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十日时代《信息全知者》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信息全知者 > 第六十一章 十日时代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六十一章 十日时代

“大哥你咋了?”林立看到黄极很陶醉地杵在公园里,不禁问道。
黄极睁眼笑道:“没什么,我们回去吧。行医资格证的事,你尽快办好。”
“知道了。”
两人回到酒店,黄极对自己进行了化妆和肌肉缩水,拍了一张照片交给他,林立拿着照片,啧啧称奇,随后去联系办假证的。
待他回来时,正见到黄极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山海经》。
黄极不仅是看,还拿着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林立走近一看,画纸上已勾勒着一长着鹰鸷脑袋,类人身体的怪物,说是怪物也不对,因为他还在其身上看到了炮管等金属结构,并且还手上冒出光矛。
“这是什么?”林立知道黄极大概在画山海经里的人物,毕竟山海经里动不动就人首蛇身,鸟兽人身什么的。
只是不知道,黄极为何画个机器人,太科幻了点吧?
黄极淡淡地说道:“神少昊。”
“啊?”林立指着仿佛鹰首机器人般的东西问道:“这是五帝之一?”
少昊他当然知道,白帝少昊。
怎料黄极摇头道:“首先没有五帝的概念,其次这是神少昊,不是帝少昊。”
林立一头雾水道:“有什么区别吗?”
神少昊、帝少昊,不都是少昊吗?
黄极凝视着自己画好的图,说道:“当然不一样,少昊二字的意思,是年轻的太阳神。他的尊号是什么你知道吗?”
林立回忆道:“高阳还是高清来着?”
“什么高清……不要乱说话,帝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帝少昊号青阳,而大禹号高密。”黄极说道。
林立点头道:“对对,青阳、高阳、高辛、高密……”
黄极把山海经丢给他说道:“密的含义是‘避难所’,人们在洪水来临时躲避在山上的地方,称为密,高乃崇高、至高的意思。大禹治水救苍生于水火,于是他的封地叫高密,意为‘至高的避难所’。后来禹称帝,人们尊称他为‘帝高密’,也就是‘至高的避难大帝’的意思。”
“其他几位同理,辛字,是刑罚的意思。所以帝高辛……”
林立举一反三道:“帝高辛,就是至高的刑罚大帝?也是在敬畏他的功绩?那帝高阳,就是至高的太阳大帝?这么说颛顼最有排面了……”
“青字的最古含义是茂盛、朝气、年轻的样子,所以‘青阳’就是指初升的太阳,朝阳的意思。”黄极凝重道。
少昊、颛顼、帝喾、大禹,其尊号分别正是:朝气蓬勃的太阳,至高无上的太阳,至高无上的刑罚,至高无上的避难所……
林立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只是不知为何,黄极在说起这些先祖时,语气好严肃。
他不知道,黄极可以看出一段记载的‘真意’。
很早的时候,黄极就可以从文字中,获得其出处。比如一个成语,为什么会成为成语,其来源是什么。
如今开启了信息过去态,他能感知地更精确了,历史记载的每一句话,他都不可能出现误解,可以清晰理解这句话代表了什么事件,以及事件的内容。
当然,那是理论上,黄极想把遥远过去的事,感知的纤毫毕现,以他现在的信息承受力还做不到。
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从文物和文化中,追溯遥远过去的事件大略。
语言文字,是典型的‘传承信息’,现本山海经,是根据明代山海经来的,明代山海经是根据晋代山海经来的,晋代山海经又是根据先秦山海经来的,先秦山海经又是根据禹书山海经来的,禹书山海经则是卒布九州,收集四方邦国零散的图画、传说、文字记录,汇编而成的。
而那些散碎的图画、传说、文字记录,则是各个邦国代代相传的,直指上古真实发生过的一些事件。
溯及以往,如果回溯一件物品的全部经历,黄极根本受不了。
可书本这东西,除了物品信息以外,还有文化信息。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包含无比丰富的信息,一个文明所有的文化几乎都在里面。
整本山海经,在他眼中根本不晦涩,每一个字的真意他都知道。
这是文化上的追溯,跟这个字是谁写的,谁印刷的,没有关系,那属于物品信息。
文字本身,就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事件信息,它可以将一段神话逆演出最早的原型事件。
以黄极现在的信息承受力,虽不能如亲眼所见般全面,但也能从记载中获知大概。
黄极没想到,对上古记载最清晰无误,极少胡编乱造的文献,反而是被视为怪力乱神的山海经。
相比起来,所谓的《尚书》,百分之八十都是空想信息……属于文学艺术作品……
他想了解上古之事,自然不能去感知空想信息,当然得选择记事信息。
所以,黄极看了一整天的山海经,每一段字,他都要看好久,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小时!
以时间换取信息量,这样可以让他‘单位时间内’所收到的信息冲击较少,了解得更详细。
就比如西山经中“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这句话,他就看了一个多小时,结合其他文献对于少昊图腾的描述,继而成功画出了‘神少昊’的真实形象。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