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海 到达锡兰岛《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 第136章 出海 到达锡兰岛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36章 出海 到达锡兰岛

两年前出江湖,朱见深和万贞儿玩得很嗨皮,可这次他们的心情却没那么美好,出来不到两个月,就匆匆回京。
因为这一年他们刚刚踏入江湖不久,大明各地就相继开始发生天灾。
山西、山东、两广、云南、河南、顺天、河间、真定、保定,陆续发生水患、蝗灾、地震、台风等天灾。
不仅粮食颗粒无收,城镇与无数良田也被严重毁坏。
虽说如今的大明因粮食储备勉强还算充足,运输效率也极高,不至于闹饥荒。
可由于受灾范围实在太大,受灾人数也着实太多,一时间各地也陷入粮食短缺的危机。
还是朱见深和李天心自掏腰包,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从权贵和富商手中大肆购粮,才勉强度过这次灾荒,没有酿成大祸。
可一次大范围灾荒,简直比打仗还要损耗国力,如果多来几次,大明的大好局面,怕是就要崩塌。
李天心记得,成化年间的灾荒的确不少,且陆陆续续一直没断过,到崇祯朝达到巅峰。
因为大明正赶上五百年一个轮回的小冰河期,偏偏如今这个时期,地壳板块运动也尤为激烈,很容易发生地震。
如今还只是小冰河期出现的前奏,便已如此可怕,崇祯朝时的小冰河期巅峰,李天心已经不敢想象民间的惨状。
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类似“食草木殆尽”“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等寥寥数言,可这寥寥数言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却是无数百姓的恐怖灾厄。
在小冰河期内,春夏时节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秋冬时节又奇寒无比。
而大旱往往伴随着蝗灾,大涝之后又必有大疫。
在科技发展起来后,各种天灾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可粮食的短缺却始终是个大问题。
有鉴于此,李天心觉得出海寻回“高产粮食”,已不能再拖下去。
如今人口不足的问题,已成为限制大明发展的最大因素。
农耕文明所能占据的疆域范围是有数的,若人口跟不上,便是给你再大的疆域,也根本无法统治。
而粮食则是制约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没有充足的粮食,人口的大肆增长反而是一种灾难。
可惜李天心不擅长生物基因科技,杂交水稻他是搞不出来的,引进高产作物便是最好的治标之法。
等到日后他将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传下,再依靠整个大明的人才,去推动生物基因科技的发展,或许数十年后,有人能搞出杂交水稻。
那么这数十年内,便只能依靠高产作物顶一顶,只要撑过这半个世纪,李天心相信让大明独霸地球,绝不是一个梦。
……
由于朱见深和李天心,都在主持赈灾,使得紫禁城通电计划,延迟了几个月。
大明成化十年九月中旬,等到赈灾事宜告一段落,受灾百姓得以安定下来,李天心才带着一帮工厂番子,运送相关材料到达京师。
京城西站,起重器械将一个大小有两个立方的巨型蓄电池,以及配套的变压器和配电箱,一一从火车上吊了下来,放到一架架板车上。
这种板车是专门用来运送大型物件的,配六个轮胎,前方有方向机和刹车,动力则依然是靠牛马畜力。
李天心并不是造不出蒸汽卡车,只是没那个必要,这种过渡品造出来,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等内燃机造出来,直接制造柴油车和汽油车他不香吗?
卸货完成后,数十架大板车在手持枪械的锦衣卫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往紫禁城而去。
运送货物的事自有工厂档头负责,李天心则是先行一步,赶往宫中与朱见深会面。
紫禁城西北长春宫左侧,一间类似厂房的建筑前,朱见深对李天心道:“这是我专门下令修建的发电房,你看合用吗?”
李天心颔首道:“很不错,你想得很周到。”
这处发电房前,是一片广场式院落,这里原本没有建筑,后世清朝时,会被满清皇帝修一座佛堂,如今倒是正好合用。
朱见深欣然点头,对怀恩道:“大伴,派人去玄武门等着吧,等工厂队伍到达,便把他们带到此处。”
“是。”
怀恩自去安排人,广场上只剩下朱见深和李天心两人。
李天心对朱见深道:“龙兄,如今我大明的发展蒸蒸日上,但这几年我研究天象,发现如今正处于小冰河期的先兆期。”
“未来数十上百年,世间气候异常,风云变幻,很容易发生各种天灾,咱们还需早做打算。”
听闻此言,朱见深脸色微变,不明觉厉的追问道:“何谓小冰河期?”
李天心解释道:“天地宇宙,周天星斗的运转,自有其规律,在这份规律中,世间有一种特殊时期,叫做冰河期。”
“两亿年,也就是二万万年,会出现一次大冰河期,十万年一次冰河期,五百年一次小冰河期。”
“大冰河期到来时,大地会被厚达七十多丈的玄冰冻住,万物生灵灭绝,需时数百万年,玄冰才会逐渐融化,大地重新焕发新生。”
“寻常冰河期,不会直接灭绝生灵,但因超过三成的大地被冻住,加上气候奇寒无比,也会导致食物短缺,以至大部分生灵活不下去,只有极少数幸运的能活下来。”
“最后就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没那么严重,但也会导致气象紊乱,大旱、大涝、大寒相继出现,粮食短缺问题会日益严重,咱们必须早做准备。”
朱见深眉头紧锁,若这些话出自旁人之口,他只会认为其妖言惑众,可这话是李天心所说,他便绝不敢等闲视之。
“可是大明的土地总共就那么多,加上伱创造的机械和化肥,大明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极限,一时半刻也提不上去,这可如何是好?”
李天心道:“如今电气时代推进计划,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即便没有我,工厂的档头们也能主持做下去。”
“至少在三十年内,不会出现什么技术瓶颈,所以我打算出一趟海,去为大明搜寻高产粮食作物。”
“在土地和产量都已经定死的现在,也只能寻求引进高产作物,以提高亩产。”
朱见深关切的问道:“有具体目标么?”
李天心道:“大致是有的,不过能不能找到,还得去了才知道,好在如今大明的舰船已十分先进,倒是要方便不少。”
朱见深缓缓点头,又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李天心道:“明年七月以前,你拨几艘船给我。”
朱见深毫不犹豫的道:“没问题,到时候你开着新型宝船去。”
李天心欣然道:“好。”
新型宝船是大明水师的旗舰船型,长四十四丈,约138米,宽十八丈,约56米,全部采用蒸汽动力系统。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