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得知陈景恪又要去见方孝孺,朱雄英也非要一起跟去。
“若是没有我,方孝孺也不会觉醒,你们也不会相识。”
“说起来,我也是他的大恩人。”
“上次见面我就躲在了隔壁,这次说什么也要亲自见一见。”
陈景恪说道:“你去了,有些话就不方便说了啊。”
朱雄英斜睨道:“怎么着,难不成你们还想商量造反的事情?”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行行行,去去去。”
“连造反都给整出来,再不让伱去,还不知道要给整个什么罪名呢。”
朱雄英得意的道:“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吗。”
无奈之下,陈景恪只能带着他一起去见方孝孺。
见面的地方没变,还是那家酒楼,连包厢都没变。
他们到的时候,方孝孺已经等候多时。
见朱雄英也来了,他很是惊讶,连忙起身道:
“参见太……”
朱雄英打断道:“太什么太,你们私下聚会竟然不喊我,太不够意思了吧。”
方孝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想暴露身份。
就顺势改口道:“朱公子,许久不见。”
朱雄英笑道:“难得方先生还记得我,心中没有怪我吧?”
方孝孺知道,他说的是两人初次见面之事,轻笑道:
“哪里,还要感谢朱公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否则我不知还要在迷途徘徊多久。”
朱雄英也感慨的道:“说起来也是缘分,那是我和景恪第一次出宫,就遇到了你。”
“更巧的是,景恪才刚给我说了华夏领土变迁史,然后就全用在你身上了。”
“将那番话说完,其实我肚子里已经无话可说。”
陈景恪心道,何止啊,你连刚学会的道德绑架都用上了。
教你那点东西,一点没落全用在他身上了。
“确实如此,当时我还在想,也不知道是方兄的幸运,还是不幸。”
方孝孺早就看开了,笑道:
“原来如此,这自然是我的幸事。”
“若无朱公子和景恪,哪有我今日。”
“倒是朱公子,能活学活用,果然聪慧。”
至于陈景恪给太孙讲课之事,他也早就猜到了,所以并不觉得奇怪。
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氛围渐渐变得融洽,三人开始畅谈。
主要是聊起翰林院的一些事情。
方孝孺在儒生的圈子里,可谓是凶名赫赫。
简直是人见人怕,谁看到他都要躲着走。
他写的学术演变史系列文章,也流传了出去。
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引起太多口诛笔伐。
大家就好似没有看到一般,绝口不提。
陈景恪打趣道:“凶名在外,还是有好处的。那些儒生被打到脸上了,都不敢反驳。”
方孝孺很是不屑的道:“一群腐儒罢了,满嘴的仁义道德,心里全是蝇营狗苟。”
“和他们接触的越久,我就越能感受到他们的虚伪。”
陈景恪笑道:“道德首先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可惜他们只学会了道德绑架。”
“也合该方兄来教他们做人。”
儒家也不全是腐儒,务实的人也同样不少。
很多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一点都不差。
方孝孺的学术演变史渐渐传开,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最近他又出了两篇,在小圈子里获得了不小的追捧。
但很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
陈景恪说道:“华夏简史我看到了,很不错,陛下也非常满意,此多赖方兄之功也。”
方孝孺倒也没有谦虚,只是不屑的道:
“不过是盯着几个腐儒而已,算不得什么。”
“我这次邀你出来的用意,想必你也能猜到吧?”
陈景恪颔首道:“猜到了,只是没想到,你如此着急出发。”
“我以为,你会将学术变迁史写完再走。”
方孝孺指了指自己的头,说道:“知识都记在这里了,文章可以慢慢写。”
“再留在翰林院,也很难学到什么新东西,不如就此离去。”
陈景恪赞叹道:“从此海阔天空,任你翱翔,着实让人羡慕啊。”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真正让人羡慕的,是景恪你啊。”
“年纪轻轻就学究天人,又能获得明君赏识,将来必为一代名臣。”
朱雄英下意识的挺直了胸膛,方孝孺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的吗,能看出我是明君。
陈景恪想想,也没有反驳,只是说道:“每个人的路都不同,你走的乃圣贤大道啊。”
“将来若有所成,文庙必有你一席之地。”
方孝孺没有和一般的儒生那样谦虚,而是期盼的道:
“但愿能有这样的一日。”
陈景恪又问道:“你的那个徒弟呢?游历天下,带着他不方便吧。”
方孝孺说道:“我会先去一趟浙江,将其送回家中。”
“他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跟随叶四梅学习,比跟着我到处跑要好的多。”
主要是叶云流还年幼,四处奔波太危险了。
不说别的,光一个水土不服就能要人命。
带着他,不光耽误他打基础,更容易要了他的命。
闲聊了几句,两人就开始聊起了学术上的事情。
主要是方孝孺阐述自己的想法,陈景恪提一些意见。
朱雄英也很想发表一些看法,但很快就沮丧的发现,自己根本就插不上话。
很多时候他都无法理解两人的思维方式,更别提他们要达成的目的了。
此时他才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和真正的学术高人之间的差距。
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也让他清醒过来。
自己是有点小聪明,可以仗着陈景恪教他的知识,占点小便宜。
但要真较起真来,自己毫无还手之力。
本来有些浮躁的心,渐渐的沉静下来。
不再想着怎么震惊他人,而是安静的倾听。
陈景恪和方孝孺一直在悄悄观察他,见他从跃跃欲试,变得有些沮丧,到最后的平静。
就知道他心性有所成长,心下皆暗暗赞许。
孺子可教也。
之后两人就专心的探讨学术问题,方孝孺的优势是儒学功底深厚,陈景恪的优势是见识广博。
两人各擅所长,都觉得收获很大。
收获最大的还是方孝孺,虽然陈景恪很少正面回答他的疑惑,却总是能给他指引。
让他知道往何处去寻找答案。
这比直接告诉他答案,都让他高兴。
“景恪,我知道自己的路在哪了?”
陈景恪很是惊讶,问道:“路在何方?”
方孝孺带着兴奋的语气说道:“唯物观,我要在唯物观的思想下,重新诠释儒家思想。”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