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东宫有后《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07章 东宫有后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07章 东宫有后

“父亲不是很欣赏唐太宗吗?”
武英殿内,面对朱棣带有怒气的询问,朱高煦反倒是笑容和睦的扯开了话题。
“俺欣赏不代表俺要成为他。”
朱棣明白朱高煦的意思,那就是让他要拥有李世民那样开怀的心胸,不过朱棣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李世民。
面对雒佥那迂腐的奏疏,他做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宽容。
“您自然不可能成为他,但您也不能直接把雒佥他们给杀了吧?”
朱高煦轻笑,他并不是觉得雒佥被杀而可惜,只是不喜欢浪费。
“您若是讨厌他,将他流放云南,发配为教习也不错。”
“至于车舒、袁复、俞士吉等人自然要杀,而且不仅要杀,还得顺藤摸瓜牵连更多的人。”
“被牵连的官员一律夺职发配云南为儒学教习,连带其亲眷。”
雒佥无非是刚直迂腐,罪不至死,但车舒这群被推出来的人就肯定得死了。
前者是个人问题,后者是政治问题。
“你准备怎么办?”
朱棣没想到朱高煦是打着这样的算盘,不过冷静下来的他也觉得直接杀了雒佥有些不妥,毕竟雒佥到底犯没犯罪,没有人比朱棣自己更清楚,他只是单纯厌恶罢了。
至于车舒等人,朱棣倒是没有朱高煦想的搞那么大事情,他只想杀鸡儆猴,并且不要影响庙堂罢了。
“借此机会清理一批无作为的官员胥吏,以及京中富户也是不错的。”
朱高煦笑着说出这句话,让朱棣不由的侧目看了他一眼:“别把事情搞太大,弄得不好收场。”
“父亲请放心,儿子心里有数。”
作揖回应,朱高煦也慢慢起身准备离开,只是不曾想还没等他行动,朱棣便开口说道:
“俺近来看了西南的沙盘,觉得若是只有一条通往云南的路,朝廷控制起来不免有些困难。”
“因此俺看了看,准备将贵州宣慰司升为布政使司,并设按察使司与都司,你觉得如何?”
朱棣突然提出了贵州设省的事情,这倒是出乎朱高煦的意外,毕竟历史上朱棣是在平定了思州田氏才决定在贵州设省的,现在田氏还没平定就准备设省,时间上提前了十年不止。
不过贵州设省是必然,而且贵州的人口、耕地潜力也必须开发出来。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在思虑片刻后开口说道:“贵州原有二百二十五家,经过爷爷的几年打压,如今还有一百九十七家,其中以水西安氏(毕节)、水东宋氏(贵阳)、思州田氏(铜仁)和播州杨氏(遵义)为最大,又称四大土司。”
“这四大土司治下各自有民数十万,兵马少则二三万,多则五六万,若是要在贵州设省且足以自治,必须先从土司手中夺得人口与田地才行。”
明代改土归流的历史篇章里,贵州四大土司绝对是无法越过的一个篇章。
从明初永乐年间的思州田氏,到万历年间的播州之役,再到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
前者在历史上的篇幅不多,那是因为它面对的是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明。
顾成平定思州田氏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可到了明末面对播州杨氏和奢氏、安氏、宋氏的叛乱却先后花了二十余年。
播州杨氏的叛乱对大明还属于可控范围,但奢安之乱就让大明当时的局面雪上加霜了。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击败明军之后,奢崇明与安邦彦、宋嗣殷三人举兵裹挟大小土司叛乱,从天启年间一直闹到崇祯年间,极大牵制了明朝在西南的国力,让明朝一边要应对辽东的努尔哈赤,一边应对内地的农民起义,还得动手平定奢安之乱。
要是没有大明平定他们,而是让他们存活到了清朝,那恐怕会让清朝为之头疼许久,毕竟这四个土司可不是大小金川那种兵不满万的小土司可比的。
他们的实力强大,人口兵马众多,难以平定。
不过换而言之,如果能平定他们,大明的耕地和人口数量一定会增加,至少撑起一个贵州三司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道理朱棣也明白。
“俺想从思州田氏下手,不过苦于没有什么理由。”
朱棣思绪很清晰,他依旧选择了和历史上一样的从邻近湖南的思州田氏下手。
“对西南的改土归流是肯定的,贵州与云南、广西、四川的十余家大土司必须改土归流,如果他们不愿意就出兵平叛,至于理由什么的随便找一个就是了。”
比起朱棣还想要找理由,朱高煦直接选择创造理由,毕竟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
后世人有几个清楚明朝在西南的赶苗拓业之举,不都认为自两汉开始就已经有汉人在西南生活了吗?
可事实上后世的西南版图却是明朝奠定的,只是这个奠定的过程十分血腥罢了。
“改土归流要继续,不过也不能一味的压榨土司。”
没等朱棣反应过来,朱高煦又变得保守了起来。
“朝廷对西南土司的赋税要求并不低,土司所承受的负担也很重,原先的改土归流并不能有效的降低负担,所以土司们也是持以反抗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朝廷何不选择另一种方式?”
朱高煦保守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这个问题继续说道:
“给土司两种选择,一种是交出兵权,世袭土官,并将俸禄提高。”
“另一种是保留兵权,但要接受朝廷调动去其它地方驻守,放弃治下的人口与治理权。”
当朱高煦的保守政策说出,朱棣立马就诧异的看向了他,因为朱高煦的这政策可比大明的改土归流要激进多了。
因此,大明改土归流的诉求,无非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朝廷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取消土司的特权地位,将原本属于土司管辖的土地和人口全部纳入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时,朝廷对这些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变土地所有制、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等。
许多地方的改土归流并不彻底,原土司被委任为土知府、土知州,依旧掌握人口和兵马,只是增派了赋税定额罢了。
到了朱高煦这里,他直接要求土司放弃理政权或兵权,只能二者选其一。
这样看来,他的政策可比朱元璋的政策激进多了。
“你要这么做,恐怕西南的土司会不愿意。”
朱棣都被朱高煦的激进给弄得保守了,不免担心道:“眼下还在筹备平定安南呢……”
“所以小子并不准备现在就对西南土司下手,而是逐步逐步地来。”朱高煦回应道:
“西南之所以留驻二三十万兵马,为的就是防备土司叛乱。”
“若是能将火器装备全军,那土司手中的关隘石堡也就不成阻碍,大军一旦开拔就能逐一拔除顽固的大土司。”
“一旦西南土司被彻底平定,那朝廷就只需要在贵州、湖广等地保持二三万的诸军,将更多的军队调往朵甘、三宣六慰和安南。”
“这倒也是。”朱棣原本想反驳,可一想到这些天他在国防大学看到的那些战役推演课题,以及亲眼见到了舰炮、岸防炮、攻城炮和野战炮的威力后,他倒觉得改土归流并不困难。
加农炮和火绳枪的出现,一口气让大明科技进步了近二百年,可对应的西南土司关隘、石堡却依旧保持着这个时代的风貌。
西南兵团打麓川并不困难,之所以耽搁那么久就是因为碗口铳和洪武铁炮没办法快速将麓川的寨堡击破。
可如果拉上渤海的加农炮去西南,别说攻城炮,就是野战炮都能在几日炮击后轻松拿下麓川的任意一座城池和寨堡。
当然,前提是火炮的数量得足够多,不然单一几门火炮恐怕得炮击到猴年马月去。
“伱准备什么时候对西南改土归流动手?”
朱棣摸准了朱高煦的想法后,便询问起了动手的时间。
朱高煦听后也知道不能耽搁,现在西南兵团的强大在于沐春、瞿能、何福、顾成等人的存在。
如今自己虽然将李景隆、盛庸等人调往了西南,但他们的能力并不如原先西南兵团的老臣们。
趁着这群老臣还能打,必须得让他们带出一批新的青壮派将领才行。
“五年后。”
朱高煦抬头看向了朱棣,说出了大概的时间,朱棣也只是一听便知道朱高煦打着什么想法:“你准备让这批国防大学的学子加入西南改土归流的战场?”
“是!”朱高煦没有遮遮掩掩,毕竟面对朱棣也没有必要遮掩,现在许多人想看他们父子笑话,但他们父子偏不让这群人心愿得逞:
“若是黔国公、曹国公他们能带出一批青壮派将领,那大明还能再兴旺四十年。”
“四十年太短,俺们俩人加在一起就足够了。”朱棣抓着大胡子,朱高煦听后却有些汗颜。
好在在朱棣看来,他和自己似乎都能活到六十以上。
朱棣能不能活到六十以上朱高煦不怀疑,可他自己能不能活到六十,他就有些忐忑了。
“我不会死在老头前面吧?”
一想到自己为朱棣分担了那么多工作,也不像朱高炽一样经常和朱棣对着干,朱高煦不免怀疑老头这辈子会活得更长。
只是他还没仔细想,便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响起。
父子二人同时看向殿门,不多时便见一名武官出现在了殿门,气喘吁吁的同时不忘作揖: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