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震惊的南宋,背盟弃约?《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 第247章 震惊的南宋,背盟弃约?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47章 震惊的南宋,背盟弃约?

官升一级只是张勇给他们的最低保障,只要能够成功攻略川蜀,这几个人张勇都可以重用。
川蜀之地从关中攻下之后,想要从南方再进入,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只有一条荆州襄阳道,只要守住这条要道,南宋基本上可以说和川蜀之地说拜拜了。
南宋之所以这么想要打下关中之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川蜀之地和南宋的联系只有一条要道。
而张勇所坐镇的关中之地,要进入川蜀地区的话,有好几条道可以走。
几个降将给张勇划出了一套详细的入川路线图,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带路党。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张勇开始调集兵力,首先那一万的牧民骑兵部队要跟随,川蜀之地虽然道路难走,但大规模骑兵也不是说不能进入,骑兵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
就比如原本历史当中的拖雷,直接冲出大散关,数万骑兵杀入川蜀之地。
要不是因为主要战略目标是为了毁灭金国?拖雷带领的这支军队,完全可以打下当时的川蜀之地。
而托雷带领的这支军队,有大量的骑兵在里面。
除了这一万牧民骑兵之外,张勇的三千铁骑也是随军出战。除此之外,又点了两万在关中之地招募的步兵。
加上之前投降的两万多宋军,一共五万四千余人在短短三天之内就集合完毕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大量的战争物资,张勇这几年在关中之地储存的炸药包,还有那十二门没良心大炮也被随军携带。
除此之外,又从京兆府当中支取了足足十万石的粮草,这些粮草够这五万大军使用半年多以上。
投降的两万宋军,基本上就是运粮队充当民夫的角色。
他们不是战斗人员。
张勇这边也给窝阔台写了一封书信告诉窝阔台,最多两个月,自己就会拿下整个川蜀之地,然后北上前去和他会合。
从拿下潼关,到解决掉蟠踞在关中之地的十几万宋军,仅仅只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完成了所有战略目标,仅仅休整了三天时间。
之后张勇就马不停蹄的带领大军,直接杀入了川蜀之地,而此时的大宋朝廷才刚刚收到战报。
但这并不是南宋大军全军覆没的战报,而是一份来自潼关的战报,刚刚接到这个战报的时候。
赵昀和史弥远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将战报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几遍之后。
才确认是真的,金国人居然仅仅用了十二天时间,就将战略意义重要到极点的潼关给丢了。
这状况可让他们大宋现在是骑虎难下了。
南宋之前支援过去的三万大军根本不够看,在潼关之地丢了,这三万大军,配合剩下的金兵,也就十万出头,根本就挡不住蒙古大军。
“官家,我们赶紧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吧!”史弥远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原来都是金国、辽国、西夏嫌他们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太弱,现在这倒好,你金国居然先把潼关给丢了。
这要是换成我大宋军队来守潼关,蒙古人就算苦战十年都别想攻下来。
“爱卿,你说的是立刻召集文武百官上殿议事。”宋皇赵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大宋这一次和金国的联盟,可以说是得罪了很多民间文人学子。因为大宋和金国是世仇。
现在两家结盟,在那些文人墨客、学子,甚至普通百姓看来,都是极其下作的行为。
因为大宋和金国联盟,致使民间哀声怨道,普通的百姓都在大骂朝中大臣。
说他们把持朝政,愚弄天子,竟然和我大宋的死敌金国结盟。
丢掉了大宋朝的脸面,难道当今的天子还有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忘记了当年靖康之耻有多惨吗?
这段时间,他这个大宋的皇帝,还有满朝的文武百官,都是顶着巨大压力的,而顶着这个巨大压力,就是为了将关中之地收回来。
现在金国人居然将这么重要的潼关给丢掉了!也就是说他们大宋和金国一起围攻整个蒙古的事情已经彻底不复存在了。
现在远征在外的那支宋军,完完全全就成了一支孤军。若是蒙古大军此时。掉头回转,那这十五万大军恐怕就危险了。
而且还有和金国结盟的事情,金国求援的事情,这一桩桩,一件件,自己都得处理。
很快满朝的文武百官就被召集到了皇宫之中。
“诸位爱卿,此次招你等前来,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就在昨天中午的时候,一封战报送了过来现在整个潼关已经失守,二十多万蒙古大军已经杀入了金国腹地之中。”史弥远将前线传来的战报告诉了满朝的文武百官。
听到这话的南宋文武百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没有搞错!这开战还不到一个月呢
!你们就将如此重要的关卡给丢掉了?
金国的军队不是战力很强吗?还吹嘘说可以和蒙古打的有来有回。
“岂有此理?这,这金国人怎能如此懦弱,竟然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将潼关之地给丢了?”
“我大宋的将士们还在前线浴血奋战,进攻关中之地,没想到金国人率先顶不住。”
“官家!现在潼关丢了,那关中之地的大军怎么办?让他们留在那边太危险了,不如将他们撤回吧!”一位二品武将开口说道。
“朕也有此意,现在那十几万大军在关中之地,如果蒙古大军若是掉头杀来,他们就危险了。”赵昀点了点头说道。
这和他之前在御书房当中和史弥远商量的结果一样,都是将这支大军撤回来,然后全力防御川蜀之地。
“现在将他们撤回来,让他们先在川蜀之地驻扎,这样可以威胁蒙古人,也可以牵制一部分蒙古人的力量。或许可以给金国争取一口喘息之机。”一位文官开口说道。
“传旨!命赵范立刻率军撤回官署之地,然后在川蜀之地组织防御。”在得到文武百官的同意之后,赵昀立刻拟了一道圣旨,就打算送到关中的前线之中,将自己的大军招回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要与诸位商量,现在金国潼关被破,可以说是门户大开,已经没有天险可以防守蒙古人了。
他们一定会向我们再一次请求派兵支援的,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我们是派兵支援还是不派呢?若是要派,派多少人去合适?”赵昀开口问道。
按照自己的估计,金国方面的使者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而使者这次来的目的,很显然是请求大宋再一次出兵相助的。
而且这一次金国索要的兵力肯定不会少,毕竟蒙古人可是足足有二十多万。
“官家!我们不能再派兵援助了,之前调动十五万大军,又支援给金国三万精兵。
无论是军事人员的调动,还是粮草兵器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都消耗的很大,哪里有库存的钱粮再一次派出数万大军远征呢?”一位文官开口说道。
之前支援西夏的战败,他们南宋刚刚恢复一点点元气,紧接着就要支援金国。
本来想着夺取关中之地。振奋一下国内的民心,鼓舞一下士气的。
要不然,他们大宋怎么可能会和金国结盟?
跟金国结盟,不就是为了取得关中之地吗?
现在关中之地根本捞不到了。
任何成效好处都没拿得到,再派人去支援金国,他们大宋又不傻。
“官家微臣觉得应该派出一些援兵,至少两到三万人前去支援一下金国,金国不能被蒙古所灭,不然我们大宋就要直面蒙古了。”一位武将站出来,开口说道。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