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黄河决堤《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75章 黄河决堤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75章 黄河决堤

程一民只是翻看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所震惊。
他知道陈景恪出手肯定不同凡响,但怎么都没想到,比他想的还要厉害。
此时他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难怪敢称之为形学。
此书一出,陈景恪就可以自称为形学鼻祖了。
这还真不是夸张。
陈景恪在这本形学基础书里,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并给出了许多新的设定以及公式。
比如角的定义。
中国很早就对角有了认识,比如观测天象,就经常用到这个概念。
民间工匠也离不开角。
只是在民间并不叫角这个名字,而是叫倨勾。
但百姓只知道有倨勾,却不知道倨勾的度数。
而在数学上,也同样并没有清晰的‘角’概念。
反倒是道教,对这方面的研究更深一点。
但道教研究这玩意儿,是为了方便画各种符箓图案,而不是为了研究算学本身。
所以,相关研究也就仅止于此了。
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
其实中国很多学问启蒙都很早,但可惜就可惜在,没有继续深入。
陈景恪在这本书里,详细阐述了角这个概念。
并提出了很多定理。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
比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这些还只是比较常见,比较浅显的定理。
稍微深入一点的,坐标系概念,更是属于首创。
嗯,这里只能委屈一下笛卡尔了。
……
总之,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程一民就再次被这本书的内容所折服。
也为陈景恪的学问所折服。
陈景恪等他合上书籍,才笑道:
“如何?”
程一民用敬仰的语气说道:
“陈伴读学问之深厚,程某心服口服。”
“你的心胸气度,更是让我折服。”
算学只能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这门形学,完全可以看做是开山立派之作。
虽然很多内容,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
但前人只是零碎的发展,且不成体系。
陈景恪将其梳理成体系,还首创了很多概念。
更何况,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和是不是开山立派,并不冲突。
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实践得出的?
也不妨碍他们以创始人自居。
所以,陈景恪完全当的上是开山鼻祖。
这是程一民最真实的想法。
他并不知道国外已经有了《几何原本》,但这并不构成什么影响。
而现在,陈景恪竟然将这本书贡献出来,给大家一起研究。
虽然他还是开山鼻祖,但功劳远不如自己独立出书大。
等于是他将自己的学问,属于自己的声誉,无偿的分给了大家。
或许他对算学圈子有要求,可是和贡献比起来,他所要求的东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种心胸气度,让程一民彻底折服。
陈景恪很满意这种效果,笑道:
“我可不是为了让你夸我啊,此书能不能吸引算学大家加入?”
程一民肯定的道:“能,太能了。有此书在,天下算学高手,任凭你挑选。”
“那就好。”陈景恪笑了笑,话锋一转道:
“但这次让谁加入,咱们就要好好甄别一番了。”
程一民严肃的道:“伱放心,我心中有数,绝不会再让上次的事情重演。”
陈景恪点点头:“这次的组织形式,要和上次的区分开。”
“一定要将纯粹的算学爱好者维护好,他们才是算学的未来。”
“至于别的,也可以一些招进来,让他们当管事都无所谓。”
“但绝不能将核心研究交给他们,至少不能让他们一个人负责核心研究。”
“防止将来有人退出,导致他负责的那一块要重新去做。”
技术圈子,只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在,就散不了。
陈景恪已经计划好,等形学书籍编写完成,就正式开始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
之后,他又将钢笔、新式作图和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告诉了程一民。
“这些工具,都是我请宫里最优秀的工匠制作而成。”
“你们仿制的时候,就以它们为标准,减少误差。”
因为看过一些形学的内容,程一民更能明白这一套工具的重要性,小心翼翼的将其收起。
“还有长度单位,我也进行了统一。”
“从古人传下来的长度单位里,挑选了一些作为标准长度单位。”
“为了方便计算,我挑选的都是十进制单位。”
“里这个单位,我们就按照两百丈来计算,半里为一百丈……”
“先在我们自己的小圈子里使用,将来视情况看能不能广泛推广……”
研究过算学,程一民自然知道,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更知道十进制百进制优越之处,自然不会反对。
将这些东西介绍完,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形学编纂组如何组建。
这一次,他们搭建了严谨的组织框架,明确了各个职务的权力和义务。
拿定大体框架,具体的工作就要靠程一民去做了。
不过还好,有算学编纂组的底子在,找人变得非常方便。
他直接从上一次合作的人里面,挑选了几个还不错的,作为自己的助手。
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而且已经返京的邱广安,也会抽空过来帮忙。
陈景恪也没有再和上次那般,当一个纯粹的甩手大掌柜。
时常抽空出宫,亲自参与建设,让大家习惯自己的存在。
又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陈景恪要重新组建算学小圈子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开。
算学圈子里的人,自然非常高兴,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加入。
尤其是计官体系,给予了最高关注。
之前算学圈子解散,少了这个纽带,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的计官体系,再次成为散沙。
说的难听点,在衙门里放屁都不响。
没人喜欢过这种日子,尤其是品尝过好日子,再重新落魄,大家更难忍受。
所以,他们对这个圈子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打心眼里希望,这次的圈子能维持的久一点,
但也有少部分人,心情很复杂。
当初想争夺话语权,结果好处一点没落着,反倒惹了一身骚。
关键陈景恪突然就成了准驸马,地位更高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和他闹不愉快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