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旧勋臣们的算盘《靖明》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明 > 第350章 旧勋臣们的算盘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50章 旧勋臣们的算盘

“又摔了一个,又摔了一个!这是哪家的公子?”
“英国公家的吧?”
“这车子又能有什么用?这段时间以来都摔了十几个公子哥了……”
会同馆离五府六部不远,通驿局的员工有好几个跑到了门口围观,朵颜使团中也有人到门口往外看了一眼,随后回到这饮茶打发时间的大堂,对着打哈说道:“是那种两个轮子的车,听说是大明英国公家的公子,摔倒了,车子也坏了。”
“那车子究竟为何能像马一样前行,还能拐弯?”打哈对此是很重视的。
来到这大堂,便因为这里有那《明报》。
现在,他还在听随员中识得汉字的人,艰难辨认着上面的简体字,然后转述给他听。
父亲年事已高,打哈就是将来的朵颜部领主。这次再来大明的都城,他发现大明竟不像以前一般管束他们更多。而在这会同馆里,刊登了大明那么多朝廷政令甚至各种秘事的《明报》,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摆在这。
出去看了看那摔倒的自行车的人,也是个行家。
此刻他凝重地小声说道:“很不一般!套着的木壳摔碎里,里面竟都是带着牙齿的铁盘子,散了一地。看得出来,那些带齿的铁盘子还涂了油脂。外头看来虽然是木轮、木架,里面其实是铁骨!”
打哈轻轻捏了捏拳,没有说话:大明的铁,竟多到了这种程度?
刚才他听人念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的意思,那篇文章是介绍一件惠民实事的。
大致内容是,从大明皇帝在嘉靖五年正月初一的春节贺词中提到要让大明每一户农家都拥有铁锄、铁犁、铁耙以来,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赶在秋收之前,又一批铁农具从北京、佛山、遵化等多地的铁厂起运了。
到今年年底前,大明就将达到嘉靖六年重造的黄册上,每一户至少有铁锄,铁犁和铁耙也分别能达到四成和两成半。
随着更多铁窑的建成、投产,预计再有三年,耗铁更多的铁犁和铁耙也将做到每户都有,惠及整个大明。
现在,打哈不仅知道了明人准备把铁铺到路上,还看到他们用铁来做这种和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铁马、铁车!
不仅用铁,还要用珍贵的油脂。用油脂可以护着铁箭头和各种铁器生锈,这一点打哈自然知道。他虽然不懂得什么磨损、润滑,但是从中看到的是大明的富庶、奢靡!
况且明人对他说的话,不能信!他们说只能在城内铺好了的平坦路上走,谁知是不是如此?若是大明边军都骑着这种铁马,那就不得了了!
打哈在受着来自初代手工纯齿轮驱动限量版自行车的小小震撼,陆炳却在安排人查证魏彬汇报的诸多事情。
魏彬以他的经验和格局,看出了一些问题,向皇帝做了他辞任退休前最重要的汇报,陆炳不懂其中的许多东西,但只负责查清楚魏彬说的事情存不存在、对不对。
这一查证,查到了严嵩家里,严嵩不在家,严世蕃还真在抄书。
“我送你的那车呢?”
严世蕃听他问到这个,疑惑不已:“在后院厢房,怎么了?”
“带我去看。”
过去把自行车提到了院中,陆炳凝神看着。
整个车身,轮子和三角形的骨架、脚踏以及与后轮连接的地方,都用了上好的软木包着。那座椅和轮子,更是用了上好的皮革包裹,夹层里还用了软弹的羊绒。
但这只是陆炳要观察的一部分内容,他再仔细看了看,见到了将两侧包起来的木板,是怎么用很精细的榫卯咬合在一起的。刷了一些漆之后,几乎看不出来。
“一起动手,拆开!”
“啊?”
“让你拆就拆!我这是在办正事。”
两人费了一番力气,才把脚踏和车轮之间的木板拆开。
这时就能看到了,那脚踏是铸成的铁曲杆,而陆炳送给严世蕃的这件贺礼,与会同馆外摔坏的那一辆还不一样。
这一辆,脚踏和后轮之间,是一截截好钢,由巧匠一片片锻好,又用一层层镂空的环片套起来的链条。
严世蕃有严嵩这个爹教着,眼力也不一般,顿时赞叹:“听说又是陛下想出来,让他们这么做的,当真是巧夺天工。陛下已穷究天物人三理之妙!”
陆炳默不作声,伸手摸了摸那链条,又双手用力掰扯了一下。
怪不得还在服丧的准定国公徐延德说:这是最新一批的好车,一共只试制成了三辆。
“我看完了,走了。”
严世蕃闻言呆了:“那这车怎么办?搞坏了啊!”
“回头我派人来取走。”
“陆哥你不是送我了吗?”
“伱好好抄你的书,现在我先查抄回来。”
“啊?”听到查抄二字,严世蕃的感觉竟是兴奋,“牵连到什么大案子?”
“不是案子,瞎打听什么?走了!”
陆炳离开了严嵩家,随后又去了很多地方,当做只是先熟悉一下如今勋臣各家在各企业任职的子弟们。
与此同时,自然也有奉他之命去各个地方探问消息的北镇抚司锦衣卫们。
正式走到了台前,又有驸马都尉的身份,陆炳与他们之间来往一下实属寻常。
轻工园、重工园、城里的明报行等……
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才进宫请见。
朱厚熜正看着内档司整理好的资料,召他进了御书房,头没抬起来:“查证了一些东西?”
“回陛下,正是。”陆炳说罢看了看顾鼎臣等人。
“直接说。”
“是。”陆炳想了想,最后只说道,“魏公公所言,大致无差。”
朱厚熜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后只是缓缓叹了口气:“也正常。终究还是缺新的人才,事又要有人做。光是上过几次课、听过几次训,做起事来却仍旧是老法子。”
顾鼎臣等人听得不明所以。
“臣命人去了京郊乡里。听闻顺天府卖出去的铁农具,一把能换河北那边的两把,用铁更足更好。重工园那边,一直说工匠不够,又受不了苦走得多。实则在良乡,臣派人也查访到了三处铁窑和铁厂,那里终日不歇。”
朱厚熜静静听着。
“臣去严家拆开了臣与公主大婚时收的那辆自行车,精钢齿轮和钢链条,千锤百炼,不知需用铁多少、用工多少才能造成。木材是软木中最好的金丝楠,座椅车轮都包以松花虎皮,内垫羊绒。听闻现在有市无价,一辆这种新车子,要卖到千两银子。”
朱厚熜冷笑了一声:“这等好礼,确实既显定国公家身份,也配得上公主大婚贺礼。”
“这只是宝金局之下。皇明记与其他各家,都有这些借机生蛋,忘了陛下嘱咐却大肆牟利之事。尤其是浙江市舶司那边获准出海的牌照,魏公公说的那个数,臣暂无法查证。但臣亮了身份,有一家在京城的掌柜说了实话,织造局在他们家的股本,其实便已全数退了。臣到各家走动,各家经理和主事之人虽官品五、四乃至三,也对勋臣各家子弟恭敬不已、从善如流。”
“何止他们?就连魏彬,也只能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方向上没出问题就行。若不是现在他病重要请辞了,也不会再拿这些事向朕显一下忠心,诉诉苦。”朱厚熜低下了头继续看资料,“勋臣毕竟也极为重要,不宜逼迫太过。如今嘛,朕有了大捷之望,新封勋臣越来越多,他也觉得时候到了,这才呈奏上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