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

经过那些大臣的宣传。
陈景恪出关,以琉璃制作之法为聘礼娶公主,此事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应天府。
等着看笑话的人,都感觉比吃了那什么都难受。
但除了在心里酸溜溜的骂几句败家子,也不敢再说别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震惊和羡慕。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
市面上卖的就有琉璃,价格也不算太贵啊。
然后有人给他们科普,市面上那些琉璃品质都非常差。
真正的精品琉璃,每一件都价值千贯,万贯都有可能。
据亲眼见过的大臣所说,那陈伴读制作的琉璃非常精美,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朝廷光靠卖琉璃,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税入了。
是每年都能有这么多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顶大明一年的税入?这一下众人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无不感到咋舌。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
果然是独一无二的聘礼。
我要是会烧琉璃就好了,富可敌国,谁还娶什么公主啊。
于是,陈景恪在送子伴读、神医之外,又多了两个标签:
败家子、视金钱如粪土。
而且是无可争议的那种。
陈景恪得知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徐允恭却有不同的见解:“日后谁都没有办法,再用贪腐来污蔑你了。”
陈景恪一想,还真是如此。
只能说,意外之喜吧。
聘礼有了,婚礼的流程继续进行。
本来钦天监算的吉日是五月二十,因为聘礼的事情错过了。
这次去问,最近的黄道吉日是六月十六。
眼瞅着不到二十天了,赶紧准备吧。
大宗正院(宗人府)对这个婚礼,可是非常上心。
陈景恪都拿出这样的聘礼了,皇家也不能丢了脸面不是。
然后他们就发现,公主府还没建呢。
这一下事情可麻烦了。
礼部的官员也麻了,没见过这样的事儿啊。
其实这事儿怪皇帝和皇后,一般都是提前一年下旨,为即将出阁的公主修建府邸。
可轮到福清公主,皇帝和皇后都像是把此事给忘了。
他们两个不开口,下面的人能说啥。
现在怎么办?
自然不能指责帝后,只能自己背锅。
于是大宗正院和礼部的官吏,就上书请罪。
本以为皇帝会拿他们问罪,谁知并没有。
宫里就传出一句话:女子出嫁,相夫教子乃天经地义。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人都不傻,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出嫁,相夫教子。
这不是尚驸马,这是嫁公主啊。
再回过头看整件事情,皇帝和皇后并不是把公主府的事情给忘了,而是压根就没打算建。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都是嫁公主,而不是尚驸马。
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会稍微反对一下。
这有违陛下您定下的规矩啊。
但现在吗……
算了,破例一次又咋了。
等这个消息传出去,群臣也没说什么。
相反,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在琉璃制作法面前,一个女儿算得了啥。
要不是年龄不允许,亲娘也不是……
咳,这个还是需要考虑一下的。
陈景恪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宗正院派人,将马皇后赐给陈家的府邸,给紧急翻修了一下。
如此六月十六,大婚顺利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天福清公主穿的是凤冠霞帔。
这是皇后冠冕。
大明建立后,马皇后特赐天下女子出嫁当天,可以穿凤冠霞帔。
从此,汉家女儿出嫁穿凤冠霞帔,成了风俗习惯。
陈景恪当了好几天的牵线木偶,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将新娘子给娶回家。
一夜省略十万字……正式告别单身。
毕竟是新婚,老朱给他批了个无限期的假。
啥时候想上班了,再来上班。
陈景恪自然是美美的享受,老丈人给的假期。
福清公主也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从来不摆公主的架子。
依足了民间媳妇的礼节,来侍奉公婆。
什么早晚请安问好,饭前询问想吃什么……
陈景恪看的都替她累的慌,让她不要如此。
礼太多反而显得生疏。
民间没有那么多规矩,一般只有刻意刁难媳妇的恶婆婆,才会这么做。
福清却说,这是她娘亲教给她的,不会错的。
陈景恪想到郑安妃在宫里的情况,确实要处处依足规矩,也不好再说什么。
没几天陈远和冯氏就受不了了,私下找陈景恪。
这礼节太多公主难受,他们也不自在,还是正常过日子吧。
陈景恪没有劝说,而是带着福清去别人家串了几次门,让她和别人家的媳妇接触一下。
果然,效果非常好。
她逐渐恢复了正常。
请安问好也不再是刻意做,饮食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就正常来。
如此,家庭氛围反而更加的和睦。
在宫里,将闺女嫁出去的朱元璋,又动了别的心思。
他找到马皇后说道:“乖孙十二岁了,也该给他物色一个媳妇了。”
“先选入宫中,让他们培养感情,待年龄到了可以直接成婚。”
马皇后说道:“也好,免得夫妻感情不睦,影响后宫安宁。”
历史上,明朝前几任皇帝,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皇后都是幼年就被选入宫中,和皇储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妻感情非常好。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订的娃娃亲,常妃也是早早就被马皇后带在身边。
只可惜夫妻俩都英年早逝。
朱棣和徐皇后,其实也是一样的情况。
徐皇后也是从小就进宫,和朱棣感情甚笃,年龄到了直接成婚。
前世影视剧里,俩人女追男逃什么的,不过是为了剧情需要改编的罢了。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朱瞻基的皇后孙氏,也就是朱祁镇的母亲。
小说家嘴里的一代妖后孙若微。
她十岁就被张皇后带在身边,和朱瞻基感情深厚。
应当是朱棣不太满意孙若微,最后另立胡氏为朱瞻基的妃子。
但朱瞻基喜欢她,继位后没几年,就以无子为由,将胡皇后废除。
改立孙若微为后。
别的且不说,大明通过这种方式为皇储选妃,确实解决了很多后宫问题。
至少帝后的感情都比较深。
这种亲自培养儿媳妇的规矩,就是从老朱这里定下的。
所以,此时他想给朱雄英找个媳妇,让马皇后带在身边培养,也不奇怪。
夫妻俩立即就让锦衣卫,把勋贵家所有十岁左右的女孩信息,都统计上来。
然后就开始挑选。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