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终于要到江湖上浪了?不,是纵横捭《畅游武侠诸天》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畅游武侠诸天 > 第276章 终于要到江湖上浪了?不,是纵横捭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76章 终于要到江湖上浪了?不,是纵横捭

阖!
赵明渊如今有了粮食,士兵都能够吃饱了,自然要好好开始练兵了。
当然,这些事秦叔宝他们几个也能做得很好,倒也不用赵明渊时刻盯着。
相反,他更关注寇仲、徐子陵那一部分,也就是被沈落雁发现的那些少年。
虽说是少年,但也都跟寇仲、徐子陵差不多大。
这个年纪的少年长得都很快,只要两三年时间,就算是成人了。在这个年代,便都已可以娶妻生子了。
这个年龄,不管是习文还是习武,都正是黄金时间。当然,也是三观开始塑造的重要时期。
因此,赵明渊便重点培养这些人。
正如,沈落雁说他疯了,竟然这样轻易地广泛传授知识和武学。便是因为,这严重地侵犯了门阀士族的根本利益。
这些门阀士族想要保证统治基础,实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最关键的自然是其掌握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
这一方面,赵明渊分田便已经得罪了门阀士族。
不过,毕竟赵明渊如今分田的范围还很小,只给参军的家庭分田,这还勉强能够说得过去。
这相当于是一种另类的军饷罢了,暂时倒是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只是,对少年军传授知识和武功就不一样了。
毕竟,对知识的垄断,才是门阀士族维持其统治长盛不衰的一种极有效的手段。
不读书,下层人永远都浑浑噩噩,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广除了大运河,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那便是他开创、实行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影响了华夏千百年的历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个想要改变自身命运之人的追求。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成为了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真实的写照。
即使如今,高考、考公也不过是科举制的一个变种罢了。
甚至科举制还漂洋过海,走向了全世界。
这也算是一种文化输出吧,让全世界都来开卷。
杨广当初的想法是好的,他感受到了门阀士族对皇权的掣肘,想打破门阀对人才的垄断,于是便开创了科举制。
在这之前,都是靠察举制来举荐人才的。
也就是说,由当官的人来推荐谁来当官。
他们推荐的自然也是官宦之后,这是一种变相的世袭。其后果自然是官官相护。
科举制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如今的隋朝,效果却并不太好。甚至直到唐朝,也是勉强有所改善罢了。
因为,当时虽然是科举制,但不是谁都能参加考试的。
门槛太高了,必须是良家子才可以参考。
何谓良家子?
良家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富二代、官二代。
实际上,这些人本来就是出自门阀士族,通过科举选出来的还是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改变。
此时所谓的寒门,也只是大族旁支,或是出自没落士族罢了。并不是真正的寒门,毕竟,真正的寒门根本读不起书。
直到宋朝的时候,科举制度才发展到高峰,加上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良,这才出现了真正的寒门贵子。
良家子的概念也进一步扩大,只要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后代,皆可称为良家子。
那时,察举制才真正地被科举制所取代。门阀士族也终于衰败了下来,虽然还有士族留存,但其影响力却再也没有如今这样深厚了。
而赵明渊如今想做的就是,把这一切都提前。
想一举把社会结构提升到现在,这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有生产力的限制。
但是由隋唐提升到宋朝,甚至明朝,这还是极有可能的。
事实上,这几百年的科技发展缓慢,差距并不大。
尤其是这个世界还有机关术,在许多方面简直可以称之为黑科技。
只不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钻研,没有广泛传播开来,只影响极少一部分人罢了。
当然,作为一个武侠世界,普通人的上升渠道,除了读书,还有一条便是习武。
只是,习武看似要求不高,只看个人自己的资质。
可事实上,穷文富武可不只是说说罢了,对普通人来说,习武比读书要更难。
寇仲和徐子陵的经历便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们两个习文,只是去学堂外面偷听就可以了。
可是习武,即便他们武道资质超凡,可是没有钱,却连石龙的武场都进不去。
练武之人耳聪目明,他们甚至连偷听都做不到,根本学不到武功。
而一旦年纪大了,更是再难有所成就。
不是每个都像寇仲、徐子陵这样气运惊人,金手指一个接一个的。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