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替父教子《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03章 替父教子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03章 替父教子

“咕咕…咕咕…”
夜色下,在不知名鸟类的呱呱声中,繁华南京内城之中的一处宅院里也正在为刚刚得到的消息而高兴。
“看样子东宫也并非无所不能。”
“毕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个人,不过这小西洋的贸易与南洋贸易冲突,他又该如何平衡这一点?”
“树敌太多,适当让利也不出奇。”
“话虽如此,却感觉不是他的性格……”
水榭内,换上道袍的几名官员正在把酒言欢,讨论着刚刚从户部得到的消息。
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间及当下永乐年间的礼部尚书李至刚。
他一身道袍,头戴网巾与四方平定巾,身上穿着绸缎所制作的青色道袍。
此刻他一手握着酒杯,一手抚须,脸上笑容难掩,看样子这个从户部获得的消息让他高兴非常。
近些日子来,他承受着过往向他“献金”乡绅富户的追问,所问之事无非就是朝廷对南洋的态度。
这种追问在朝廷宣布郑和将在明年下西洋后达到巅峰,而自己与被追问的大部分官员只能被迫抱团,向户部的郁新与其它官员打探消息。
小西洋民营贸易区的设立就是在他们听到民间传闻后立马在宫内打探到的消息,虽然还不确定情况如何,但李至刚还是发动了不少官员去询问户部的官员们。
今日郁新出发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关注,在郁新返回后不久,他就从户部部分官员口中得知了郁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贸易文册》的事情。
《贸易文册》这四个字放在两年前他们还不明所以,可当下经过郑和下东洋的事件过后,他们已经明白所谓的《贸易文册》就是朝廷对某一地区的商品定价表。
朝廷开始对基本确定为民营贸易区的小西洋制定《贸易文册》,这也代表他们一直被追问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小西洋民营贸易区一旦设立,那许多走私商帮就可以洗白成为沿海商帮。
这种洗白对于李至刚等接受了政治献金的官员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唯一确定的就是这个小西洋贸易区,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贸易文册》内利润是否能让沿海的乡绅富户满意。
“户部那边的消息还得继续打探,此事过后,还是得把重心放到科举一事上才行。”
“去年我江东子弟不少受到牵连,其中干才繁多。”
“借着科举,刚好可以让其子弟中举来将他们从云南军户的身份解救出来,并且还能占据不少官位。”
相比较解缙的自视甚高,身为礼部尚书的李至刚反倒十分圆滑,对内处处不得罪,语气也是商量着来。
他这样的语气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他礼部尚书的官职却让人不敢轻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尽管吏部才是实权最重的衙门,但在明初的礼部也并不落后,毕竟自胡惟庸案发后,兵部直属于皇帝,仅有调兵权,无统兵权,兵权尽归于皇帝之手。
地方都司卫所虽说听命于兵部,却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无调兵权。
如此一来,六部之中的礼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李至刚能坐稳这个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众的。
站在他个人角度,下西洋这件事是扩大礼部影响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帮却一直不支持,这让他左右为难。
现在朝廷让了一步,给了沿海商帮洗白的机会,这倒是让他舒坦了不少。
正因如此,他才有时间将精力放在了科举上。
“江西与浙江不出意外还是科举学子最多者,我江东六府虽然富裕非凡,可论起学子数量却是不如他们。”
“正因如此,我等必须好好关注才行。”
李至刚说罢举杯:“劳烦各位了……”
“尚书言重了。”众人纷纷举杯回应,口中谦虚。
他们所讨论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达官显贵讨论的问题。
自宋以来,不管是后续的元,还是如今的大明都严苛海禁,为的就是阻止民间走私贸易,试图官营垄断。
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时间,可随着吏治腐败而逐渐下滑,元代更是因为约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频繁,不仅大量手工技术流出,许多铜钱也随着贸易流出。
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时候才发现,此时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废待兴。
铜钱外流的情况因为走私商人而屡禁不止,郑和下东洋能带回那么多铜钱就能说明原因。
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铜钱外流代表什么,或者说即便他们明白也会本着“我不买卖,别人也会买卖”的想法继续下去。
为了阻止铜钱外流,防备沿海倭寇,朱元璋才决定禁海,毕竟是禁商船而不禁渔船。
不过这就给了地方钻空子的机会,各种数百料的渔船层出不穷的出现,直到朱元璋寿命走到尽头也没彻底解决。
只是这个问题现在被解决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朝廷是在拉拢想要洗白的走私海商,同时打击拒绝配合的走私海商。
实际上也不用打击,只要下西洋的船只贸易数额足够大,足够喂饱大明的市场,那走私商人就没有活路能继续走下去。
下东洋贸易同样是这样,下东洋舰队的一次贸易,加上两处对日贸易市舶司的设立,直接将各类以往的对日商品价格压低,并且一次性满足了日本贵族、守护们的胃口。
走私商人还想走这条贸易路线也可以,但利润绝对没有以前高,且风险还加大了。
毕竟郑和下西洋这一路可不是没有发现走私商船,只是一旦发现就是炮击结束。
这些消息不能放到明面上说,但私底下却传得沸沸扬扬,谁也不想为了那有限的利润去堵上自己的性命,毕竟能做海商的,家中早就积攒了不少财富。
想要不和官船碰到,只能开辟新航线,但这个成本没人愿意出,所以沿海走私商帮才会对小西洋贸易区如此重视。
不是小西洋贸易区有多好,而是他们只有这条路可以选。
这样的消息开始传播,但此时的朱高煦却没有将注意投向这件事上。
翌日,当朱高煦洗漱参加完早朝返回,仅在春和殿处理了一个时辰奏疏的他就接到了朱高燧求见的消息。
“让他进来吧,赐座。”
朱高煦放下朱笔,靠在椅子上示意班值太监去召朱高燧来。
不多时,朱高燧便趾高气昂的走进了春和殿。
十九岁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跋扈,走进春和殿后只是对朱高煦作揖行了一礼,随后便坐在了椅子上。
见此情景,朱高煦略皱眉头:“我让你坐了?”
“嗯?”朱高燧不明白朱高煦吃什么火药了,只能撇嘴起身:“二哥,我能坐下了吧。”
“坐!”朱高煦回应,他也顺势坐下。
待他入座后,朱高煦才询问他:“赵王府既然快弄好了,为何要延迟就藩?”
“长沙贫瘠,而且还得时不时应对西边的蛮子,哪有京城繁华。”
朱高燧还是老一套的说辞,朱高煦听后却询问他:“听说你王府护卫近来招募繁多,似乎已经超过了朝廷规定的数量了。”
藩王在京护卫数量都有严格的把控,朱高燧的护卫超额也不算小事了,不过朱棣宠溺他,倒也没管。
朱高煦见朱棣没管,也就懒得管这个弟弟,但现在看来,这小子不仅跋扈还有些蠢。
“爹都没说什么……”
“那我不能说教你?”
朱高燧话音还没落下,朱高煦便开口质问。
他那语气明显压着脾气,朱高燧见状也皱眉:“二哥,伱是太子不假,但爹才是皇帝,皇帝都没说什么,你凭什么管我?”
朱高燧的话说罢,朱高煦还没有什么反应,春和殿内的几名班值太监便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这位赵王居然敢说这种话。
“呵呵……”朱高煦也被气笑了,他算是明白历史上朱高燧为什么会觉得毒死朱棣,自己就能当上皇帝了。
合着就藩之前,他对政治的理解程度居然浅薄到了这种地步。
“我现在长大了,可不怕你了!”
朱高燧见朱高煦那充满嘲讽的笑,瞬间想到了当年他当街用自己来收买民心的举动,一时间脾气上头。
“长大了?”
朱高煦闻言也站了起身,一步步走到了朱高燧面前。
朱高燧原本涌上头的脾气,也随着朱高煦和他的距离逐步靠近而渐渐下头。
直到朱高煦走到他面前时,他只能强撑着仰视朱高煦,尽管他也算颇有武力,但放在朱高煦面前却显得如此单薄。
此刻,即便朱高煦不动手,朱高燧也知道了两人的差距。
“到了时间就去就藩,到了长沙之后安安稳稳当你的赵王,平定洞蛮的事情有人去做,你自己老实些。”
原本已经下头的脾气,在朱高煦这句话说出后立马上头,朱高燧知道朱高煦瞧不起自己,可他没想到朱高煦居然觉得他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吃喝玩乐。
“凭什么?”朱高燧怒目看向朱高煦,似乎在他眼中这样做很有威慑力。
然而在朱高煦眼中,朱高燧不过是一个头脑不发达,拳脚还不好使的小孩罢了。
“我不是在和你商量。”
朱高煦瞥了一眼朱高燧,转身便要回到位置上。
只是他那轻蔑的眼神似乎刺激到了朱高燧,朱高燧伸出手便要抓他,却被他反应过来,一只手抓住了朱高燧的手腕。
“额啊……”
只是稍微用力,朱高燧便疼得嚷嚷了出来,从未吃过苦的他哪里受过这种委屈。
他下意识便朝着朱高煦的腿踢去,可不等他反应过来,朱高煦便松开了他的手。
待他反应过来时,只觉得左小腿疼痛无比,自己也栽倒在了地上,距着朱高煦三五步距离。
显然,自己被踢飞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