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代号为‘九五二七’的行动!《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四一零章 代号为‘九五二七’的行动!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四一零章 代号为‘九五二七’的行动!

魏军做事,往往不会顾及百姓的疾苦。
自打汉水以南,以樊城、郾城、新野城为主的战场风起云涌起,宛城早已开始坚壁清野。
如今,变故传来,这份坚壁清野无疑做的更坚决。
大体就是所有的魏军将方圆五十里迅速的席卷,所有的村民、农户悉数迁入宛城,所有的粮食,一律收缴,所有的耕地悉数纵火焚烧。
当然,南阳本就对曹魏积怨颇深,这中间自有大量村民反抗,可…凡是不肯迁移的,立即就是烧屋拿人。
整个宛城境内,可谓是风声鹤唳、鸡飞狗跳,大量的人,犹如牛羊一般被赶入宛城之中,到处的村落都是熊熊烈火。
这过程,便是夏侯楙亲自做的;
按照曹操的命令,也根据现有的时局,宛城不能给关羽,不能给关家军留下一口吃的。
就这样,整个宛城内部宛若一个巨大的监狱,数不尽的平民百姓,因为曹魏的一纸告示,悉数成了流民,充斥在这城墙的墙根之下,孤苦无依,到处都是抱怨。
而几乎同时,宛城的所有兵力悉数都在布防上…
不会有任何人去安置这些流民,他们仿佛自从被迁来的一刻起,就成为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存在。记住网址m.97xiaoshuo.
呼…
一声长长的呼气,此刻的李藐站在城楼上,眺望着那城楼下,源源不断的像是牛马一般被赶入城内的百姓。
城头的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了一丝丝凉意,仿佛在告诉他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无常与残酷。
“唉…”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李藐不由得低声吟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后世元代的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当然…也被关麟抄录在赠给李藐的那卷诗集中。
这时李藐极喜欢的一首。
只是,此情此景下,吟出这么一句,李藐的心情复杂了许多。
“李先生方才在吟什么?是诗么?”
这时,随着“踏踏”的脚步声,曹植也登上了城楼,他没听清楚方才李藐在吟出些什么,只是看模样,像是在感怀作诗…
提到诗,曹植可太有兴趣了。
“李先生快快再吟出一遍,也让晚辈听听,品评一番…”
在曹植看来,李藐的诗词造诣是远在他之上的。
当然,曹植不知道的是,李藐的诗词出自唐宋元明时期,那一个个“神乎其技”的名字。
只是…
“哈哈…”李藐摆手道:“方才我非在吟诗,只是在感叹,短短的一日之内,这宛城就迁入了七、八万的村民,这些村民变成了流民,民心不稳,我担心他们会不满,会闹事,会哗变哪!”
李藐随口找个了话题,把方才对民生的感慨转移了过去。
曹植也望向这些百姓,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伤,“父亲还是比我要狠的多,为了彻底断了那关羽的粮,不惜派夏侯楙带两万人去坚壁清野。”
说到这儿时,曹植望向了那城郊之外焚烧的良田、农舍…
还有一切无法带走的财富、钱粮…
表情愈发的感伤了起来。
李藐还适时的劝慰他,“是有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局势使然…这也怪不得丞相,怪不得文远将军,更怪不得夏侯将军!”
李藐的话多少让曹植的心情宽慰了一分。
他继续道:“方才李先生问这七、八万村民变流民,会不会哗变?我想…应该不会吧,毕竟此间宛城是我大魏的军事要地,本就有七千驻军,何况…夏侯子林又带来了两万援军,这些都是宗室的兵,应该能稳住局势。”
随着曹植的话,李藐在暗自计算着,如今宛城的防护力量。
原本就有七千驻军;
夏侯楙又带来两万宗室兵马;
再加上,曹植也从洛阳带来了两千人,其中还混入了李藐的三百来自“鹦鹉”的死士。
还要算上坚壁清野,如此这般加持之下,三日之内…怕是关羽未必能破城啊!
一想到这儿,李藐表面上平静,可心头不由得露出深深的担忧!
说起来…
李藐只是将这边的情况想方设法传到关麟手里。
却并不知道关麟的计划。
再加上,在这陌生地方,李藐人生地不熟,又去哪里寻找丐帮的弟子询问呢?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