炮。
他们没有长兵,只有短兵,可没人敢小看他们,因为他们的身后此刻正跟随着各类火炮。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随着他们二人开口,四周拱卫皇帝与太子的兵卒也纷纷唱礼,并向外蔓延。
二人入座,山呼万岁的声音才结束,四周百姓和使臣才纷纷得以起身。
历史证明了这片土地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人,因此在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土司纷纷入座月台时,广场两侧一些不会妨碍阅兵的地方也站满了人群。
现在他们眼睁睁看着这些城墙被击穿,心情不言而喻。
只是他们的想法还没落入实地,乐队曲风一转,一首《破阵乐》开始奏响。
上直火炮部队由女真、燕府兵马组成,近两万人组成的火炮部队没有像前面的军队一样直接越过,而是将炮口转向了南京城,并当着诸国使臣,百姓的面装入发射药并点燃引线。
当然,如果中间出现什么岔子,那就是朱高煦管不了的了。
不过朱棣倒没有赶尽杀绝,反而给了披耶三纺更一个土知府的官职。
正如松锦之战一样,明军虽然有数百门火炮,然而大多都是小炮。
此刻的陈祖义没有了南洋海盗王的高傲,低垂着头,就好像一只待宰的家禽。
紧随女真马步兵身后而来的,是女真骑兵与女真步兵的步骑方阵。
诸国使臣的目光随之看向他,不敢有半点移动。
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着。
当他们按部就班的入座并摆放好乐器,诸国使臣都以为天朝会演奏什么靡靡之音来吸引他们,却不想率先响起的是号角声。
欧洲战场战争频繁,各国更为先进的火器出现后,其它国家就会争先效仿,算是变相促进了火器进步。
“什么?!”
足利义嗣不由得想到了可供足利家调动的两千明军,忍不住攥紧了拳头,眼神向往的同时透露出渴望。
虽说失去了权力,但起码能保住家族和部分钱粮。
很快,广场四周开始越来越热闹,如果不是朱高煦有先见之明,让人把月台往高了修,兴许使臣们只能看到人头了。
只是不等他们松一口气,四周四夷馆官员开始向他们介绍上直和地方军队的区别。
哪怕是掌控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也不由汗流浃背,不敢想象这支军队如果发动西征,那东察合台汗国还能留下什么。
“海军都督府向天子献南洋贼寇陈祖义!”
“海军都督府向天子献南洋贼寇陈祖义!”
那一眼看不到边的精锐让许多使臣更为清晰了解了大明的国力,如果是这样的国力,几个月灭亡安南也就不足以称奇了。
当陈祖义被俘虏的消息传开,不止是中南半岛的使臣们开始惊讶,就连朝鲜、日本、大古剌等国及土司都震惊了起来。
“这曲子不错,叫什么?”
“既然陛下与殿下这么说,那臣无话可说。”
在他们的目光下,海内外的大明属国、土司们小心翼翼的带着自己的护卫从麒麟门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纳数千人的阅兵月台。
与破阵乐一同上场的,是一支仅穿着罩甲,背负火绳枪的军队。
随着时间推移,海内外二十五属国,三百余土司的队伍纷纷入座月台,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
放下兵权,拿上可以世袭七八代子孙的官职,并保留一半的土地。
在接下来的大阅兵中,明军展示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车营御敌等项目,其中最令人动容的,还是明军的火炮攻城。
霎时间,斗大头颅飞起落下,鲜血喷了披耶三纺更一身,把他吓得瘫软在了地上。
不多时,朱棣返回了椅子上坐下,诸国使臣也纷纷难受的坐下。
在他们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面前那密密麻麻的军队开始齐声高呼:
“云南都司向天子献八百大甸国国主!”
朱高煦身穿绯色圆领袍,与平日的常服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而朱棣则是穿上了十二团龙十二章的衮服。
他将目光放到了麒麟门广场上,只见两万女真马步兵在《象王行》中齐步前进,军容丝毫不乱。
与众人所想的靡靡之音不同,此时此刻所奏响的是一首金戈铁马,威武雄壮的军曲。
这是何等的国力,须知五千名身披明甲的士兵放在全世界任一国家,都是一支足以动摇国本的军队,而在大明,他们仅是所谓精锐的一部份。
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上直精锐在麒麟门外的广场上列阵,从城墙到广场,五千余名上直精锐严谨的监视着一切。
乐队奏响乐曲,燕府八卫的步骑方阵、马步方阵先后出场。
所以他接受改土归流的底线就是保留一定数量的兵马,但愿意交出丽江的治理权和半数耕地。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