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军民鱼水《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261章 军民鱼水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61章 军民鱼水

“王三,鱼!”
“诶,徐二你好好丢。”
海滩边,两个穿着简陋麻衣的少年人在滩上捡鱼,他们大约只有十二三岁,可却已经承担起了为家里找副食的生活。
在海滩边捡些小鱼小虾,就是他们给家里减轻负担的最好途径。
当然,他们也可以去附近的城镇中干些小活,例如前些日子他们就给人去搬卸粮食了。
“唉……”高个少年王三叹了一口气:“捡了这么久也就三五条小鱼,都不够一锅汤。”
“有得吃就不错了,这些天都不让进城里做工了,不然我们还能编草鞋去卖。”
一旁在浅滩里找鱼虾的少年徐二回了一句,王三也道:“如果镇上那般粮的活计每日都有就好了,我们也就不用捡鱼种田了。”
“你倒是想得美。”徐二继续回嘴:“搬十袋给一文,镇上好多人都抢着搬,若是每日都有,一个月我一个人就能挣他个……好多个!”
二人聊着镇上搬粮食的事情,但王三却摇头道:“我听说北边的日照县里,一些力工每天都有十二文的工钱,干一年下来,估计都够我家一年的粮食了。”
“那肯定不止,我听镇上的人说过,去县里一年最少三两银子,别说吃一年,都够买十五匹布了。”
“那可真好,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去县里当力工……”
“快别说了,这里没鱼了,我们换地方。”
“好……”
两个少年人畅想着日后进入城中当力工的美好日子,只是那样的幻想终究是日后的事情,眼下的他们并没能捕到多少鱼虾,只能垂头丧气的返回镇子。
在他们垂头丧气的返回镇子的时候,一块牌坊出现,在牌坊的道路尽头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
还没靠近镇子,两个少年人就看到了许多穿着明晃晃甲胄的兵卒,而且他们还牵着一匹匹马。
那可是马,两个少年人一个月下来也见不到几匹,可眼下却足有数千乃至更多,几乎将镇子南边的涂滩给占据了。
“怎么这么多当兵的……”
“不知道,听说北边打的厉害,不会打到我们这里了吧?”
“应该不会吧……”
两名少年人忐忑无比的走进镇子,一路上许多穿戴明晃晃甲胄的兵卒都扫视他们。
这些人长得健壮,比王三和徐二所见过的孔秀才还要健壮。
他们路过时,也能见到不少兵卒坐在马札上,手里拿着木质的碗筷,脸庞大小的碗里有精细的白米饭和肉菜。
王三和徐二看着那米饭肉菜,眼馋的咽了咽口水。
“你们这鱼多少钱?”
两小子还在咽口水,却听见有一人询问他们,于是连忙停下脚步。
回头看去,比他们高出许多,身边还跟着五六个兵卒的人在询问他们。
他们怯懦的看着那人,最后胆怯递出:“爷,这是两小子孝敬您的……”
两人心里肉痛,这可是他们一上午的劳动成果,这还没吃到嘴里就得交出去。
只是不交也不行,以往见到南边安东卫的巡海兵卒开口询问,他们主动交出去还能得到一个铜板,如果不交不卖,那就得受欺负了。
“孝敬?哈哈哈哈……”
那人好似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对着不远处坐在马札上吃饭的一个矮壮兵男子道:
“塔失,伱听到没,这两小子要孝敬我。”
“孝不孝敬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要是不给钱,我第一个举报你!”
那矮壮男子开口,闻声的人也讪笑道:“自然要给钱,反正打下诸城取了不少钱,就算没钱也给白条,我多尔和齐可不是吃白食的人。”
“你们这鱼我没吃过,也就是好奇,你们给我做做看好不好吃,好吃我给你们五个铜板。”
多尔和齐开口说着,两小子闻言瞪大眼睛:“五个铜板?”
五个铜板,那都能买两斤半米回家了,他们俩人分分也各自能有一斤四两了。
“好,我们现在回家做,等会给您送来。”
徐二脑子灵光,开口便应下,倒是多尔和齐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民房:“我与那家主人说好了,给我的人马做饭吃,你把鱼送去,用他的锅具柴火做。”
说罢,多尔和齐从怀里摸了摸,不多时取出一吊钱,从中摸出五枚递给两少年人。
“谢谢您!”
两小子激动的接过钱,提着那三五只小鱼就往那民房钻去。
到了民房里面,他们也看到了熟悉的两个镇民。
“你们两小子怎么到这里来了,这里不好待,快回家去。”
两镇民也认识这俩小子,小心翼翼的开口驱赶他们,徐二见状便把事情与他们说了,同时还好奇道:“王婶子,他们不像安东卫的兵啊。”
“安东卫……”听到徐二这话,王婶子与其丈夫对视一眼,摇头小声道:
“这是北边渤海郡王的兵马,一个时辰前刚到我们这里,全镇百姓都在给他的兵马做饭。”
“那给钱了吗?”王三愣头愣脑的询问,毕竟他们拿到了五个钱。
“给钱?”王氏夫妇苦着脸:“哪里敢向他们要啊……”
“我听说镇上四十以下的男丁都被召去晒场那边了,不知道会不会把他们抓去做民夫。”
“是啊,朝廷说渤海的兵残暴的很,动不动就会杀人。”
“对对对,你们俩小子小心点,听说镇上的孔老爷刚才想给安东卫报信,直接被割了脑袋,你们别惹到外面那几个军爷,我看有两个像是当官的。”
王氏夫妇一唱一和,向徐二与王三灌输着自己从朝廷那里听来的消息,可徐二和王三却对视一眼不太相信。
刚才与他们说话的那军爷挺客气的,而且还给钱了。
况且孔秀才那人,平日里谁不暗地里骂他该死,就因为和孔圣人的后人攀了点关系,就把米仓镇的海滩圈成自己的,每年仗着帮县里收粮,不知道克扣了他们多少。
徐二记得清楚,他爹曾经说过,那孔秀才二十年前还是个落魄户,这才二十年过去,都置办了三进出的院子,从镇民手中连哄带骗的买了六七百亩地。
这种人被杀了应该是好事才对,王氏夫妇这么怕他们干嘛?
徐二也没来得及多想,便和王三将调来的鱼清理干净,弄成鱼汤端了出去。
他们忐忑的端着陶罐里的鱼汤放到了多尔和齐的面前,多尔和齐喝了一口,皱了皱眉:“这鱼不如黑龙江的鱼好吃。”
“完了……”徐二和王三心里一紧,只觉得今日逃不了一顿打,连到手的五文钱都没能捂热乎就要被拿走了。
“你们站在这里干嘛?”
二人还在紧张,多尔和齐却诧异看向他们,然后恍然大悟:“怎么?钱不够?”
多尔和齐他们都在渤海读书写字,但渤海又是吃大锅饭的地方,因此即便有了钱,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花,物价是多少,还以为给五文钱不够。
“够了够了!我们是担心爷您喝了觉得不好喝,那小子二人给您退钱。”
徐二拉着王三就要下跪,却被多尔和齐站起来躲开:“你两小子别弄这些,让人看到肯定要举报我。”
“举报?”徐二和王三不明所以,多尔和齐也懒得解释:
“不要你们退钱,是我自己没尝过想喝点,你们弄了就拿钱走,不好喝我不会退,毕竟是我让你们弄的。”
多尔和齐要赶两人走,但两人却高兴的起身,逃似的离开了。
跑远后,尽管道路两旁还有许多坐着吃饭的兵卒,他们却忍不住欢呼起来。
“赚钱了赚钱了!”
“走!买粮食去,我们每人一斤四两。”
“好好!”
俩少年人直奔前几日镇上储粮的粮铺,然而他们抵达这里时,却见这里的粮食正大批大批的被渤海的兵卒们运走。
“你们俩个干嘛的?”
巡哨兵卒发现两小子,上前盘问起来。
“来…来…来……”
“来买米的,军爷,现在还能买米吗?”
王三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徐二见状站出来询问,经过和多尔和齐的沟通,他已经不是很怕渤海军了。
至少在他看来,渤海军比安东卫的兵卒更好,出手也大方。
“买米?”那兵卒闻言笑笑:“那你们来晚了,这些米都被我们买走了。”
“都买完了?”徐二闻言失落,那兵卒却笑道:“留着钱等过几个月买吧。”
他看着徐二,想到了自家远在渤海的儿子,不由伸出手拍了拍徐二肩膀。
徐二见状,也只能和王三分了那五枚铜钱,多出的一枚被徐二保留。
二人分道扬镳,徐二高兴的带着钱回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他好奇询问四周邻居,却发现四周邻居也不见了,最后还是留在家里的几个小孩告诉他,家里大人都去小溪给渤海军干活去了。
他闻言顺路跑向了村里的小溪,随后果然在这里看到了上千名正在这里干活的村民。
他们将米饭清洗蒸好,然后拿出来晒干,最后再蒸再晒,反复得不知疲倦。
在人群里,他寻找了许久,总算找到了自家母亲。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