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又一个邪气凛然的凤雏,庞士元!《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一八七章 又一个邪气凛然的凤雏,庞士元!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一八七章 又一个邪气凛然的凤雏,庞士元!

一干副将的确看到了这份假冒的文书,连忙惊慌的点兵。
曹植整个人变得忧心重重,他小声道:“德祖,是不是有些过了?毕竟这文书…”
“四公子啊四公子…”杨修连忙道:“此刻,怕是你二哥、你三哥已经调兵往襄樊赶去了,若是这种时候,都没有这般魄力,那丞相如何会把世子交给你?”
此言一出,曹植犹豫了一下,他轻吟一声。
“德祖说的对——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说话间,他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高举着这封“伪造”的魏公诏书,点兵出城!
另外一边,许都城。
曹丕也面对着与曹植同样的困境,这里驻扎的是高览将军的兵马。
这位高览乃是当初在官渡之战时,与张郃一道归降曹操的,演义中的他被赵云在长坂坡杀了,正史中却并无这段记载。
事实上的他活的好好的,且因为当年“带兵进组”的原因,手下还有一波兵马,就驻扎在许都城郊。
同样是高览不在…
同样是曹丕来此点兵。
此刻的曹丕十分焦躁,他身旁的吴质铮然拔剑朝向眼前的副将。
“再不点兵,我杀了你。”
这名副将躬身:“中郎将要杀,只死末将一人,可若是末将私自点兵,违抗了军纪…那曹丞相会诛杀我们所有人。”
与曹植不同的是,曹丕没有杨修那样“伪造笔记”的大师,他也没有胆量伪造一封父亲的诏书去点兵。
而此刻…
襄樊局势危机,曹丕如何会不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立功”的机会。
吴质又急又怒,扬起剑来,“你大胆…我杀了你!”
“等等…”曹丕立刻阻止。
“这是为何?”吴质连忙问,曹丕目光幽幽,他感慨道:“若是仲达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杀人。”
这…
吴质也是曹丕的智囊,此刻却有些沉不住气,“若是困于此,那救援襄樊的第一功可就…可就拱手让给子健公子了。”
曹丕微微咬唇,我语气坚定:“等…等下去,本公子等高览将军回来!仲达说,公无渡河,公欲渡河,有的河…不是勉强就能渡过去的!”
成都,左将军府。
刘备的面前摆放着汉高祖刘邦的画像。
他一直将刘邦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刘备的眼里,刘邦有大志、识大体、平易近人;
刘邦坚韧、识人、仁义;
刘邦也是从这巴蜀之地杀出去,一统天下。
——高祖如此,他刘备也要如此。
事实上,刘备与刘邦是有本质差别的。
刘邦呢?就是有血有肉,他清楚自己的平凡,清楚自己的斤两,比起刘备,他识人,更识己,而刘备比起刘邦,更坚韧。
所以,同样是“夷陵之战”,若是刘备要做,他会说——我或许不行,我或许不“度德量力”,但这事儿我定了,我非要打。
可若是刘邦,若是他要发动“夷陵之战”,他会说,不用“或许”,我就是不行,但我特么的很现实,你们来弄,你们说咋干就咋干,我能拿的住你们就行!
作为一个君主,刘邦识己所以放权,识己所以兼听。
在这点儿上,刘邦就比刘备成功。
那么刘备呢?
刘备起于微末。
他的成长经历,注定造成的是高祖刘邦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中原时,他为了生存,反复横跳于各路诸侯之间,与吕布、袁术、曹操磕磕绊绊,他的折腾托起了他的名号,所以他一路一直在经营自己的魅力,打造自己的人设。
——打击劫掠者,让百姓有饭吃,宽人待士,与民同乐。
连泰山的、徐州东的、汝南的山贼势力都知道,刘备这个人能打又仁义,有事儿他真上,故而来与他联合。
——刘备又能克制自己的本性,喜怒不行于色。
客居刘表账下,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当先去看主家的意思。
能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的人,最不好惹。
——他客气的待周瑜;
——他装可怜的对孙权。
为了目标,刘备何止是低头。
不夸张的说,为了目标,你让他磕一个,他都毫不犹豫。
正因是如此,他的德行吸引了很多人。
救孔融、陶谦于无兵之时,谦让徐州于无地之时;
不听诸葛‘攻刘琮’的上策,这是在刘备、诸葛亮鱼水之欢、如鱼得水之时。
不弃百姓于日行不足十里时。
境遇越糟糕,刘备越知道自己的选择。
天下丧乱,纲常不在,他唯一能坚持的人设,就是——欲信大义于天下。
如今,半辈子的辗转,他好不容易占据了益州,却面临曹操的虎视眈眈…
别说治蜀中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