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半年总结《神秘让我强大》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神秘让我强大 > 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半年总结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半年总结

184年过去的很快。
而第一次黄巾起义,其兴也勃,其败也速。
十个月后,历经广宗之战,曲阳之战后,黄巾迅速败亡。
与此同时,太行山中。
中部某山谷,一处主寨中。
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
因为山中迎来了大丰收。
山田贫瘠,竟然也能亩产收成120斤粮食。
而且只需要上缴3成。
再无其他苛捐杂税。
每人都有近十亩地用来伺候。缴纳3成之后,还能剩下700到1000斤粮食,辅以野菜等,已经可以勉强温饱了。
再多就伺候不过来了,因为这是山地,不是平原。
能得到这样的丰产,无疑和闻人升教授的农业技术分不开。
从农业工具,到选择种子,到施用肥料,还有引水灌既,都是各种学问。
主要还是山中缺水,否则的话,提升到3、400斤是很平常的事。
山地易于防守,但潜力有上限。
闻人升就在这处寨子中进行本年评议。
二月进山,如今是十一月,正好十个月过去。
也正好是黄巾败亡。
这一次评议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查看积累收获。
二是确定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三是在黄巾完蛋之时,收拢人心,给众人吃颗定心丸。
有人还以为大汉又能转危为安,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做良民的好。
闻人升要告诉他们,想多了。
这次黄巾的平息,不是转危为安,恰恰是更大危机的开始。
从此之后,大汉就一路滑向深渊,人口迎来第一次剧烈波动,从峰顶的6000多万,一口气锐减到1000多万。
而且这种波动,还在以后成为常态。
每200-300年间就会出现一次。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是明朝人总结的。
他们正是看到了200到300年就会分一次,才会这样说的。
汉代人才有几次经验,不过是秦朝统一,接着分裂,又是汉朝统一。
这就是地理封闭所造成的。
人心还是很脆弱的,抗不过物质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明的蒙昧期。
地理封闭有好处,那就是能造就大帝国。
坏处就是内部养蛊,没有新鲜想法的存活之地,因为你只要冒犯了上面,几乎就无处可跑。
泛舟海上,基本等于自杀。
墨家完蛋就完蛋在这里,只要大一统王朝,就不会容忍墨家基于“不平则鸣,就是硬杠”的基础上,而诞生的种种理念。
就会喜欢上下尊卑,各种为尊者讳的儒家理念。
此时,高堂之中。
众人排成整整齐齐地五排,向闻人升敬酒。
闻人升峨冠博带,虽然20不到,却像个四十多岁的学者。
很有威严和声望。
“敬贺师尊。”
“祝师尊万寿。”
他讲学不到十月,已经收纳了许多寒门子弟、还有贫家子弟。
这些人中还有些人刚刚学会书写,但不妨碍他们接受闻人升的知识和理念。
人的学习力是惊人的。
古人与现代人没有生理区别。
尤其这年代的人们,那是对知识非常渴求的。
程门立雪是宋代的故事,但三国时,求学的人更多。
像邓艾,就是非常贫穷过,曾沦为屯田民,可以说绝不是什么寒门或者地主,但仍然找到各种机会去发奋读书,决心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关羽也爱读经书,同样出身草莽。
这都是极有名的人。
其他那些好学者,更是比比皆是。
从几万人中选出几百机灵者,智商在120以上,半年就能有所成就者,其实一点都不难。
尤其闻人升教授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
很多时候,只要学会一点基础,就能恍然大悟。
就像现在,他们个个都对闻人升是敬若神明的。
张角就会一点道德经+自己编创的经文,外用一些安慰剂,就搞出了那样大的阵势,何况是闻人升这种智慧绝顶者?
“好,众生喝下这杯,然后我们来做一次总结,就从农业生开始。”
闻人升笑着。
他创造了很多名词。
汉代人对新名词的接受力很强。
真正万马齐音,不敢多学多想多思的是清朝。
所以闻人升也不惯着他们,直接就拿新时代的名词来用,理解的就跟上,理解不了就淘汰,换人不换书。
反正几万人,外面还有很多人等待着求学。
这时,农业生,位于第一排的学生,其中左手第一个起身道:
“回禀师尊,我们在山中十月,持续招揽流民。”
“现在山**有大小山寨80余处,处处都有山道连接。”
“丁口为12万3000有余。”
“大部分为青壮,少部分老弱妇孺。”
“开垦荒田80万亩,授田丁口共有9万,每口得田约6到10亩。其余3万人,或从军,务工,经商,运输等业。”
“今秋共收获粮食约100万石,收税30万石,盐巴……布匹、酒类……”
一个个数字从对方口说出。
众人都知道,这个左手第一的少年,今年才16岁。
半年之前,还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少年。
只是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天天学到半夜。
硬生生从一个文盲学会闻人升教授的基础算学,掌握了各种统计法。
能够看明白各种简单的账目。
而像他这样的人,还有上百人。
正是这上百人的辛苦工作,才让各种数字较为翔实的上报。
现在还处于上升期,到处都是岗位和机会,因此大家还没有学会混事。
闻人升微微点头。
仅仅十个月前,他手中只有粮草不到万石,然而几万人进山开垦,不断招募流民。
不到一年,就开垦出近80万亩地,收税30万石,粮草足够1万精锐人马,一年之用。
30石,约等于3000斤,精锐吃的可是很多的,再加上马匹吃的更多。
毕竟闻人升的练习强度不是这个年代的官军可比。
这就是组织和生产的效力。
黄巾之所以败,就败在这上面。
不生产,只劫掠,一则增加了很多敌人,二来没有办法打持久战。
不能持久,那就必败。
十月之中,一人开垦收获十多亩地。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