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道貌岸然《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34章 道貌岸然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34章 道貌岸然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334章道貌岸然
“六月丁巳,上率军至阮里河,时胡骑三万居高临下,上以三万对垒,胡兵冲阵,王师以火枪摧其锋,刀枪折其众,脱鲁死而部众溃,是役斩敌七千六百四十七,俘胡兵妇孺十万众,牛羊六十余万。”
永乐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当北征战果传回京城时,奉天殿广场上群臣面面相觑,华盖伞下的朱高煦则是扫视着他们,示意亦失哈继续开口。
亦失哈心领神会,随即诵读六军都督府军报内容,并将朱棣的圣旨内容也一并诵读。
简单来说,朱棣在灭亡兀良哈诸卫后倒也没有继续在当地停留,而是在交战的河谷设置了一个千户所,并留下一千兵马暂时驻扎,同时将军中半数粮食留给了他们。
朱棣在兀良哈秃山、兀良哈城分别设置了两个卫,不过他没有取名,示意让朱高煦取名,同时让朱高煦将重要的地方都设立卫所。
正因如此,在亦失哈读完旨意后,朱高煦便也就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将漠东并入大宁都司,在兀良哈秃城设白城卫,兀良哈秃山设泰宁卫,兀良哈秃山东北二百里,恼温江中上游设鹤城卫,恼温江改嫩江。”
“三卫下辖二十所,每所编制补满,发配肇州犯人充军白城、泰宁、鹤城三卫,另迁移兀良哈部众入辽东诸府,牧群归入辽东、渤海行太仆寺。”
“此外,裁撤大宁都司治下新城、会州等卫,降为千户所,余者军户北上白城卫。”
朱高煦三言两语定下了大宁都司新增三卫的具体情况,百官闻言纷纷作揖,六军都督府在京官员也纷纷作揖。
眼看无人反对,朱高煦又宣布了一些新政:
“命辽国公孟章招抚北山、东海等部女真,增设渤海卫所。”
“山西行都司增设五原卫,迁徙山西无田亩之民前往山西行都司开荒耕地。”
“教令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林粟裁撤部分卫所,改卫设县。”
简单几句话,透露出了大明今后的方向。
山西行都司主要管理的还是河套地区和部分山西、漠南地区。
山西行都司改卫设县,也就是在实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不出意外的话,朝廷未来几年的北方重心都会放在河套和大宁地区。
只要河套、大宁平安无事,那整个东北地区就可以安心生产,这样一来,那渤海未来从都司增加为三司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退朝!”
将自己的未来几年的北方理政理念交代清楚后,朱高煦便没有和群臣们扯皮,而是直截了当的宣布了退朝。
“殿下千岁……”
群臣回礼,朱高煦则是已经走远。
他坐上了金辂返回春和殿,并在坐下的第一时间询问亦失哈:“我爹什么时候回来?”
闻言,亦失哈也根据朱棣传回的消息回禀:“大军已经返回白城,陛下应该会在八月初带着北平的燕山左右二卫返回北京,等待漠东三卫有兵马接替李失他们才会南下。”
“算算时间,应该是九月左右南下。”
“九月……”朱高煦微微点头,又开口道:“郭资与郁新学习如何?”
“还不错。”亦失哈回应,随后也走到桌案前,找出今日送抵南京的几本文册。
“这是今早交趾都司送来的《黄册》和《鱼鳞图册》,此外郑和留崔均坐镇南五府,自己与越国公杨展率领舰队返回广州募兵,预计腊月南下南洋。”
“还有这份是占城、高棉、暹罗等十六国送来的国书,希望能借助下西洋舰队前来京城朝贡。”
“这两份是黔国公、曹国公送来的云南、广西、四川等土司平叛奏疏。”
亦失哈说了一堆东西,朱高煦也将这些东西一一打开,首先是交趾都司送来的安南《黄册》和《鱼鳞图册》。
【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七十二,象九十五、马二百七十一、牛三万二千五百二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汉口十二万四千七百五十,安南口一百八十九万七千四百整,耕地一千六百四千二十四万七千三百余六亩三分。】
“二百零二万余口,一千六百多万亩耕地……倒是不错。”
看完《黄册》和《鱼鳞图册》内容,朱高煦满意点头,虽然安南本土人口还有近一百九十万,但起码汉人迁徙速度不算太慢。
自从江南等地被强制移民开始,朱高煦略微看了看,迁徙安南的人口基本可以达到十六万左右。
如果把这十六万没有耕地的流民迁徙到安南,那安南人口也能达到二十八万。
这个占比已经不低,起码比历史上近三百万安南人口和不过三十万汉人的占比要高。
“现在的问题是长山山脉之中的蛮人,他们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剿灭胡氏父子后要对付的就是他们。”
“对付他们,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拉拢归顺我们的,打击反抗我们的,同时还要让安南本土百姓与他们对立,这样才能让我汉人可以稳定繁衍。”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利用长山蛮人和安南人的仇恨来使得两方矛盾加剧,从而让他们忽视汉人。
等他们斗得差不多的时候,汉人也可以用自己的人口优势来同化他们,进而彻底实控安南。
明代的汉地两京十三省,要在朱高煦自己的手上发展的越来越多,直到吃不下为止。
就现在而言,中南半岛难以吃下,且没有名义吃下的就是暹罗地区的十余个国家,以及安南南边的占婆,高棉,以及马来半岛上的十几个小国。
爪哇和苏门答腊、吕宋等南洋诸岛则是只能吃下几个重要的岛屿,除非大明能在未来几十年人口爆炸式增长,不然很难吃下南洋和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已经算是传统汉地了,只要把女真人都从山中招抚出来,然后发配足够的罪犯占据黑龙江两岸,那实控东北地区就没什么问题。
明代辽东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战事都能从一开始的四十余万人口增加到明末的二三百万。
现在只要自己不出问题,那自己能活的几十年时间里起码能让整个东北地区人口翻一倍。
如果东北地区人口能突破五百万,那便是小冰河期到来,东北也不会遭遇太大问题。
明末之所以能培养出努尔哈赤,除了李成梁的扶持外,也和小冰河时期的东北地区洪涝有着不少问题。
不过历史上的洪涝是因为女真各部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实力修建水利,这才使得整个关外民不聊生,最后各部内卷,卷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一个家伙。
现在东北地区的水利建设虽然比不上江南,但比北方绝大部分省份都要好。
只要继续保持下去,那依托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三条大河流,足够让东北地区越来越多,更不用说大明在关外建设的大量矿场、手工作坊了。
“告诉郑和下西洋不用太着急,训练好兵卒再南下,另外所有南洋船只都需要接受检查,敢有反抗者炮击沉船,活口不留。”
朱高煦看着郑和与杨展的奏疏,也通过亦失哈对他们吩咐了起来。
朱高煦可不管什么海盗王陈祖义,反正在舰炮和下西洋舰队面前,他们都只是开着渔船的贼寇罢了。
至于南洋诸国会怎么想,朱高煦才懒得管会不会波及他们,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鸟。
旧港宣慰司到了最后,还不是被这群家伙给摧毁了?
不展示下武力给他们看看,他们还以为大明的火炮是摆设呢。
“这样做会不会让南洋诸国对朝廷心生不满?”
“那又如何?”
亦失哈担心的开口,朱高煦则是看着奏疏轻松道:“不把他们打疼,他们就不清楚谁才是天朝,谁才是天下共主。”
“不要为了一时和平而忍气吞声,展示什么所谓的大国风范。”
“只有道理足够大,他们才会和你一样彬彬有礼。”
朱高煦所说的道理是什么,亦失哈不用多想都能猜到,因此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了。
“占城、暹罗等国如果愿意派遣使臣跟随船队返回南京也可以,刚好可以让他们看看朝廷的力量。”
“至于西南的事情……”
朱高煦打开了来自沐春和李景隆的两份奏疏,内容都是对西南之地土司叛乱的平叛。
平定安南确实让西南土司见识到了大明的实力,不过也滋生了一群习惯劫掠的家伙。
对于这群人,沐春和李景隆可没有手软。
过去四个月时间里,被捣灭的土司多达四十二家,纷纷被改土归流,土地均分给了土司治下的少民。
广西、云南、四川三地的《鱼鳞图册》上耕地也增加了近四十万亩,《黄册》口数也增加了近十万人。
这些土司还不算有脑子有实力的,真正有实力的还得是云南的三大土司和四川的四大土司,以及广西的瑶苗土司。
如果能把他们都收拾了,西南三省起码能一口气增多二三百万人口,数百近千万亩耕地。
不过就眼下而言,大明需要的还是休养生息,毕竟已经连续征战了两年的时间。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