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桑稼疾苦《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24章 桑稼疾苦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24章 桑稼疾苦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324章桑稼疾苦
“是岁天下有口六千七百二十七万五千二百口,田亩四百七十一万九千七百二十五顷余十三亩二分。”
“是岁天下赋税粮三千五百万石,布帛六万七千二百匹,丝绵三十二万五千余斤,绵花绒四万余七百二十斤。”
“金一万二千四百两整,银九十八万五千二百三十两,铜一百七十五万七千四百二十五贯。”
“杂项、商税、矿课、盐引、茶引折色二百三十七万三千余贯,还有铁、铅、丝、绢、绸、缎、布、棉等各项折色一百余六万五千余贯。”
“是岁入粮三千五百万石,其它各类折色岁入六百二十五万六千余贯。”
腊月初五,武英殿内。
当户部尚书郁新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夏秋两季税收情况,朱棣也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目光看向一旁的朱高煦。
“若是能迁徙三十余万人进入红河以北,那朝廷日后即便在安南统治不下去,也能将红河以北的土地吃下,不至于一无所获。”
“殿下有所不知。”毕甫苦着脸回答道:“江南之地,尤其是应天的土肥已经十分普及,如果没有土肥,那即便是太湖一带的产出,也不过只有一石八九的实粮罢了。”
大棚面积并不大,东西不过两丈宽,南北不过三丈长。
朱高煦走下马车,带着亦失哈顺着不足三尺宽的混凝土路走进那个玻璃大棚。
“倒是怪我忘记和你们说了,这使用鸟屎作为肥料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郁新回答了朱棣的问题,朱棣听后也十分满意:“这新钱俺看了,模样不错,难以仿制,就是铸钱的量太大了,一下子投下去会不会不太好?”
当然,以后世标准来说,称呼他们为农学家有些过分了,顶多算是喜欢研究动植物的儒生。
农民进城这种事情在工业化后进展很快,但基础问题有两点,第一是生产力的提高,第二是小农经济已经无法应对接下来的生活。
朱高煦提到了齐民编户,这是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现在的红河以北还有多少人口。
毕甫提到了一个现实,不过这个现实朱高煦已经考虑过了。
明代中后期,江南成为了与北直隶争抢粮食的对手,四川、湖广等地粮食经过长江抵达江南时,先被大量商贾购买运入各府城池,然后又被人高价买卖通过运河运往北方。
儒生开口解释,而他之所以懂这么多,其中大部分是朱高煦告诉他的,剩余小部分是他常年在周王府研究学习所得。
换乘马车,朱高煦在走出内城的时候看了眼外城的情况。
“这肥料的成本如何?”
朱高煦戴上手套,抓出一块干燥的鸟粪说道:
折算来看,过去一年的赋税起码少了几十万贯。
“南方还好,可以走长江运往四川、云南,可北方的黄河只能运抵洛阳就无法西进了。”
日本的闭关锁国,虽说是为了防止各国对其渗透,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限制国内白银流出。
“你记住农业的生产三要素,第一是种子,第二是水利,第三是肥料。”
朱高煦提到了新钱,朱棣一听也来了兴趣,他将目光投向郁新:“郁新,新钱如何了?”
当然,大明也不可能帮助足利幕府废除天皇制,而是让足利幕府自己逐步废除天皇。
“在使用肥料后,这些作物从原本在日本北方的亩产九斗提升到了一石半斗,不过遭遇的病也和我们遇到的一样,应该是和殿下您说的一样,鸟粪里有不少细菌和病害。”
朱高煦看着窗外的热闹景象,心里不免升起一股自豪感。
在一旁侍奉他的亦失哈闻言,也笑着汇报道:“足有四十二万六千余人,两年半间增加了近六万百姓。”
“负担?”亦失哈不解,朱高煦便解释道:
“我说的可能不全对,这几种办法你一一实验,然后分成不同的试验田进行实验,最后只需要挑选出一种最稳定的办法就足够。”
正因为打工轻松且收入高,故此明代中后期城镇人口逐渐增加到了难以养活的程度。
“只要红河以北三百万亩耕地恢复生产,能够缴纳田赋粮食,那起码能维持安南当地数万兵马的口粮。”
“如今朝廷回收宝钞,这虽然不能彻底解决第三点,但从钞价稳定来看,百姓起码已经对宝钞产生了信任。”
朱棣说着自己的想法,对于他来说,不管是胡季犛还是陈季扩,都只是土鸡瓦犬罢了。
“那胡季犛父子三人逃至兴化山区之中,虽有兵四万,却只有民二十余万,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兵马。”
其中就有经济放水导致通货膨胀的例子,因此朱棣才会询问朱高煦。
“眼下是腊月了,安南的军情送抵,安南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朝廷拿下,并且不少陈氏宗室都已经消亡。”
向前方看去,还能看到由官府所立的牌坊,上书“朝阳市街”。
只要大明维持足利幕府的统治,并且给予其一定的利益,那足利幕府没有必要和大明对着干。
等日本全国开始大规模使用灰吹法采矿,届时才是明日贸易不断走向新高的时期。
就日本国内的银、铜矿储备来说,足够大明吃它四百年,不过前提条件是日本不能统一。
对日贸易量下降这件事,朱高煦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他要的是长期贸易,故此不用在意一时的多寡。
朱棣这些日子的兴趣除了安排北边的事情,就是去看朱高煦写的那些教材。
为了过上这种生活,许多百姓流窜到江南务工。
“儿臣看过这几个地方的情况,而且也已经派出钦州的胥吏前往当地。”
虽然面积不大,可建造它却花费了数万贯钱。
“这是好事,不过也是负担。”朱高煦颔首,但却觉得这也是负担。
如今两年半过去,曾经的那个小集镇却是开始了不断地扩建,许多田地都消失,从而兴建起了屋舍。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从海上获取鸟粪制作肥料这条路,注定了只能在水运发达的地方进行。
明末北方多发灾情,朝廷无法调粮的原因就是南方粮食大部分都供应江南了,因此可以在许多文人手札中看到,当北方连富农和小地主都民不聊生时,江南的许多百姓甚至可以穿得起丝绸,并且每日都有肉食可吃。
“可以!”见朱高煦提起吉林的实验大棚,毕甫也连忙点头道:“他们试验了日本的作物,发现确实比我们现有的要耐寒,周期要短上那么几天,但产量要低一些。”
“今岁对日市舶岁入一百七十余万贯,又转交六万八千贯给日本国主,一来一去就少赚了近一百二十万贯。”
两个人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
“我们按照殿下您说的,用鸟粪来制作肥料,并且确实让不少蔬菜和稻田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到两成。”
除了他,这个大棚内还有七八个人都是朱高煦从自己那个五叔那里挖来的农学家。
毕甫解释完后,朱高煦表示满意道:“能提升一斗半已经不错,现在只需要把病害的问题解决就行。”
“约每亩三十文。”毕甫说罢,同时也说道:
“若是肥料没了病害的问题,那新的问题就是开采的问题,朝廷应该从哪里弄来那么多鸟粪来制作肥料,而且又该如何运输前往内地。”
“这些鸟粪中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和寄生虫,所以制作为肥料前,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现在的足利幕府正是强盛时期,但所能掌控的日本土地也不过京畿加部分关东关西地区罢了,地方上的守护们依旧强大。
只要四川和湖广这两个粮食基地不出问题,江淮不爆发洪灾,那这笔工钱足够买十七八石粮食,能轻松养活一家三口。
如果不是自家老二说过安南的叛乱问题,那自己兴许已经设立三司来管理当地了。
朱高煦这话是根据现状来判断的,而这也涉及农业人口和手工业人口的一个经济问题。
“儿臣领谕。”朱高煦作揖回礼,朱棣见状也摆了摆手:
毕甫与朱高煦说着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朱高煦闻言也起身示意他带路去看看化肥制作的地方。
“诚然,百姓进城务工是天下安泰的象征,但背后却需要足够的乡野粮食作为支撑。”
郁新解释过后,朱棣也抚须颔首,对安南的事情也彻底放下心来。
讲完这些,朱高煦又询问起江南使用肥料的情况:“使用肥料的稻田能产出多少?”
由于事情太多,二人也没有停下来闲聊,郁新往文华殿去了,朱高煦则是坐着金辂前往东华门。
“东边简定等人扶持的陈季扩,俺也从锦衣卫那边得了消息,不过是一个冒充的宗室罢了。”
江南的城镇化率在明朝中后期已经算是封建时代较高的水平,但这样的水平是在江南手工业发达,四川、湖广作为粮食基地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的局面。
“现在南京城有多少人口了?”
“倒是我不了解了。”朱高煦倒也没有执拗,而是承认了自己对江南水稻高产的不了解。
在玻璃大棚里有四个壁炉,可以为温室提供足够的热量,而玻璃又能提供一定的阳光,故此才能让着白菜在这个季节生长出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