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何用读春秋《大明话事人》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话事人 > 第204章 何用读春秋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04章 何用读春秋

在围观的读书人眼里,目前很明显是扫地生占了上风。
因为泾阳先生和扫地生的思路都差不多,都是抠出一个字眼,然后用圣人的思想进行编造.啊不阐释。
泾阳先生抠出来的是全春秋经第一个“天”字,林扫地生抠出的是全春秋经第一个“王”字。
在同一个模式下,扫地生只看到首句就参透大义,而泾阳先生第四句才参透大义,当然很明显是前者段位更“高”了。
林大官人站在大成殿门口,单手提着扫帚,高手寂寞,四顾茫然的开口道:
“说了这许多,诸君还是回去多读书吧,不要在这里徘徊了。
若解经连我一个扫地生都不如,还能指望从圣人香火这里求来什么?”
然后又对顾宪成说:“以后请不要再说什么你写的序文蕴含大道,还有什么序文道理压过诗词一筹之类的屁话了!”
说罢,林泰来果断转身,就要离开月台,回到殿里。
经义不是诗词,林泰来心里是没有底的。
他虽然知道一些新奇的片段观点,突然拿出来一两点很能唬人,但他的经义学识并不是完整体系,而是碎片化的知识。
与本时代浸淫数十年的那些学者相比,在深度和系统性上还差了不少。
这就导致了持久力不行,如果进行反复辩驳和拉扯,根基浅积累少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
回合数越多,这个缺点就越会被放大。
所以对林泰来而言,装完了就赶紧跑是最佳策略,这叫见好就收。
“慢着!辩经尚未结束,你想要逃走吗!”有人突然对林泰来叫道。
这次开口的不是李三才,也不是邹元标,而是顾宪成本人了。
林泰来实在是个很奇特的人,与林泰来对阵的话,如果缺乏经验总会上来就吃亏,比如刚才的李三才和邹元标。
所以为了团伙的脸面,顾宪成不得不亲自出面了,至少他是一定经验的。
本来林泰来可以装作没听见,溜回殿里。但顾宪成喊出了“逃走”两字,他就不得不停住脚步。
林大官人对外树立的人设形象一直都是勇猛无畏,绝不可能被人看出“逃走”,那样会崩人设的。
如果一个人的人设太成功了,就会导致这个人反过来会被人设绑架,这是所有世间名利客共同的悲哀。
林泰来又问道:“顾先生还有什么指教?如果因为不服而喋喋不休,那就算了!
在下在这里是为了以扫除敬拜圣人,又不是来与你们这些所谓的清流直臣做口舌之争的。”
顾宪成见林泰来这个态度,心里就更明确了想法,林泰来可能真就是色厉内荏!
算上今天,与林泰来直接打了两次交道,两次都有辩经,让顾宪成隐隐产生了一种直觉。
林泰来的行为很像是一个搞偷袭的刺客,一击得手,绝不纠缠,立即远走高飞。
辩经的时候,都是抛出一个新奇或者很有噱头的解读,将人打得晕晕乎乎的,然后立刻就走人。
上次林泰来是这样,这次又是这样,让斗争嗅觉很灵敏的顾宪成起了疑心。
他刚才就怀疑和猜测,这种仿佛“刺客”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底气的表现。
就好比在历史上,派出刺客的一方往往大概率是弱势方,指望通过刺客来平衡强弱。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可能是经义刺客林某人最虚弱的时候。
看到成功喊住了林泰来,顾宪成答话说:“自古以来,未闻辩经可以单方面说完后,立刻自称获胜的。
伱说完了后,不等别人再说,就欲匆匆离去,又是什么道理?”
林泰来无可奈何,如果只是一两个回合,还能靠着投机取巧的诡辩小胜一阵。
但若打成了持久战,那可就要拼纯粹的功底了。
就算他上辈子因为专业原因涉猎过经义,但如何能跟皓首穷经的古人学者相比?
再说那会儿流行研究王阳明学说装逼,关于王学他倒是看过几本专著,其他的经书也不时髦啊。
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顾宪成这个有名望的学者都亲自降低身段与自己撕逼了,不敢接更丢人。
于是林泰来就只能硬着头皮答道:“本以为点出主旨就结束了,不知泾阳先生还有什么见教要补充?”
顾宪成立即进入了大学者状态,张口就责难说:
“你的解读固然精妙,但也不见全局,只参透了春秋经大旨的一半而已。”
林泰来反驳道:“余以为,解《春秋》要先读《论语》,读其中《礼乐征伐》一章,便可知《春秋》之大义。
只看首句的王字,便可知天下受命于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如何就不是春秋大义的全局?”
顾宪成吃了一惊,贯通《论语》和《春秋》,用《论语》解《春秋》,这个思路很可以。
但他逐渐进入了状态,此时能不假思索的回应说:
“所谓无道,无论礼乐征伐自诸侯岀,还是自大夫出、自陪臣出,都是以道义责其下也。
探本寻源,却都是从上之无道始,故而圣人有讽其上之意也。
你看春秋只看到了天下受命于王,就以为哦得道,但却没有看到王受命于天!
所以从天字就能明白,《春秋》为端本澄源之书也,所以告天下万世之为人君父者也。”
林泰来说:“圣人笔削《春秋》之时,诸侯乱政,天子失御,君臣关系紊乱,天下为无道。
故圣人以《春秋》匡正世人,震慑乱臣贼子,希冀拨乱反正,复三代先王之治,才是圣人根本之意也。
开篇首句就是一个王字,还不能说明问题?”
顾宪成说:“你说的都对,完全没错,但是不完整。
我方才也强调过,你只体悟到了一半。
在首篇的你所关注的王字后面,很快又在无礼之事中出现了天字。
这正可以说明,天下是有道还是无道,除了臣下作乱,还有天子能否率承天命这个因素!
首先要有二者相加之意识,才能去参悟完整的春秋大义!”
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顾宪成顿时感到思路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
感受到了学术顿悟的快乐,他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昂。
情不自禁的转身朝着月台下方读书人们,高声道: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