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赖家遭难《红楼华彩》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红楼华彩 > 第288章 赖家遭难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88章 赖家遭难

平儿思量半晌,方才道:“奶奶,这外头厨房不好说,园子里的小厨房有个柳嫂子,但凡使足了银钱,一应想吃的都能做来。保准干净,没旁的掺杂。”顿了顿,又道:“回头我打发丰儿去,就说是我要吃,料想也无人瞩目。”
王熙凤见平儿思量周全,便颔首应下。
吃了会子茶,平儿又道:“奶奶,宝姑娘那处,总要去一趟的。”
王熙凤冷笑一声,道:“不急,这会子人都在蘅芜苑,我便是去了也不好多说话儿。”
当下自不必多言,那王夫人与贾母回了话,贾母也气得够呛,待听闻王夫人处置手段,也就不曾多言。
可怜那赵姨娘又被王熙凤当了枪使唤,罚了月例银子、挨了巴掌,又要在天井里跪着立规矩。
真相大白,仆妇等自是对那赵姨娘鄙夷不已,不过那赵姨娘素来喜上蹿下跳,没少被太太责罚,便是做出再没脸子的事儿也不稀奇,因是丫鬟、婆子私底下不过嘲笑半晌,便可怜起了三姑娘探春。
瞧着那一主一仆远去的身形,宝姐姐暗自叹息一声,情知以后再也不敢去招惹凤丫头,不然凤丫头可是真能将自己个儿赶出贾家啊!
待过得良久,贾兰纳罕道:“舅舅提及三种文明,莫非与实学有关?”
贾兰赶忙拱手道:“还请舅舅教导。”
略略点算,历朝历代少有绵延三百载者,何也?”
王夫人木着脸道:“儿媳自当好生处置着,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且近来风闻,家中奴才多有贪占之举。若不就此斩断四下伸出的爪子,只怕来日家中愈发窘迫。”
李惟俭讶然一声,随即问道:“可曾验过了?”
贾兰却在一旁蹙眉思忖,半晌方才拱手道:“舅舅方才说了农业文明,莫非这世间还有旁的文明不成?”
“这——”邢夫人低声道:“大老爷意思是,查一查账目,总不好奴才造的亏空,让咱们也担着。”
李惟俭笑着道:“自然。你听听也有好处。”
“啧啧,能拿出两万两来,说不得私下就吞了十几万!”
王夫人试探着提了钱华等几个自己的陪房,贾母只是摇头不允,或说跳脱,或说资历不足。王夫人无奈,只道:“如此,儿媳这会子却没了主意。”
这日宝钗随着王夫人处置过家务,便告退而去。内中只余下王夫人,转头那周瑞家的便来回话,悄然与王夫人说了舆情之事,随即压低声音道:“太太,如今怕是老太太早就知晓了,就等着太太捅破此事呢。”
赖大擦着额头汗水急切道:“妈妈,大事不好,只怕主子们要对咱们家下手了!”
贾母听得头疼不已,她年老力衰,再无力管束家中。贾家日渐衰败,她又如何瞧不出?奈何精力不济,想要管束也管束不得。如今只想着自己高乐一场,临死前将小辈的婚事都打理了,如此也好与老国公交代了。
宝琴笑道:“四哥哥这话怕是说到根子上了。”
李惟俭悠悠道:“所以是才开了个头啊。今日提及了,便给兰哥儿留个作业,闲暇时思忖一番何谓工业文明。我只说一桩,我大顺幅员辽阔,广有山川,可靠着当下田土养育四万万百姓便是极限。
到得角门左近,忽而听得婆子讶然一声:
“咦!赖家竟这般有钱?”
贾母道:“外头风言风语的,想来太太也是听闻了。本道赖家本分,不过是无心之失这才连累的宁府。不想赖家竟不知收敛,又闹得沸沸扬扬……如今看来,这赖家怕是留不得了。”顿了顿,又道:“只是这赖家一去,又选哪个来做总管?”
周瑞家的心下暗忖,莫非王夫人打算说动凤姐儿出面不成?转头却知自己个儿想错了。
李惟俭道:“文斗是自己人,我又哪里会亏待了他?”
贾母便道:“让他一并担着就是了,了不得给他加一吊钱的月例。”
贾母心下厌嫌邢夫人,因是便道:“什么真的假的?我看啊,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成不了真的。”
李惟俭眨眨眼,便见宝琴面上绯红。心下明了,敢情宝琴是来了天葵,无怪这几日没前些时日那般欢脱。
莺儿听见响动,待出来瞥见来的是王熙凤,顿时有些慌乱,赶忙报了一声儿引着王熙凤入了内中。
另一婆子道:“三辈子都服侍主子,便是在老太太跟前儿都有脸面,家中采买事宜,修园子、买戏子,桩桩件件哪一个不是赖家经手的?家中的主子一个个眼高手低,那做了假的账目放眼前也瞧不出,可不就由着赖家粘油水?”
“不可!”赖大道:“咱家也起了园子,主子瞧见这等气象,又抄捡不到浮财,只怕会迁怒我等。不若留下半数浮财,如此也好有个交代。”
贾母便道:“我看那林之孝行事稳妥,不如让林之孝来总领库房。”
这日晌午,邢夫人领着丫鬟、婆子匆匆往荣庆堂而来,三不着两的说了些许闲话,转头便道:“老太太,有一桩事传得沸沸扬扬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至于再往后?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辈儿孙自是看自己的本事的,祖宗总不能一直照看着。
贾兰顿时茫然无措,心中半点念头也无,当下又没旁的法子,只得躬身领命而去。待贾兰一走,李惟俭又与宝琴道:“文斗今儿来瞧妹妹了?”
兰哥儿既学了实学,有些事儿总要提早知晓了才是。”
“哦?”
“着啊!”李惟俭忽而起身雀跃道:“以实学为根基,这农耕文明,却可演化为工业文明!”
可怜三姑娘生生被赵姨娘给拖累了,下晌时迎春、惜春劝慰了,其后黛玉、湘云等又来劝说,奈何小姑娘心下郁郁,哭过一场后干脆关在秋爽斋不出来了。
莫看赖家如今风光,可若上头的主子果然较了真,身契在手,顷刻间便能让赖家灰飞烟灭!
如今连下头婆子都四下嚼舌,只怕此事早晚会传到太太与老太太耳中……且为赖尚荣谋官缺之事极为隐秘,这家中婆子又是如何知晓的?再想到先前赖尚文拖累了宁国府,赖大心中顿生不妙之感。
宝琴就道:“四哥哥,我瞧着不过是机器多了些,各类物件儿稍稍便宜了些,除此之外好似并无旁的变化?”
念及此处,贾母便思量道:“正要有一事与太太商议。”
几番风雨,待雨收云散,斜玉山抱,共枕相酣,离情穴,搂玉姿,拥衾同卧,自是不提。
——
转眼又是几日,已是九月中。
“这——”贾兰这会子才十来岁,又哪里寻思过这等国家大事?因是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说话间那俩婆子唏嘘着远去,赖大却呆立原地好半晌,忽而一顿足大叫一声‘不好’,扭头往回便走。
当下姊妹二人其乐融融,说了小半個时辰,眼见申时将近,凤姐儿这才笑吟吟领着平儿而去。
宝钗自是知晓凤姐言外之意,赶忙颔首,笑道:“不用你多说,有好事儿我难道还不想着你?”
王夫人应下,婆媳二人又说了会子话,王夫人这才压抑着内心雀跃而去。那林之孝两口子,号称天聋地哑,因着不是谁的陪房,是以四下巴结,早先甚至有意拜了凤姐做干娘。
邢夫人讪笑道:“老太太说的在理儿。这几日都在传着,说是赖家学着咱们家也起了个小园子,转头又要拿出几万两银子来为那荣哥儿买个官缺。啧啧,真是好大的体面,如今咱们家都拿不出两万两来,偏赖家拿得出。
“可不?听说赖家自己个儿也修了个小园子,虽比不得大观园,却也处处精致。那赖尚荣更是从小儿锦衣玉食,初入都有奶妈、丫鬟伺候着,便是寻常中等人家的公子哥儿都比不过呢。”
王夫人自知,老太太这是顾忌着自己,生怕来日王夫人的陪房做了总管。这抄捡赖家,若老太太不点头,行事总是不美。且孝道大过天,不管私下里如何,明面上总要孝敬着。
红玉忽而道:“是了,听平儿姑娘说,如今贾家上下都在传着赖嬷嬷打算抛费两万两银子为那赖尚荣谋个官缺。四爷,你说太太若知晓了,会不会将主意打到赖家头上?”
贾母心下想的通透,奈何这贾家如今就无以为继了。
大老爷听闻之后气得不轻,只说定是赖家损公肥私,不然奴了几辈子的,哪来这般多银钱?”
李惟俭顺势将红玉揽入怀中,低声道:“这是应有之义。你明儿与晴雯、琇莹交代了,多往林妹妹、云妹妹处走动着,缺了什么短了什么的,私下里送过去,莫让旁人瞧见了。”
母子二人定下计议,转头便寻了妥帖之人处置。当日便有十几辆马车往城外而去,自是不提。
王夫人暗忖,只消略施手段拉拢了,那林之孝两口子必朝她靠拢。
当下她便将宝钗遭难之事说了出来,听得李惟俭暗忖不已。且不说李家门风严谨,私底下极少有婆子胡乱嚼舌,每月总有几个不老实的了结雇契打发出府,因是府中下人自然人人自危。
奈何邢夫人嘴拙,一时间不知如何言说。支支吾吾半晌,只得回去再寻贾赦想法子。
宝姐姐这才知晓,敢情是因着上回自己劝说平儿的话,惹得凤姐心下不快了。宝钗赶忙道:“我才多大年纪,哪儿敢教训平姑娘?不过是一些劝说的话语,许是话赶话的也不甚妥当。还望平姑娘宽宥则个儿。”
赖大身为荣国府总管,心下自是明镜儿也似。如今太太重新当家理事,正为银子犯愁呢,偏生此时赖家要花费两万两银子为赖尚荣买官缺的事儿传扬的四下都是,这让太太与老太太如何作想?
赖家几代人经营,虽吃占了不少好处,却从未忘本,一心谦卑恭顺侍奉主子。怕的就是树大招风,为家中惹来灭顶之灾啊。
贾兰拘谨着拱手道:“回四舅舅,母亲早有教导,我往后打算学四舅舅一般以实学科举入仕。”
长此以往,家中愈发捉襟见肘的,说不得太太自己个儿就得往后退了。”
便以晚明为例,一则天灾不断,二则土地兼并日盛,佃农几无寸土傍身,赶上天灾时佃租不曾稍减,可不就要生乱子?”
其后几日,薛姨妈调集了十来个账房入府,会同林之孝家的,暗中清点历年账目。与此同时,王夫人又打发了赖大往城外庄子巡视,是为调虎离山。
倘若进化到工业文明,莫说是四万万,便是十四万万也轻而易举。”
这般提议,倒是有和稀泥之意。王夫人思量着道:“林之孝倒是妥帖,只是那银库账房——”
贾母便道:“如今是太太掌家,这等事儿你自去寻太太说了便是。”
心念动摇了一番,李惟俭到底囫囵着应下。二人又说过一会子话儿,宝琴自行回返,李惟俭便朝着东路院红玉所在的厢房而去。
暗笑一阵,李惟俭也不以为意,待再看向贾兰便道:“贾家事儿多,今儿你干脆便在这边厢用了晚饭再回。”
宝琴说道:“我不过略知一二,想来说了也不对,便先行抛砖引玉请四哥哥品鉴。书上说,治乱兴亡,那《三国演义》开篇讲明,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初年一片欣欣向荣,中叶时因着吏治败坏往往埋下灭亡之祸,到后期积重难返,便是有圣明君主也难以力挽狂澜。”
“这——”赖嬷嬷心下万分不舍,可也知赖大所言有理。知道此事间不容发、犹豫不得,只好咬牙应下。
赖嬷嬷连连颔首道:“对,转,将浮财、田产尽数都转出去。”
红玉低声道:“下晌请了王太医来,说内中多了味藏红花,怕是有避子汤之效。”顿了顿,又道:“四爷,莫非那汤是——”
王夫人虽绝口不提赖家,可贾母又如何不知,这二儿媳一早儿便将主意打到了赖家头上?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