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大国院士》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国院士 > 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

会议室中,担任航天工程的技术总监一职,负责星海号航天飞机设计研发的常华祥院士对徐川提出来的这种新型设计很感兴趣。
在载人登月工程顺利的完成后,他昔日为之努力了接近一生的梦想也已经实现了。
但在星海研究院中,他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和深空。
登月,只是开始,他们的脚步面向的是星辰大海!
思索了一会后,常华祥院士开口道:“如果是要模拟F35战斗机的垂直起降功能,那么在航天飞机上我们肯定还需要增加一个发动机,用以平衡艏部和机尾的平衡。”
徐川点了点头,道:“嗯,初步的想法的确是这样的的,我的设计是将目前的空天发动机反向对称处理,共用一套工质和压缩进气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流控制.”
他将自己的想法简略的说了一下,对面,常华祥很容易就能理解了新的设计。
沉吟了一下,他开口道:“从理论上来说,可行度是有的,只不过这样做的话,对于供能系统的考验和压力极大。”
至于第三步,则是最后的成型基地了。
“短时间内,通过目前的小型堆对两台发动机进行维持功能问题不会很大,这方面我计算过了,只要重力不超过地球的0.57倍,它是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的。”
空天发动机是个名副其实的吞电巨兽,一台大型空天发动机,就拿星海号航天飞机上目前使用的来说,全功率运转下,消耗的电量能超过一座中小型火力发电站的发电量。
一口气,徐川将自己心中突然冒出来的灵光想法说了出来。
“的确,考虑到一次性的往返,一部分的结构可以使用更轻的材料来进行替换,这样也能进一步的降低重量,扩大体积。”
同样拿NASA送上去的生命维持单元来说,它可算不上一个永久基地,甚至连前哨站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前哨站的前哨准备。
至于更深入的月面城市群,那就算不上基地的范畴了。
月面基地的建设,对于华国来说虽然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甚至理论上来说,这是一项亏本的买卖。
很快,想通了所有关节点的众人纷纷热议了起来。
毕竟修建一座月面基地,耗费的资金远大于能在月球上收获到的利益。
米国这次送上去的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和生命维持单元,就是在为这一步做准备工作。
“相对而言虽然麻烦了一些,但至少目前这是能够解决的。”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视线扫过了众人,咧嘴笑道:“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基地,无论是对于时间,还是材料,亦或者是人力物力的要求都是一件极高,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严苛的工作。”
送上去了就不准备让它回来了?
但不得不说,这条思路,还真可行!
一般来说,也就是按照目前各国的共识,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基地大概要分三步走。
徐川没在意,他快速的开口道:“没错!就是使用航天飞机来代替!”
徐川:“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牺牲工质的消耗量换来航天飞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徐川笑着道:“嗯,设计研发方面的工作,就交给常院士您和航天研究所了,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就拿星海号来说,以它的体积和大小,只需要我们将货舱改造一下,完全可以将其当做一座长度达到近七十米的狭长型基地。”
如果按照目前的航天科技来说,这个阶段大概需要至少5-10年左右的时间。
别人家的航天器,都是用来运输宇航员和各种物资的,到了这位手上,就直接变成了一次性的工具?
徐川敲了敲桌子,笑着道:“目前而言,这份类似于F35垂直起降的功能,使用环境并不在地球,而是在月球、火星这类引力远比地球弱的环境中。”
对于修改航天飞机的设计,研发二代星海号这件事,虽然说起来看着很容易,但事实上他很清楚,想要实现这张蓝图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虽然目前他们第一轮的部署因为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的事故暂时停滞了下来,但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技术的问题,只能说运气有些不足。”
徐川笑了笑,回道:“的确,这是目前的难题,也是接下来能源研究所那边的目标,他们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二代可控核聚变,即氘氦三聚变。”
“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够顺利研发出二代航天飞机,成功的让其降落到月面上。”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通过这种方案使航天飞机实现垂直起降,对于工质的消耗恐怕会是一個极其庞大的数字。”
聊着讨论着,众人突然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一旁的常华祥院士身上。
“至于目前.”
“以目前我们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功率来看,要维持两台大型空天发动机的全功率运转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会议室中,其他人这会已经被这奇妙,甚至可以说得上奇葩的想法震住了。
而第一步完成后,第二步则是在前哨站基础上,将月球临时基地升级为永久基地,有人长期驻守,这个阶段大概同样需要至少5-10年左右的时间。
“批量化生产的航天飞机,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其制造成本不会超过五个亿,我说的是RMB,甚至更低,其制造费用远低于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同样体积的基地。”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然,目前的二代氘氦三聚变还只是研究对象,我们不能将希望放在这个上面,它只是个后续的方向。”
准确的来说,是三十九分钟左右,抵达这个时间点,星海号两处机翼中携带满负荷的工质就会被空天发动机吞噬的一干二净。
“这就相当于在地球上组装好基地,直接一次性发射过去了,人力物力经费什么的都比在月球上建造更省。”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