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改革《晚唐浮生》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晚唐浮生 > 第1276章 改革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276章 改革

“内务府对天家来说,至关紧要,必须得是亲近私人,方可掌权。你们说说,府监选何人为好?少监、府丞、主簿之类的佐官,又何人为宜?”
交泰殿内,一家人吃罢早饭,邵树德看着张惠、储氏、余庐睹姑、种氏、阿史德氏、萧重袞六人,问道。
他没有宗族,儿子们的年龄、阅历、资历也都不足以支持这个职务,更何况内务监根本不可能交给任何一个儿子。
那么只能是元从中的元从,或者从妻族内挑选了——最好是妻族,因为内务府管辖范围内的六宫奴部不宜与朝廷发生太深的联系。
“惠娘,你先说说。”邵树德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张惠,问道。
在他眼中,张惠有大智慧,性情善良,又能包容自己,无论哪方面的包容。
“妾没有人选。”张惠答道,说罢还看了看储氏。
邵树德一见,想到昨晚的某些事,脸色顿时不是很好看,只听他训斥道:“你们俩姐妹可真是会互帮互助啊,把我耍得团团转,可知错?”
“陛下恕罪。”储氏慌忙低头,但嘴角隐有笑意。
邵树德脸上挂不住,伤自尊了。
他临幸二女,想要张惠给他再生个孩子的,但储氏却“姐妹情深”,替张惠挡枪,施展手段,当场让他缴械,有些尴尬。
张惠算是躲过一劫,这时也不敢说话,但邵树德也从她的眼底看出了笑意。
自己的虚实居然已经被她们看穿了……
邵树德闷闷不乐,道:“下不为例。再说说内务府的人选。”
余庐睹姑张了张嘴,下意识想推荐谁,但一想到跟她过来的都是新降之人,根本不受信任,就又泄气了,转而用危险的眼神看着女儿重袞。
其实母女俩的关系原本很好。初降之时,抱在一起惴惴不安。但自从余庐睹姑怀上了孩子后,最近看到女儿开始涂脂抹粉,在圣人面前晃悠,她的心情就变得很恶劣。
张惠、储氏面面相觑,也没什么人选。
阿史德氏、萧重袞是边缘人,更不敢随意插嘴。
种氏虽然受宠,但她不傻。祖、父双双任刺史,弟弟当了银鞍直队正,还有什么好说的?做人不能太贪心。
“罢了,朕自己选。”邵树德说完,看了一眼储氏,问道:“伱父现在是登封县令吧?”
“是。”储氏心中一动,回道。
“年齿几何?”邵树德问道。
“过完年五十一。”储氏答道。
“让他去当内务府丞吧。”
邵树德这话其实不是询问,而是决定了。说完,又抚了抚储氏的脸,道:“你过完年也三十四了,跟了我这么多年。储家会有富贵的,我们的孩子也都会富贵平安一世。”
储氏的眼圈也红了。
跟了圣人这么多年,先后生下四个孩子,至今宠幸不衰。储家原本只是河南府一小土豪,连张全义这等小军阀过来了,也得巴结不已,不惜送上嫡女给人家做续弦(张全义第一任妻子姜氏)。
如今是什么光景?父亲将任内务府丞,是天家的亲近之人。两个弟弟都入了银鞍直,大弟储慎平更是指挥使。
储氏深吸一口气。只能好好服侍官家,才能报答这份恩情了。
“既然你们都没人选,那就让理蕃院主事野利经臣去干吧。”邵树德说道。
野利经臣六十多岁了,其实干不了几年,也就过渡一下罢了。
他离职后,理蕃院主事由李延龄来担任。老李年纪更大,快七十了,这两年在汴州只把着大方向,小事都放手让裴迪等人干,提前进入半休养状态。
理蕃院这个职务,还是自己人用着放心,非老李莫属。
而河南道巡抚使则由封渭接任。
洛阳宫城已经全部完工了,封渭出任一道巡抚,也是应有之意。
内务府还有一个少监,一个主管民政、钱粮,一个主管武库、训练。前者打算交给朔方军时代的老人赵植,后者其实无所谓,弄一个降将即可,邵树德属意庆州刺史张筠。
张筠、郭绍宾二人,以前掌着坚锐军。坚锐军在兖州、淄青战场消耗完毕后,他二人调任地方刺史。
郭绍宾心情很不爽,终日借酒浇愁,有时候喝多了,还会对朝廷口出怨言。邵树德听闻后,一笑置之。
张筠的心态转变得比较好。邵树德观察了几年,发现他在庆州还算勤恳,是真的在当刺史,而不是像郭绍宾那样摆烂混日子。于是决定给他个机会,出任内务府少监,负责六宫侍卫亲军的定期训练,并培养一批人才出来。
内务府终究还是要靠自己人。前期可以靠朝廷支援钱粮、人才,以后断奶了,就得自己扛起了。反正邵树德是不好意思让朝廷出钱养着自己的私人部曲。
从今往后,侍卫亲军的调动也不需要走枢密院的流程。
这就相当于美国总统的海军陆战队,无需国会批准,总统即可下令调动。对皇帝而言,用起来是非常爽的,是他对抗朝堂势力的底牌之一——邵树德可能不需要,但他的继承者们未必不需要。
内务府的粗架构搭完后,还需要确定各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慢慢完善了,也不急于一时。
谈完内务府的事,邵树德心情不错,又看向种氏,道:“若非令尊已去柳城,明岁三月科考,朕就让他来主持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