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三章 儒生文法吏《父可敌国》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父可敌国 > 第八一三章 儒生文法吏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八一三章 儒生文法吏

父可敌国正文卷第八一三章儒生文法吏朱桢自始至终也没有说过,国子大学排斥儒生的话,反而是儒生一直在抵制国子大学。
因为他们将国子大学视作文法吏复辟的阵地。这勾起了他们记忆深处,曾经被文法吏支配的恐惧……
正如太子所言,西汉时,政府的官吏是分为文法吏和儒生两个泾渭分明的团体。
文法吏负责治国理政,儒生负责轨德立化。
在当时,前者无论人数和地位,都占据绝对优势。萧何曹参这些汉之名相,清一色都是文法吏出身。
而后者只是占据一些文翰礼仪方面的官职,譬如博士、文学侍从、太子舍人之类,无关紧要,地位低下。受尽文法吏的打压和排挤。
这种局面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得以扭转,随着儒术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生的地位开始大大提升。
而且至圣先师的子弟,善于吸收学习,也开始学习文法律令,积极参与到治国理政中来了。
尽管东汉儒生仍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的抱怨,但那也是因为其政治期望值较之西汉已大为提高。
在当时,儒生的上升通道已经完全畅通,那些兼有‘优事理乱’能力的‘通儒’,更能得到皇帝的青睐,比单纯的文法吏拥有更优越的仕途前景。
最终儒生彻底压制了文法吏,将其打为吏员,令其永远沉沦下僚,再无上升通道。从此官吏殊途,判若云泥。
在儒教不遗余力打压和掩盖之下,知道文法吏昔日辉煌的人都不多了,官员们毫不羞耻的将吏员们的功劳据为己有……以至于绝大多数人,以为历朝历代都是靠儒生在治国,离了他们国家就无法运转一样。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