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 第221章 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21章 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

第221章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醒了过来。
整个人显得特别平静。
“其他人都出去。”皇帝道:“太医院使,留下。”
肃顺和杜翰等人一愕,目光望向那个太医院使,而对方惶恐。
“听到了没有?”皇帝道。
顿时,肃顺、杜翰、端华等人走了出去,只留下太医院使一人。
大部分人,都不赞同皇帝的到来。
“好了,朕说过了,不管如何,你都无罪。”
肃顺道:“他这洋务还没有彻底搞成,南方几省就已经要自立了。”
接下来,在沈葆桢的陪同下,皇帝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整个九江经济实验区。
晴晴大格格道:“回皇上话,比太子小了十一个月。”
在忙碌的街道上,黄包车夫拉着客人狂奔。
对于皇帝的病症,其实最高层心中都有数,唯独隐瞒的就是皇帝自己。
承德所有文武官员,都觉得很不安,不知道皇帝接下来究竟要做什么。
在大阿哥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很多影子,小心,胆怯,还有些许的不安分。
这段时间内,整个扬州的守军,直接超过七万人。
顿时,荣禄和伯彦讷谟祜跪下叩首道:“奴才遵旨!”
…………………………
传到京城之后,满朝文武也惊讶不已。
“不论真假,但他终究是胸怀不够的,没有见过真正的大英雄,就觉得所有英雄都会随着风吹雨打花落去。如果见到真正英雄的话,他大概也就不用修改这句诗了。”
肃顺道:“但那个时候大清江山是谁的,就不一定了。奴才看得出来,此人雄才大略,但他的才华不是名相之才,而是王者之才。”
“但是,也只有在这等大变局下,才能诞生真正的大英雄。”
而在二阿哥身上,真的就是又壮,又霸道了。
京城!
皇帝道:“曾国藩,你是文章大家,觉得黄鹤楼众诗中,崔颢和李白谁为首?”
皇帝道:“朕也是稍有耳闻,听说九江的这些东西,也卖到了洋人那边了,卖得多吗?”
这个时候,太医使无论如何,也不肯再说了。
万民相送,哭泣不已。
次日!
“不用太近。”皇帝用金黄色的巾帕捂住嘴道:“孩子还弱,朕别把病气传了过去。”
此时的苏曳,已经有四个孩子。
“把这段时间在京城发生的粘竿处密报,也全部找出来,朕也要一一细看。”
皇帝道:“俄国的那个皇帝,有权力的吗?”
苏曳道:“这是传统之力量。”
接着,皇帝道:“其实,不管是肃顺,还是奕,也都是想要学习西方,也都是要搞洋务的。也就朕算是保守派,千方百计要阻挠,结果也阻挠不了。”
皇帝望着屋顶,足足好一会儿问道:“朕得的是什么病?”
顿时,在场几人惊愕。
“苏曳长子,比大阿哥小了一岁不到是吧。”皇帝问道。
皇帝道:“如果是肺痨,那……就支撑不了好些年了。”
皇帝道:“他们就没有这些工厂吗?”
皇帝不舍,先去了皇后那边呆了一会儿。
忽然,英年早秃道:“我觉得你们在犯一个错误。”
这个时候,不管任何势力,千万千万别搞事。
皇帝道:“哦,那倒是可惜了。”
苏曳道:“是的。”
曾国藩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英年早秃道:“如果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痨,知道自己死期不远,那还是否会继续享乐至死?”
他说的是结伴读书,而不是哈哈珠子。
然后,皇帝道:“徐有壬呢?朕想要见见他。”
次日,皇帝又道:“传旨给两江总督曾国藩,浙江巡抚王有龄,江苏巡抚李鸿章,就说朕要去杭州和苏州瞧瞧,让他们准备接驾。”
群臣再一次激烈反对。
整个南方官场,彻底震动。
“说吧,不管你说的是什么,朕绝对不怪你。”
………………
接着,皇帝挥了挥手,太医院使退了出去。
赵德辙冷笑道:“荒谬,我国道德文章,传承何止千年,岂是西方蛮夷能够相提并论的。苏曳此言,不但是妄自菲薄,甚至是崇洋媚外。”
“拿……”皇帝不耐烦道。
不过,皇帝倒是提了一个要求,想要见一见苏曳的孩子。
群臣大惊,纷纷请皇帝从长计议。
而且,南巡需要花多少钱啊。
“但是苏曳,惊世之才,而且还是宗室之后。从现在他做的事情看,霸道无比,毫不退让,却又时时刻刻追求大义。”
“马上就要收获胜利果实了,千万别大意!”
皇帝道:“我为何想要立大阿哥?”
“朕吐的那口血呢?”皇帝问道。
可以说,皇帝用南巡这一招,整个南方七省所有官员没人想得到。
皇帝缓缓道:“这些年,朕的肺疾是而复发,越来越频繁。之前是入冬频发,现在不入冬,也复发。”
太医院使道:“启禀皇上,肺疾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延绵几十年,有的忽然痊愈,有的没有痊愈,拖沓到六七十岁也有。”
苏曳道:“我不是。”
“对了,崇恩老叔呢?他大概对朕还是非常恼怒吧,不愿意见朕?”
这倒是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太子亲母嘛,肯定是不一样的。
又或者是京城空虚,匪患严重。
“你老实告诉朕,朕还有多长时间?
太医院使拼命磕头道:“皇上千秋鼎盛,定然是还有许多年光阴。”
皇帝道:“朕也想要试试看。”
所有人惊愕,一下子无言。
李鸿章道:“回皇上话,徐有壬此时不在苏州。”
皇帝南巡,引起了轩然大波。
……………………
一万多精锐大军,护送着皇帝离开了热河的行宫南下。
下车之后,仿佛意犹未尽道:“很平稳,很舒服,比起马车舒服多了。”
尤其是纺织厂和黄包车工厂。
然后,皇帝下旨,赏王有龄加户部侍郎衔。
书房外面十几米内,不得有任何人靠近。
那地方太复杂了,很难搞得定。
皇帝道:“真是可惜了,如果在京城的话,两个人就能结伴读书了。”
皇帝道:“如果,未来你、奕、苏曳三人在朝廷中枢,你和奕二人,能够压制他的野心,却用他之能吗?”
而这一次,他仿佛豁开了,当着几十人的面,亲自上场唱了《定军山》。
皇帝道:“你这个态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皇帝笑了笑,没有说话。
但是现在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皇帝去了浙江,王有龄没有被罢免,反而被加了侍郎衔。
而这个时候,南方七省联盟的舰队前来护航。
皇帝笑道:“对,不迟,不迟。”
皇帝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之前每日找民间的绝色进行宫,也停了。
也经常带着大皇子,到处闲逛,却又比较小心,没有非常靠近。
旁边的李鸿章道:“是的,皇上。”
又一次电闪雷鸣。
皇帝道:“如果说,朝廷真的和苏曳和解,把很多权力交给他,让他专门负责洋务,办工厂,会如何?”
然后,距离还有好几百里的时候,两江总督曾国藩,江宁将军托明阿,漕运总督跨省迎接。
晴晴大格格道:“以后一起读书,也是不迟。”
又过了一会儿,皇帝问道:“朕还有多久?”
沈葆桢道:“是的,皇上。”
皇帝又问莲贵妃,对方却大大方方道:“当然是大阿哥。”
大皇子被送去了皇后处,二皇子被送去了懿贵妃处。
当天晚上,他忽然问懿贵妃,觉得应该立哪个皇子为储?
皇帝道:“那你想成为这样的大英雄吗?”
“恭喜苏八寸,贺喜苏八寸。”负八妹道:“到时候,请一定告诉我们,杏贞的深浅。”
“对了,我看过一个说法,那就是咸丰皇帝在历史上也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之所以旦旦而伐去,尽情享乐,也是彻底看开,甚至有人说是主动求死。”
结果,皇帝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甚至都没有说要召见王世清和兆布。
“恭喜群主,完成了最辉煌的一步。”负八妹。
……………………
朝廷肯定是想要直接下旨驱逐的,但是又害怕苏曳抗旨,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
所以皇帝葫芦里面究竟卖什么药,还真的无人知晓。
红旗插遍满清道:“这不是我之前的原话吗?”
皇帝说可以缩减南巡规模,并且从内库支银子,不需要从国库拿。
皇帝鼓掌道:“好词,好词!”
不但游览了几个古迹名胜,而且还在重重保护下,观看了市井生活。
苏曳道:“不懂不要紧,可以学。他们没有这么决心,也没有这么魄力,遇到事情,遇到困难,就先妥协,所以搞不成。”
王有龄领旨谢恩。
这个时候立太子?
届时九江该何去何从?
当时苏曳就在大沽口战场遭遇刺杀,让朝廷置于不义境地。
太医院使更加惶恐颤抖。
但是,皇帝冷静了下来。
足足好一会儿,曾国藩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九州万方,皆是皇上的疆土,皇上想要巡视哪里,便是哪里的荣幸。”
他立刻上奏热河的承德行宫。
忽然有一晚,皇帝道:“把苏曳所有的奏折,全部翻找出来,朕要看。”
太医院使道:“皇上感染的是肺疾,加上操劳过度,因为激愤而肝火旺盛,只要好好休养几日,便可无妨。”
王承贵哪里敢啊,皇帝不久之前就是看了粘竿处在京城的密报才发病的。
安德海用了一圈力气,甚至也用了银子,却没有打听出什么来,因为当日肃顺是和皇帝密谈,周围没有任何人。
曾国藩道:“臣也曾经问过苏曳此问题,他说文章乃是小道,他不想将诗词留在黄鹤楼中,没有这个气魄。”
很快,这堆东西整整齐齐放在他的面前。
南巡几千里路,会发生多少危险?
皇帝站起身来,来到窗户,眺望着外面的长江。
半个多月后。
王承贵微微一愕,没有其他人了吗?比如杜翰?
这个时候励精图治,知耻后勇都来不及,你竟然南巡?不怕留下千古骂名吗?
英年早秃道:“绝大部分时候,历史确实会维持原有惯性,只要变量不是非常巨大,皇帝大概会依旧像历史上那样旦旦而伐,醉生梦死。但是现在,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南方七省可能自立的危机。”
接着,又到懿贵妃这边陪着二皇子用膳了。
“又比如曾国藩,他当真就没有异心吗?只不过是躲在苏曳后面,让他冲锋和朝廷对抗,曾国藩等人在后面占便宜罢了。”
最终皇帝公开夸奖王有龄,说他勇敢忠贞,能做事,能打战,是大清少有的能臣,可为天下官员之表率。
但也就是这样的正常,让肃顺和杜翰等人显得非常害怕。
只不过在京城的时候,都是关起门来,除了几个太监,不让任何人看到听见。
皇帝收到了恭亲王奕的奏报,苏曳率军离京。
皇帝道:“继续说下去。”
一时间,曾国藩和李鸿章也不知道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
………………………………
足足好一会儿后,太医使颤抖道:“臣等几人,怀疑……怀疑皇上得的是,肺痨!”
“曾国藩那样的人,就算有异心也是不怕的,因为他跨不出那一步。”
黄鹤楼内,挂着多少名人的诗词,其中以崔颢和李白最为显眼。
甚至英方外交人员也主动求见恭亲王奕,表示对皇帝南巡的关切,如果可以的话,愿意借出军舰为皇帝护航。
…………………………
……………………
皇帝忽然道:“感染肺痨者,大多活不过三五年,朕是知晓的。况且朕这个病症,也已经有两三年以上了吧。”
皇帝道:“这就是九江生产的黄包车吧。”
皇帝道:“你觉得肃顺,或者奕,搞得成洋务吗?就如同你说的这样,自上而下地搞?”
“两位阿哥还小,等年长之后,择贤能者居之。”
肃顺、杜翰等人都不在身边,只有他一个人,皇帝尽管言语平静,但是皇权带来的威压太可怕了,一时间他竟然不知道是该说实话,还是继续撒谎。
红旗插遍满清道:“还有口径,是撑,还是严丝合缝,又或者留有余地。”
皇帝亲自来施展这些大招的话,谁也挡不住。
负八妹道:“接下来,就等着皇帝驾崩了。按照历史,皇帝还有一年驾崩。但在这个世界,皇帝受到这么大的刺激和压力,大概支撑不到一年了。”
肃顺叩首道:“奴才有罪,但……但面对发逆作乱,真没有其他法子了。很多时候不是朝廷想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而是要看手头上能有什么人用,没得选。就如同一个人马上就要渴死了,哪怕这水有毒,也要喝啊。”
八月中旬,苏曳忽然率军离开京城。
英年早秃道:“那就更加应该谨慎,我非常非常建议,接下来一定要非常谨慎。如果皇帝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那可能还没事,他可能会在稀里糊涂中走完这一生。”
莲妃,最终还真的是把儿子养在懿贵妃膝下。
而且,如果皇帝在这个时候直接下旨,罢免王有龄,沈葆桢、田雨公等人的话,那这些封疆大吏都无法阻挡。
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肃顺道:“奴才不敢说。”
南巡?!
您还敢南巡?
如日中天的皇帝,才敢南巡啊。
“皇上,求求您别看了,别看了,身体要紧。”王承贵叩首道。
皇帝道:“肃顺,接下来伱说的所有话,都不要顾及朕的情绪,只为了江山社稷,可否?”
上一次仅仅只是去东陵,离京不超过二百里,就已经遭遇了一次刺杀。
苏曳道:“想,倒是想的。”
足足好一会儿道:“那你说,朕和苏曳还有和解的空间吗?”
他还是看得浑身发抖,面色发青,发紫。
皇帝道:“这是苏曳奏疏上说的,说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大争之世。之前中华式微,但文明强盛。而这一次,西洋不管国力,还是文明,皆是强势,压过我天朝一头。”
接下来,沈葆桢很担心皇帝会提出检阅苏曳新军之类的事情。
肃顺顿时叩首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嗻!”王承贵立刻去叫人。
皇帝道:“那你搞得成吗?”
“想想这一幕,都觉得爽啊。”
九江上下,无数人充满了无限的戒备。
半个时辰后,书房内,就只有皇帝,肃顺,端华,载垣四人。
皇上要保重龙体,要勤政之类的话。
不仅仅是民间了,就连一些中低级官员,都私底下痛骂。
“曾国藩,骆秉章他们,甚至之前向荣、和春,也不是靠朝廷的饷银练兵,都有自己的财权和兵权。”
整个人,也仿佛变得精神起来,面色也通红了。
参观九江经济实验区,给皇帝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我算是发现了,咱们二阿哥比大阿哥聪明多了。”懿贵妃道:“有时候皮得不行,有时候又小大人似的,可爱煞人了。”
……………………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领略江南,显得兴致勃勃。
皇帝道:“为何,是因为他们不懂吗?”
皇帝道:“我大清搞这些,会失去权力吗?”
“苏曳倒是和朕上奏过,说搞洋务,办工厂,一定要从上而下搞,不能从下而上,否则会造成地方自立。”
曾国藩不但派出所有的水师舰船,而且还派使去天京,去九江。
皇帝道:“九江经济实验区,听说办得如火如荼,朕想要去看看。派人去问问沈葆桢和李司,看方便以否啊。”
湖北巡抚彭玉麟,跨省迎接。
大皇子今年才勉强四五岁,读书还说得过去,二皇子不满两周岁。
也没有说要召见苏曳。
皇帝道:“你可能说得没错,你继续说下去。”
几日后,皇帝来到杭州。
二阿哥很骄纵,很调皮,又很聪明。
皇帝道:“你之前就一再劝朕,说办工厂,搞洋务,要自上而下的搞,要朝廷中枢搞,而不能地方搞。朕之前弄不明白,现在算是看得清楚了。”
“不必再说,不必再劝,这是圣旨!”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啊?让皇上这么急不可耐地册封了太子?
接着,皇帝又下旨,册封懿贵妃为皇贵妃。
伴随着圣驾的南下。
……………………
曾国藩沉吟片刻道:“倒是写过一首。”
皇帝道:“还是要问一问,朕到了哪里,就会给哪里的民生造成负担。还是先问一问,是否方便接待。”
在苏州呆了几天,接下来曾国藩担心,皇帝会不会说要去上海。
不仅要过戏瘾,而且开始了之前的采花生涯。
在杭州玩了几天后,所有人想着皇帝接下来要去哪里?
是去福州?还是……其他地方?
但不管如何,千万别说去九江啊,我们扛不住。
但是整个人,也显得沉默了。之前每天看大戏,现在也不怎么看了。
苏曳长子,此时也差不多四岁了。
皇帝从头到尾,看得认认真真。
扬州几经战火,早已凋零了。
肃顺道:“双方伤亡都很大,但苏曳伤亡更大,很大。”
尤其是纺织厂,简直看不到边。
陪着皇后和大皇子用膳,但是却不交叉用食。
陆游当时南宋,江山更加碎裂,在几人眼中,比起今天之大清,更是远远不如。
几日之后,皇帝精神奕奕召见的了群臣,道:“众卿,朕想南巡,如何?”
皇帝道:“这样如何,朕成立一个新衙门,册封一个洋务大臣,进军机处,领尚书衔。你苏曳就来做大清这个全新的洋务大臣,可好?”
耆龄肚子上中了一枪,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整个人已经明显佝偻起来了。
几日之后,承德行宫。
皇帝叹息一声道:“他是想说天下疲弊纷乱,文章乃是华彩点缀。天下不平,文章不盛吧。”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