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幼帝朱祁镇登基,宦官当道?【《大明:开局炼制僵尸,老朱震惊了》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开局炼制僵尸,老朱震惊了 > 第112章 112:幼帝朱祁镇登基,宦官当道?【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12章 112:幼帝朱祁镇登基,宦官当道?【

略水】
推演还在继续当中!
虽然因为朱高煦的事情,朱元璋原本对于朱瞻基的好感,降低了不少!
但后来朱瞻基在位期间的一系列表现,还算是让朱元璋比较满意的!
或许对于汉王朱高煦的处置结果,算是朱瞻基为数不多的污点吧,但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
【宣德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
【这使得你治理下的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恩?
仁宣之治?
看来这朱瞻基有点东西啊!
不过这所谓的仁宣之治,和老九那一朝的大明盛世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军力和国力上,远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然而你在治国的闲暇之余,却痴迷上了斗蛐蛐!身为皇帝的你,自认为自己有点兴趣爱好也算是正常的事情,也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小爱好就荒废朝政!】
朱元璋:“……”
斗蛐蛐算哪门子的爱好?
咱老朱家居然还出了一个喜欢斗蛐蛐的皇帝?
这不是玩物丧志么?
这臭小子可别阴沟里翻船啊!
从古至今,即便是强如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也因为一系列昏聩的举动饱受诟病,但这朱瞻基还如此年轻啊!
【然而伱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上行下效!皇帝有嗜好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各地拍马屁的官员大张旗鼓地采办上等蟋蟀进京,因为蟋蟀掉脑袋的不是奇闻,升官发财的也不在少数。】
【安徽庐州府曾进贡过一只特别善斗的蟋蟀,在宫中斗翻十几只名虫。你得知大喜,特别赏赐庐州知府黄金千两。后来你甚至用官职赏赐蟋蟀进贡者。】
【在军队中,抓到高质量蟋蟀和取敌人首级是同等功劳,可以记大功,职位连升几级。】
【因此,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百姓,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将抓蟋蟀作为头等大事。】
【蟋蟀的价格水涨船高,动辄价值上百两白银。】
昏君!
这不就是妥妥的昏君行径么?
狗屁的仁宣之治啊!
朱元璋看到这里,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
他怎么都没想到,朱瞻基居然还能干出这种荒唐事情!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愤怒呢,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他再次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宣德十年,你因病去世,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你是朱瞻基,那个人大明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盛世局面的大明皇帝。】
这特么……
为什么从朱高炽到朱瞻基,这两辈皇帝都如此短命!
一个活了四十多岁,一个三十六岁就挂了!
咱的标儿好像也是如此!
咱老朱家的皇帝和储君,为什么一个个都摆脱不掉英年早逝的噩梦啊?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多感慨一会,梦境画面的视角再次一转!
这一次,主角变成了朱瞻基才年仅九岁的儿子,皇太子朱祁镇!
恩?
朱瞻基三十多岁就驾崩了!
他儿子也才九岁大!
难不成大明朝得让一个幼帝来继位当皇帝了?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心头就是一紧!
他可不认为一个年幼的皇帝,对于大明朝会是什么好事情!
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吧,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虽然他知道,自己现在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原本的历史而已,如今是不可能再发生了,但他也不想在曾经的大明朝当中看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病入膏肓的父亲让群臣免朝贺,并让他们到东宫文华殿向你这位皇太子进行朝拜!】
【让你没想到的是,两天后,父亲就在乾寝宫驾崩,遗诏传位给了你。】
【但这时候的你虚岁九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多,无法处理政务,因此父亲在遗诏中要求“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
这……
不是妥妥的后宫干政么?
不对,这已经不是后宫干政了,而是后宫直接摄政了啊!
朱元璋看到朱瞻基的遗诏内容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愤怒,但很快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对于朱瞻基而言,似乎这也是不得已之下最好的选择了!
谁让他这么短命呢?
朱元璋此刻就算是想要发怒,都怒不起来的感觉!
【正月初七日,文武百官、军民耆老奉笺劝进,你于正月初九日同意登基,初十日即皇帝位于华盖殿,宣布改元正统。】
【在此过程中有一插曲,即传言祖母想立父亲的弟弟襄王朱瞻墡,也就是你的皇叔为帝,祖母为平息谣言,亲自将你带到乾清宫,哭着对阁臣说:“此新天子也”。阁臣都山呼万岁。】
【在你即位后,祖母也以违背《皇明祖训》禁止后宫干政的内容为由拒绝群臣垂帘听政的请求,只在背后协助你。】
恩?
这下朱元璋反而有些意外了!
他本以为自己这个孙媳妇会趁机掌控大权,学那个什么汉朝吕后之类的,没想到她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看样子,老四家还出了个好媳妇啊!
【你即位后,祖母被尊为太皇太后,虽未垂帘听政,但“委政阁臣,从中主之”,仍发挥其影响力。】
【你从正统元年三月起通过经筵学习经史,政务则委任号称“三杨”的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勋臣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你的宠信而迅速升职,在你即位八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掌握票拟权的阁臣互相制衡。】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